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已譯編的《彝族源流》全書30萬彝文記錄了天地形成,自然變化的現象,承載了彝族發展遷徙的分布格局,氏族世系史,記述了彝族各部的分支,發展、開創基業及其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部之間的親緣關係、互相交往等方面的內容。不失為古老的民族文化、優秀的彝族古史典籍。《彝族源流》一書,以父子連名譜為線索,記錄哎哺、尼能、什勺、慕靡、(武僰)、舉偶(亦作格俄或根英)、六祖等六個時期的彝族歷史,認為彝族起源於哎哺,由哎哺分支並先後占據彝族社會歷史舞台的尼能、什勺、慕靡連線六祖、武 僰四大系統是彝族的族源主體,舉偶(亦稱額索)是彝族文字文化的代表與象徵。從《彝族源流》所記載的內容上可以看出,彝族與古老的昆明、蜀、雟、叟、濮、
哀牢、盧等族群有直接聯繫,在進入階級社會後,又同古巴
蜀國、古滇國、
古夜郎國、古牂牁國、古朱提國的建立有關,至於建立羅殿國、羅施鬼國、南詔國、自杞國及以百“什數”的君長制政權,更是不言而喻的
內容
彝族源流記錄了從米彌時代到著阿幾堵時代的若干重要時代和700餘 代的文子連名世系。這些時代是:吐米紀抽、米彌時代;罵溝底呔、影補時代;、吾兔底呔,采射時代;各兔底呔,樹垛時代;果兔底呔,吼喊時代;咂兔底呔,尼 能時代;代兔博虐,實勺時代;舍兔珠射,舉偶時代;著阿幾堵,六祖之始。這些時代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進化和變化過程。將這些時代連線起來即:米彌——影補 ——萊射——樹垛——吼喊——尼能——實勺——舉偶——六祖。其中影補、尼能、實勺、米摩、舉偶、六祖是六個重要的六大時代。
據《彝族源流》和《物始紀略》等彝文文獻記載,彝族社會先後經歷了哎哺、妮能、實勺、米摩、舉 偶、六祖六個前後相繼的歷史發展時代,總稱“哎哺世系時代”。其清晰的一脈相承的父子連名譜系,以六祖之一的恆部後裔古侯支系什列氏族計算,自哎哺時代有 名有姓的祖名計,至公元二十紀世中葉,已有717代。如每代平均以25年計,已有17900年的悠久歷史。
影補時代直譯為形象,影子、天地、陰陽,原始等意義。影補初期,彝族先民尚處於蒙昧狀態,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
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血緣家族”雖然已開始出現,但人們的婚姻關係基本上仍處於群婚制。哎哺時代中後期,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了。在原始農業中,彝族先民最早種植的農作物是蕎子和稻穀;在原始畜牧業中,彝族先民最早馴養的動物是牛(而後是馬、羊、豬)。 手工業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製造工具的專業人員“匠”開始出現,彝族社會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氏族首領即君長制已經產生。婚姻形式正由 群婚制向對偶制過渡。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天文曆法和文字應運而生,不僅出現了奢堵基那樣的既通曉天文又廣識地理的人,而且出現了論 制出了無數文字的夠斯藝。影補氏族的許多部落的人們,都在“心裡想知識,口裡談知識,手裡寫知識”。
尼能時代直譯為青紅。在漫長的謀生過程中,影補先民們在古老的雲貴高原上,集中覓食,群體穴居、活動範圍逐漸擴大,他們順山脈、河流前行,到達氣候適宜、食物豐富的四川盆地。聚居於今宜賓一帶的哎哺人類尚青色,叫“尼
茲人”,集居於今成都一帶的哎哺人類喜紅色,叫作“能沽
人”,彝族將這個時期叫作“尼能”時代。
尼能時代的人類彝族先民處於原始社會的群婚階段,“男的不知娶、女的不知嫁、知母不知父……”後來“尼能”群體的後裔把古宜賓、成都分別叫作“尼茲落姆”、“能沽落姆”即大城或大寨,直到今天,彝族口語、文學、文獻中常常提到。
實 勺時代,是母權制興盛的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也是尼能母權制社會的延續和發展。實指尼能氏後裔實阿武、勺買遮為首的古人類群體。“尼能”先民在“男 願人不興、女願人則興”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發展的過程中,由實阿武和勺買遮兩氏族興起了開親,興起了嫁娶,開始了彝族社會從原始母權制向父權制的過渡,彝 族將這個時期稱作實勺時代。
在這時期里,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有了金屬冶煉,使用銅、鐵器。同時,也有了絲織品,出現了生產絲織品中心(能沽)。此期間還有造船業的興起,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的部落,“苟阿婁、葛阿德”部族,“男的作戰、女的管事,制矛造弓箭、鑄劍和造刀,樣樣都精通”。這說明了,金屬製品、絲帛製作都已有了較大的發展,並運用於生產生活中。
在實勺時期,“五行”的學說得到了發展,出現了原始宗教信仰,既有對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崇拜,也有對動植物的崇拜,而最主要的是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這些信仰逐步發展完善。興起了請布摩念經薦靈的祭祀習俗,建立了“則溪”(倉)的社會政治制度,組成了君、臣、師、匠、民“五位一體”的部落統治階層。
