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源流

彝族源流

《彝族源流》是一部以譜牒為脈絡而敘史的彝文古文獻。是由唐朝時期彝族麾師舉婁布陀等人根據當時能收集到的彝人各部、各家史書整理而成,以後時有增刪,最後定本於清康熙年間。

《彝族源流》作為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重點項目,其原本的蒐集整理翻譯從1986年初開始,到1996年末結束,《彝族源流》1-19集 的譯編工作經歷了數十年,三代人的努力。他是眾多彝族古籍中的一部,彝語謂之《啛數恆勺》,意即彝族源流。彝族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的古代文明、重要的標誌是 古老文字的發明、創造、使用。正是這些古老的文字,忠實記錄了彝族漫長的歷史,論述萬物的產生,自然的變化,人類的進化,家支世系的形成,遷徙的踐線,創 造了豐富的文化,周全的禮儀,歌頌了在歷代代表人物帶領下,彝族人民創立的業績,總結了人類在社會中的鬥爭精神,從而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作為古烏撒彝區流傳的一部有著重要影響的彝文文獻,《彝族源流》有多種傳抄本,作者們在整理翻譯時作了多個版本的整理,並參考了許多文獻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彝族源流
  • 作者王明貴王顯 
  • ISBN:9787105067565
  • 定價:28.00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8
簡介,內容,目 錄,

簡介

已譯編的《彝族源流》全書30萬彝文記錄了天地形成,自然變化的現象,承載了彝族發展遷徙的分布格局,氏族世系史,記述了彝族各部的分支,發展、開創基業及其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部之間的親緣關係、互相交往等方面的內容。不失為古老的民族文化、優秀的彝族古史典籍。《彝族源流》一書,以父子連名譜為線索,記錄哎哺、尼能、什勺、慕靡、(武僰)、舉偶(亦作格俄或根英)、六祖等六個時期的彝族歷史,認為彝族起源於哎哺,由哎哺分支並先後占據彝族社會歷史舞台的尼能、什勺、慕靡連線六祖、武 僰四大系統是彝族的族源主體,舉偶(亦稱額索)是彝族文字文化的代表與象徵。從《彝族源流》所記載的內容上可以看出,彝族與古老的昆明、蜀、雟、叟、濮、哀牢、盧等族群有直接聯繫,在進入階級社會後,又同古巴蜀國、古滇國、古夜郎國、古牂牁國、古朱提國的建立有關,至於建立羅殿國、羅施鬼國、南詔國、自杞國及以百“什數”的君長制政權,更是不言而喻的

