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鞦韆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盤州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彝族鞦韆
- 批准時間:2019年6月2日
- 遺產級別:省級
彝族鞦韆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盤州市。
彝族鞦韆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盤州市。傳承保護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彝族鞦韆被列入貴州...
春節期間,青年喜歡進行丟包、打陀螺、盪鞦韆、打磨擔秋等娛樂活動。婚俗 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內通婚,但也不禁止與其他族通婚,姑表優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需經說媒、吃“合意酒”、...
節日期間,還有賽馬、鬥牛、射箭、摔跤、拔河、盪鞦韆等娛樂活動,並開設貿易集市。 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申報的火把節(彝族火把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彝歷新年,源於世界上最古老曆法之一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是彝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屆時,男女老少將盛裝出席。彝歷新年,彝語稱“庫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彝歷新年起源於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動。漢文獻關於彝歷...
貴州盤縣彝族火把節 貴州盤縣彝族火把節是貴州省盤縣的民族節日。活動起源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現舉辦得更加具有特色。
大家聚集一起,伴隨著口琴、月琴、胡琴和蘆笙的音調歌舞,盪鞦韆,轉“磨兒秋” (在地上立一根直徑約五十厘米高約一米的柱,頂端小一點。然後取一條同木柱一樣大,長約六米的橫桿,中間鑿一個圓洞,並把橫桿安在木柱頂端上。橫桿...
磨爾秋,當地彝族稱"格叢",是廣泛流傳於甘洛縣及其周邊的彝族地區,以甘洛縣為中心的彝族地區,在彝族年慶活動期間開展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也是一項具有娛樂表演性質的傳統民俗。既可鍛鍊身體,又能培養機智勇敢的精神。起源 據彝族古籍...
拉祜族的“阿淺”分盪秋和磨擔秋兩種。其中,盪鞦韆是用藤索栓在大樹上,活動形式包括單人和雙人兩類;磨擔秋,既有二人遊戲的,也可多人一同參加。上述兩種形式是苦聰人開展較普遍而又喜愛的活動。打陀螺 打陀螺,是深受拉祜族鄉民...
屆時,山區彝族青年比賽盪鞦韆,用山上的野藤在兩山之間架起鞦韆,由這山盪到那山,飛越深澗,男女老少皆來祝興。姑娘們夾在觀看的人群中,尋求自己的意中人。勇敢的“盪者”受到姑娘們的青睞。活動多以村寨為單位。為保節日期間村寨...
潑火節,民間節日。節日裡,還要舉行鬥牛、斗羊、賽馬、射箭、摔跤、拔河、 打鞦韆、歌舞等活動。在彝族地區,人們用左手執一束燃燒的火把,而在衣袋或挎包里裝滿易燃的香灰粉,當火把挨近對方時,就用右手抓出一把加松香末的香灰粉...
蒙古族、藏族、彝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喜愛賽馬。蒙古族每年都舉行 1次盛大的賽馬會。民間的“敖包”和廟會上,賽馬是重要內容之一。賽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禮俗的內容。結婚這天,男家親族騎馬迎接,女家親族...
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歌舞、摔交、打鞦韆、野餐、篝火晚會等活動。習俗 西山彝族有許多的共同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共同歡度“二月八”這個節日。到農曆二月初八這天,西山彝族村寨的村民,殺雞宰羊,而且要專程到彌渡街、新街、紅岩街、寅街買菜...
彝族特色 彝族稱過年為“庫史”。“庫”是年或歲之意。“史”即是“新”。“庫史”就是過新年。每當深山初雪,秋山紅葉,太陽回歸時,谷黃米熟,莊稼收進糧倉,便到了彝族過年的時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節是在農曆十月底,有的地方...
這一天正是農曆6月25日,為紀念戰鬥的勝利,於是彝族人民就把這天作為自己的民族節日——火把節。 各地習俗 播報 編輯 火把節這天,彝族村寨舉行摔跤、射箭、歌舞、對 唱(即彝族打歌)以及打鞦韆等活動。這一天,一般都穿著 新衣、殺雞宰...
初一到十五的娛樂活動很多,主要有打歌、打鞦韆、打得螺等。初二早飯後主要活動是走親戚,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新嫁的女兒要到娘舅家拜年(彝族叫"回門"),乾兒、干女要給乾爹、乾娘拜年,已許親未成親的男方要到女方家拜年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