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源於世界上最古老曆法之一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是彝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屆時,男女老少將盛裝出席。

彝歷新年,彝語稱“庫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彝歷新年起源於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動。漢文獻關於彝歷新年的最早記載是唐代。彝歷新年:11月20日至26日,共7天

慶祝形式,歷史淵源,各地差異,年前準備,年中儀式,年後習俗,

慶祝形式

當節日彝歷新年來臨,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做臘肉灌臘腸,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圍坐在火塘旁,舉起酒杯、盡享美食、放聲歌唱,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彝歷新年

歷史淵源

南詔時期驃信《星回節》有“不覺歲月暮,感極星回節。元昶同一心,子孫堪貽厥”的記載。五代《玉溪編事》也記載有:“南詔以十二月十六日為之星回節。”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作為彝族綿延千年的傳統節日,集祭祀祖先、遊藝競技、餐飲娛樂、服飾展現等諸多民俗事項為一體,是彝族遠古節日文明史和祖先崇拜的活態見證,展現了濃濃彝族風情。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的時間根據彝族十月太陽曆來確定,這種曆法是彝族一直在生活中使用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把一年分為十個月,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五個季節,一個季節為七十二天,剩下五天或六天為過年節日。每個地區過彝族年的時間不一樣,但都會選擇一個傳統觀念里認為的“好日子”。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

各地差異

涼山彝族過年多在秋收後,沒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統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為單位,由歷算師或畢摩擇吉日,時間多在秋收之後的十月或十一月。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因“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地域差異性,有許多大有講究的傳統習俗,但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即年前的準備階段、年節的活動階段和尾聲階段,每個階段的民俗事項獨特而豐富,彝族風情魅力無限。
彝歷新年正式在家裡慶祝的時間為三天,這三天是一年中佳肴最豐盛的時候。第一天叫“庫詩”,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紀”。“庫詩”的頭一天叫“覺洛之”,意味著年貨備齊,一家人高興團年。“阿普紀”後的第一天叫“覺古”,意為過年已結束,可以出門走親訪友。這前後的過年時間5天,不列入彝族十月太陽曆計。

年前準備

彝族十分重視年節,對年節準備很有講究。主要內容為:選定年豬、催肥長膘、擇定吉日、釀製美酒、砍備年柴、磨麵備食、推制豆腐、撣塵除穢等。
彝歷新年
撣塵
過年前,全家老小出動打掃室內外的衛生,撣拂塵垢蛛網,清洗衣物、炊具,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迎接新年,寄託了彝族同胞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堆柴垛
在過年前一兩個月,各家都會上山砍柴、割蕨基草,將柴火曬乾後堆放在屋前待用,高高的柴垛堆寓意著來年的勤勞、豐收、康樂。
釀美酒 制豆腐 烙蕎餅
釀製泡水酒、推制豆腐是彝歷新年的傳統習俗,通常在年前十幾日或幾日就開始進行。
選年豬
過彝歷新年,選擇年豬特別講究,忌用種豬、老母豬、花毛豬、黃毛豬,且過完年就要選定下一年的年豬。過年豬的大小、肥瘦,被視為是否富有和勤勞的標誌。

年中儀式

正式過年的這三天,遊藝競技民俗豐富,不論是喝串門酒、玩磨爾秋、摔跤、賽馬、唱年歌等民俗,有敬樹神、玩豬腳、討要小粑,賽豬膘肉等活動。
從“庫詩”下午到“阿普紀”的下午,各個村寨的鄰里之間會進行相互拜年活動,有的地方還在壩子裡進行篝火聚會,大家交流溝通,很是愉快。
第一天“庫詩”
主要儀式有:搓年豬繩、除穢、煮過年粑、捉殺過年豬、討要年粑、占卜、獻祭、吃年飯等,每一個儀式程式有極其嚴格的規定。
在彝歷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村子裡此起彼伏的殺豬聲便不斷響起,每家每戶都在殺年豬慶賀這一年的豐收。公雞啼鳴時,各村寨男人們就組成“殺豬小隊”,按照傳統的順序,從長輩到小輩家,挨家挨戶殺年豬。
彝歷新年
彝歷新年
吃年飯是彝族年節的重頭戲。“過年三天盡情地吃,沒有吃錯的道理。”彝歷新年就是嘴巴的節日。人們一般會將最好的豬後腿或整個豬頭,用於給老人拜年,以表敬意。剩下的肉砍成小塊放到火盆里烤熟,放入碗裡撒上鹽供奉祖先後,全家團聚火塘,有說有笑,大口吃肉,共享天倫之樂。
第二天“朵博”
主要是文化娛樂活動。早飯後,大家盛裝出席,匯集在山崗或壩子上,伴隨著口琴、月琴、胡琴和蘆笙的音調歌舞,盪鞦韆,轉“磨兒秋” ,歡聲笑語響徹雲霄。
除了技巧和膽量的競賽盪鞦韆,還有過年必玩項目磨爾秋。磨爾秋比賽時,技藝嫻熟的表演者會做出吊手、翻坐等驚險動作,令觀者喝彩不斷,叫好不停,極具娛樂、觀賞價值。
摔跤選手最重要的是身手敏捷,當天成功摔翻對手的參賽者,會成為賽場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
鬥獸
鬥獸分為鬥牛、斗羊和鬥雞,是力量與力量的碰撞,動物間相互用頭角猛力相撞,這種極為劇烈的角逐活動,加上四面觀眾的吆喝助彩,氣氛更是熱烈。
誰家的豬肉膘最厚實,誰家養的豬就最肥,也就表示這家人舊年最勤勞。
彎豬腳
過節期間,最開心的要數孩子們,因為可以吃到很多美食。他們各自帶上煮熟的彎豬腳(前蹄)和各種美食,在年老的長輩主持下,用刀將食物切成小塊,祭祀樹神或石神,念誦祝辭後,共享美味。
第三天“阿普紀”
各家各戶都要舉行送神靈和祖先的歡送儀式。送走了祖先,人們帶著美好的憧憬和對祖先們的依戀惜別之情,開始了嶄新的一年。

年後習俗

三天結束之後,一家人就可以去遠方姻親那裡去拜年,特定的豬肉和糖酒是拜年要帶的禮物。彝族認為年豬一是獻給祖先的禮品,二是獻給親友的禮品,所以給長輩親友背年豬肉及酒,是自古不變的規矩。
彝歷新年
拜年
拜年是彝歷新年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背肉隊伍會三五成群攜酒負肉前往長輩親友家中,拜年的主要對象一般是岳父母、父母、舅族長輩、本家支直系長輩、本村孤寡老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