內容

彝族源流記錄了從米彌時代到著阿幾堵時代的若干重要時代和700餘 代的文子連名世系。這些時代是:吐米紀抽、米彌時代;罵溝底呔、影補時代;、吾兔底呔,采射時代;各兔底呔,樹垛時代;果兔底呔,吼喊時代;咂兔底呔,尼 能時代;代兔博虐,實勺時代;舍兔珠射,舉偶時代;著阿幾堵,六祖之始。這些時代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進化和變化過程。將這些時代連線起來即:米彌——影補 ——萊射——樹垛——吼喊——尼能——實勺——舉偶——六祖。其中影補、尼能、實勺、米摩、舉偶、六祖是六個重要的六大時代。
據《彝族源流》和《物始紀略》等彝文文獻記載,彝族社會先後經歷了哎哺、妮能、實勺、米摩、舉 偶、六祖六個前後相繼的歷史發展時代,總稱“哎哺世系時代”。其清晰的一脈相承的父子連名譜系,以六祖之一的恆部後裔古侯支系什列氏族計算,自哎哺時代有 名有姓的祖名計,至公元二十紀世中葉,已有717代。如每代平均以25年計,已有17900年的悠久歷史。
影補時代直譯為形象,影子、天地、陰陽,原始等意義。影補初期,彝族先民尚處於蒙昧狀態,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
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血緣家族”雖然已開始出現,但人們的婚姻關係基本上仍處於群婚制。哎哺時代中後期,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了。在原始農業中,彝族先民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蕎子和稻穀;在原始畜牧業中,彝族先民最早馴養的動物是牛(而後是馬、羊、豬)。 手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製造工具的專業人員“匠”開始出現,彝族社會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氏族首領即君長制已經產生。婚姻形式正由 群婚制向對偶制過渡。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天文曆法和文字應運而生,不僅出現了奢堵基那樣的既通曉天文又廣識地理的人,而且出現了論 制出了無數文字的夠斯藝。影補氏族的許多部落的人們,都在“心裡想知識,口裡談知識,手裡寫知識”。
尼能時代直譯為青紅。在漫長的謀生過程中,影補先民們在古老的雲貴高原上,集中覓食,群體穴居、活動範圍逐漸擴大,他們順山脈、河流前行,到達氣候適宜、食物豐富的四川盆地。聚居於今宜賓一帶的哎哺人類尚青色,叫“尼
茲人”,集居於今成都一帶的哎哺人類喜紅色,叫作“能沽
人”,彝族將這個時期叫作“尼能”時代。
尼能時代的人類彝族先民處於原始社會的群婚階段,“男的不知娶、女的不知嫁、知母不知父……”後來“尼能”群體的後裔把古宜賓、成都分別叫作“尼茲落姆”、“能沽落姆”即大城或大寨,直到今天,彝族口語、文學、文獻中常常提到。
實 勺時代,是母權制興盛的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也是尼能母權制社會的延續和發展。實指尼能氏後裔實阿武、勺買遮為首的古人類群體。“尼能”先民在“男 願人不興、女願人則興”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發展的過程中,由實阿武和勺買遮兩氏族興起了開親,興起了嫁娶,開始了彝族社會從原始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彝 族將這個時期稱作實勺時代。
在這時期里,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有了金屬冶煉,使用銅、鐵器。同時,也有了絲織品,出現了生產絲織品中心(能沽)。此期間還有造船業的興起,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的部落,“苟阿婁、葛阿德”部族,“男的作戰、女的管事,制矛造弓箭、鑄劍和造刀,樣樣都精通”。這說明了,金屬製品、絲帛製作都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並運用於生產生活中。
在實勺時期,“五行”的學說得到了發展,出現了原始宗教信仰,既有對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崇拜,也有對動植物的崇拜,而最主要的是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這些信仰逐步發展完善。興起了請布摩念經薦靈的祭祀習俗,建立了“則溪”(倉)的社會政治制度,組成了君、臣、師、匠、民“五位一體”的部落統治階層。