這個時代,是彝族母系社會的全盛時期,也是向父系氏
族過渡的時期。
舉偶時代是父權制崛 起的時代。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男子在生產中和社會成員中地位的提高,改變了他們在氏族中的地位,同時也使他們產生了改變繼承制度的意圖。於是,原來以母 系氏族為中心的母權制被父權制逐步地取而代之。到彝族父權制先祖希米遮時,社會已完全進入了父系氏族時代。
希米遮是彝族父權制興起的先祖。在史志音譯中有希姆遮、希彌遮、孟逝等同音異寫。
在中原紛起討伐商紂王時,希米遮稱雄於希姆古嘎(今陝西西安)一帶,率領實勺部參與羌、氂、微、盧、彭、濮等各部助武王討伐商紂王,周朝建立後,希米遮率領“前歌后舞”的實勺部南下,入居“邛之鹵”(今涼山、川南、黔西北、滇東北、宜賓)等地。回到先民發祥地後,與原地未動的實勺人一起,發展成為崇拜龍、虎的盧鹿部族,成為後世歷代彝族尊崇的父系一世祖。
在彝族的父系社會裡,生產不斷發展,剩餘價值出現了,私有制也伴隨著產生了,社會出現了等級、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同時也完成了婚姻關係中的禮儀和原始宗教中的禮俗。
“六祖時代,彝族稱六祖為“切批”,即六個祖先。這是一個宗法奴隸制時代。這一時期,彝族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篤米的六個兒子、尊從他的吩咐,分為三個聯盟,向外拓土開疆,武乍為一,糯候為二,布默為三,各自向不同的方向遷徙,去開拓基業。
在六祖時期,彝族的婚姻聯盟變成內婚制,社會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則溪”制度進一步完善,希部第46代孫俄索折怒王(又名祖摩阿紀)時代,他設定了九大“則溪”,這些“則溪”成了他統治的行政區域,加強了奴隸制的統治力量。在按宗親分封土地的基礎上,按地域劃分設立的“則溪”和軍事的組織建制,是當時的統治基層單位。並設有相應的官莊、罵裔、罵寫、穆魁等等職官,實行“九扯九縱”官制。在祖摩(君長)的統領下,從事自身的職責。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六祖開創了兩千餘年的基業。
在六祖時期,彝族“祖摩”(君王)宗法奴隸制逐步完善。“祖摩,,譯為君王、首領。有紀莫、苴穆、紀姆、慈莫等同音異寫。這是彝族宗法地方政權君長。六祖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原後,默部穆阿齊六世武穆糾,在先世密喳拐(希米遮六世)的“濮與烏”地域崛起,承襲了六祖分支前的婁珠武后裔武氏和六祖武部的宗法權力,彝族稱這一區域為“武米”和“液哪米”,漢文史稱其境為“夜郎國”。漢武帝遣唐蒙入境設“群柯郡”後、糾阿諾的“液哪(夜郎)”宗法奴隸制地方勢力從此衰落。
漢朝中央王朝被王莽篡奪後,西南彝族地區自然災害和戰事並起,王莽調兵遣將,驅兵佚20餘 萬,對西南“叟夷”進行六年多的征戰,促成德布、德施東移,各君一方,形成了北盤江流域吐珠液君長,安順一帶的必拜來君長,威寧一帶的俄索君長等等。勿阿 納進入黔西北後,建立了“租、摩、布、構”四位一體的宗法奴隸制地方統治政權,以耕、牧為本,興採礦、冶煉各業,建成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中轉落邑一一可樂 洛姆。
從公元一世紀到清康熙37年“改土歸流”止,其間共1600多年,不知變革過多次的封號,但當時彝族不知其含義,只知“號凡六更,而於其國,歷稱祖摩(君長)不變”。
從哎哺、尼能、實 勺、米靡、舉偶、六祖各個時期,都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他是彝族人類歷史從蒙昧時代走向了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禮俗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彝族先 民與大自然鬥爭,經歷了艱苦的遷徙創業、融合,創立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文化、禮俗,他們的足跡遍及雲貴高原,曾活動於川、甘、陝地區,足以說明彝族源於雲 貴高原,對開發和發展祖國的大西南地區功不可沒。與其他各民族一道,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
《彝族源流》原
譯本為五言詩體,這個譯本出版發行後,出於不同的任務要求,又有三種版本發行,一種是《彝史精編》(彝文版),另一種是《中國彝史文獻通考》(彝文版)第一集。作者編譯的漢譯散文讀本屬第四種版本。以嫻熟的漢語文功底,發揮駕馭漢語文的技巧,使《彝族源流》新
譯本通俗易懂,為傳承彝文巨著開闢了新途徑。
目 錄
序
第一卷
清氣濁氣的產生
敘哎哺根源
敘哎哺世系
第二卷
哎哺九十代
第三卷
天地人文
論第一重天
論第二重天
論第三重天
論第四重天
論第五重天
論第六重天
論第七重天和地的產生
論第八重天及山的產生
論第九重天
開天闢地及人的產生
尼能七重天
第四卷
采舍氏十代
哎哺的演化
論安天門地門
論開天闢地
論天地產生的時間
論牽線織天地
論天父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