這個時代,是彝族母系社會的全盛時期,也是向父系氏
族過渡的時期。
舉偶時代是父權制崛 起的時代。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男子在生產中和社會成員中地位的提高,改變了他們在氏族中的地位,同時也使他們產生了改變繼承制度的意圖。於是,原來以母 系氏族為中心的母權制被父權制逐步地取而代之。到彝族父權制先祖希米遮時,社會已完全進入了父系氏族時代。
希米遮是彝族父權制興起的先祖。在史志音譯中有希姆遮、希彌遮、孟逝等同音異寫。
在中原紛起討伐商紂王時,希米遮稱雄於希姆古嘎(今陝西西安)一帶,率領實勺部參與羌、氂、微、盧、彭、濮等各部助武王討伐商紂王,周朝建立後,希米遮率領“前歌后舞”的實勺部南下,入居“邛之鹵”(今涼山、川南、黔西北、滇東北、宜賓)等地。回到先民發祥地後,與原地未動的實勺人一起,發展成為崇拜龍、虎的盧鹿部族,成為後世歷代彝族尊崇的父系一世祖。
在彝族的父系社會裡,生產不斷發展,剩餘價值出現了,私有制也伴隨著產生了,社會出現了等級、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同時也完成了婚姻關係中的禮儀和原始宗教中的禮俗。
“六祖時代,彝族稱六祖為“切批”,即六個祖先。這是一個宗法奴隸制時代。這一時期,彝族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篤米的六個兒子、尊從他的吩咐,分為三個聯盟,向外拓土開疆,武乍為一,糯候為二,布默為三,各自向不同的方向遷徙,去開拓基業。
在六祖時期,彝族的婚姻聯盟變成內婚制,社會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則溪”制度進一步完善,希部第46代孫俄索折怒王(又名祖摩阿紀)時代,他設定了九大“則溪”,這些“則溪”成了他統治的行政區域,加強了奴隸制的統治力量。在按宗親分封土地的基礎上,按地域劃分設立的“則溪”和軍事的組織建制,是當時的統治基層單位。並設有相應的官莊、罵裔、罵寫、穆魁等等職官,實行“九扯九縱”官制。在祖摩(君長)的統領下,從事自身的職責。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六祖開創了兩千餘年的基業。
在六祖時期,彝族“祖摩”(君王)宗法奴隸制逐步完善。“祖摩,,譯為君王、首領。有紀莫、苴穆、紀姆、慈莫等同音異寫。這是彝族宗法地方政權君長。六祖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默部穆阿齊六世武穆糾,在先世密喳拐(希米遮六世)的“濮與烏”地域崛起,承襲了六祖分支前的婁珠武后裔武氏和六祖武部的宗法權力,彝族稱這一區域為“武米”和“液哪米”,漢文史稱其境為“夜郎國”。漢武帝遣唐蒙入境設“群柯郡”後、糾阿諾的“液哪(夜郎)”宗法奴隸制地方勢力從此衰落。
漢朝中央王朝被王莽篡奪後,西南彝族地區自然災害和戰事並起,王莽調兵遣將,驅兵佚20餘 萬,對西南“叟夷”進行六年多的征戰,促成德布、德施東移,各君一方,形成了北盤江流域吐珠液君長,安順一帶的必拜來君長,威寧一帶的俄索君長等等。勿阿 納進入黔西北後,建立了“租、摩、布、構”四位一體的宗法奴隸制地方統治政權,以耕、牧為本,興採礦、冶煉各業,建成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中轉落邑一一可樂 洛姆。
從公元一世紀到清康熙37年“改土歸流”止,其間共1600多年,不知變革過多次的封號,但當時彝族不知其含義,只知“號凡六更,而於其國,歷稱祖摩(君長)不變”。
從哎哺、尼能、實 勺、米靡、舉偶、六祖各個時期,都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他是彝族人類歷史從蒙昧時代走向了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禮俗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彝族先 民與大自然鬥爭,經歷了艱苦的遷徙創業、融合,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文化、禮俗,他們的足跡遍及雲貴高原,曾活動於川、甘、陝地區,足以說明彝族源於雲 貴高原,對開發和發展祖國的大西南地區功不可沒。與其他各民族一道,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
《彝族源流》原譯本為五言詩體,這個譯本出版發行後,出於不同的任務要求,又有三種版本發行,一種是《彝史精編》(彝文版),另一種是《中國彝史文獻通考》(彝文版)第一集。作者編譯的漢譯散文讀本屬第四種版本。以嫻熟的漢語文功底,發揮駕馭漢語文的技巧,使《彝族源流》新譯本通俗易懂,為傳承彝文巨著開闢了新途徑。

目 錄

第一卷
清氣濁氣的產生
敘哎哺根源
敘哎哺世系
第二卷
哎哺九十代
第三卷
天地人文
論第一重天
論第二重天
論第三重天
論第四重天
論第五重天
論第六重天
論第七重天和地的產生
論第八重天及山的產生
論第九重天
開天闢地及人的產生
尼能七重天
第四卷
采舍氏十代
哎哺的演化
論安天門地門
論九把金鎖
論開天闢地
論天地產生的時間
論牽線織天地
論天父地母
論天地產生
敘恆世系的產生
敘投世系的產生
第五卷
天地的產生
上下產生
土地產生
天地人本源
七層天上的天君
天地間的嫡長制
第六卷
尼能氏根源
尼能源
哎哺尼能譜
什勺氏根源
什勺源
第七卷
星座論
座次論
九顆陀尼星
論二十八宿星
第八卷
瞿羌神座根源
瞿闊千根源
瞿伙神座的根本
瞿奏董能神座根
瞿闊的根本
瞿叟神座的根
阿蒙魯瞿神座的根
第九卷
魯朵的大宗
魯朵世系
魯朵譜
魯朵哺氏譜
斯里世系
斯氏世系
斯里譜
塞赤世系
許塞氏譜
迷覺世系
迷氏世系
覺氏譜
策帕世系
策帕氏譜
哼哈的親緣
仁氏譜
采氏世系
采氏譜
瞿氏譜
尼氏世系
尼氏譜
什氏世系
鄂氏世系
遏氏世系
武氏世系
楚陀世系
楚氏世系
紀兜的根源
塞氏源流
哎氏世系
哞氏世系
懇氏世系
則氏世系
赤氏世系
恆氏世系
僰氏世系
漏氏世系
魯鄂氏世系
吐氏譜
那氏譜
武氏譜
濮氏譜
啥氏譜
羿譜
收氏譜
液氏譜
畢氏譜
色氏譜
烏(鳥)氏譜
法氏譜
倮氏譜
紐氏譜
怒氏譜
補氏譜
舍氏譜
蘇能武覺譜
洪魯譜
第十卷
武僰源流
仇婁阿摩世系
支嘎阿魯源流
阿魯的後裔
武蒂源流
武色吞源流
武古篤源
武德本源
武陀尼源
武濮源流
撮阻艾源
阿武源
液那源
艾魯譜系
第十一卷
羅紀源流
羅紀的祭祀
《紀優不歸天》畫像
夠葛根源
仇紂根源
武啥根源
恆鳥侯氏譜
育氏譜
阿武那源
德本根源
舉偶譜
舉偶的基業
第十二卷
人的根本
畢摩根源
君臣師根源
彝人的根本
第十三卷
洪水滅頂
第十四卷
婚姻起源
天地津梁斷
閣子閣默那
賢人四十七
第十五卷
六祖君長世襲譜
強盛的糯侯
乍氏六弟兄
侯氏嫡長三十代譜
糯氏嫡長的一支
武氏嫡長的一支
乍氏嫡長的一支
第十六卷
安定的彝地
九家堵畢德
嫡長九食邑
啥吐氏譜
米靡氏智者
恆裊額氏譜
米靡六尼余
什勺掌權
尼能氏智者
母祖溯源
額索報母恩
確舍源
第十七卷
乍氏史略
乍氏源流
武氏源流
糯氏源流
海哲打臥
鄂直阿維氏
舉侯源流
侯直尼口氏譜
啥卓洛姆氏
第十八卷
俄鞏氏
隴鄧氏
費奪阿武氏
侯麻覺氏的興起
德余陀尼譜
德余巴譜
斯葛氏譜
扯勒譜
德余卓氏譜
彌立汝維氏譜
諾倫氏譜
恆叟杼氏譜
阿僰阿婁氏譜
阿諾侯覺氏譜
彌立扯篤氏譜
直僰氏譜
阿婁阿立氏譜
烏蒙譜
德畢氏譜
隴鄧的九子
隴鄧三次子譜
隴鄧三幼子譜
紀阿太氏譜
北部的阿德葛
第十九卷
畢啟氏譜
彌羅氏譜
格任氏譜
克氏譜系
克博氏長子譜
咄氏譜
鄂氏譜
默遮譜
克博創業記
阿默尼
篤氏譜
播勒譜
洛洪氏譜
德婁氏譜
格恆叟杼氏譜
麻博氏譜
能紐氏譜
烏撒譜
第二十卷
烏撒源流
第二十一卷
烏撒立業
烏撒祭祖史略
烏撒母祖譜
紀俄勾二十四蘇保官
烏撒的則溪
德畢氏的六部
蜀漢入彝地
彝地通驛道
哲烏撒聯盟
彝人失勢
得勝的烏撒
第二十二卷
阿芋陡世系
第二十三卷
哺古記
阿芋陡家九十重宮殿
第二十四卷
德施舉米祖
能姆棄里帕
德施的基業
芒布譜
德施俄譜
施阿勒譜
施默吾譜
亥索譜
德施源流
阿哲母祖譜
阿哲君長譜
阿哲的“則溪
四部的地界
六祖的分布
扯勒的十八則溪
阿哲易地考
第二十五卷
烏撒論兵
糾洪之戰
賴啟之戰
烏撒與阿外惹之戰
厄德與略摩
僰助修韜略
雙英論戰
妥太之戰
第二十六卷
敘姻親
侯德論饋贈
布婁論見識
贊秀麗地方
米凱博扎勾
德仇論詩
取悅畢摩
布借說典故
麻耐受款待
布俄進良言
麻博釋疑
尋舅舅根源
迎接阿祛
第二十七卷
恆略與六祖聯姻史話
恆略待史略
麻博阿維譜
布所阿鋪
阿底譜
阿尼阿景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