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彔”字上部由正反兩個“7”相互應構成太極陰陽二氣,“氣”即為天空,中間筆畫“一”即為地,天地二氣造化萬物,底部是一個“水”,整個字從上到下即為“天”“地”“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彔
- 拼音: lù
- 筆劃: 8
- 部首:彑
漢字信息,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漢字信息
部首: 彑 五筆輸入法:
彔
lù
同“錄”。
筆畫數:8;
筆順編號:55124134
基本釋義
“彔”字上部由正反兩個“7”相互應構成太極陰陽二氣,“氣”即為天空,中間筆畫“一”即為地,天地二氣造化萬物,底部是一個“水”,整個字從上到下即為“天”“地”“水”,空氣、土地、水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質,彔以天為靈魂、地為軀體、水為思想,象徵政治、經濟、文化的循環統一,“彔”為尊天、敬地、愛人之思想。任何事物逃不出時間與空間之間的數理規律和情感軌跡,彔不只是簡單的陰陽互動,更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交織、愛與智慧的轉化、人性與物性的碰撞、聚變與裂變的過程,它是一個變幻莫測的思想黑洞。
“彔”蘊涵的是釋家尚“空”、道家至“清”、儒家貴“和”三家相容的思想精髓,儒道釋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三家在歷史上經歷了無數鬥爭與競爭經過長期的演變之後已經互相滲透、互相同化、融為一體,“存而不亂,和而不濁,清而不空,空而不虛”“互、萬、共”的“彔”學思想包容萬象,象徵天、地、人和諧共生的思想理念.
“彔”是自我、本我、無我的統一,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空為心境,心求至正,淨為身境,身求至清,空亦不永空,淨亦不永淨,新陳代謝、終始交接、正邪平衡、空滿循環為萬物生生之大道”;釋迦牟尼說:一切皆“空”, 老子說:無為至“清”,孔子說:以“和”為貴,“空、清、和” 萬物循環、三位一體的動態循環才是宇宙天地之道;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尼采說成為你自己,我說忘卻你自己;沉溺於“自我”則痛哭,追求於“忘我”則快樂,回歸於“本我”則幸福,痛苦+快樂=幸福,自我與忘我中回歸本我,做到自我、忘我、本我的轉化統一,專一的最高境界就是如一、合一、統一,“彔”就是萬物之統一、天人之合一、梵我之如一。
“彔”上為人生觀--空(天人合一),中為世界觀--和(萬物和一),下為價值觀--清(梵我如一),像天一樣去創造萬物,像地一樣去孕育萬物,像水一樣可以潤澤萬物,展天地之道弘揚天地之正氣,涵萬物之規律納萬物之胸懷,容人生法則彰顯人生之精彩
“彔”源於一座歷史未來之城,這座城東依泰山西濱黃河,是泰山、黃河、紫薇北斗天際三尊交匯處,“彔”上中下三部分分別代表紫薇北斗、泰山、黃河,泰山山脈的山泉匯集成河流經千年古剎靈岩寺,道教聖地五峰山,最後注入黃河融進大海。
這座城是以黃河為線、以泰山為點連線的一個穩定等邊三角形地區,地處北緯36-37度之間,東經116-117度之間,人類軸心時代的中心區域,而這箇中不再代表地理的中,而是時間空間思維智慧的中心,無形之中心,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東臨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占天下之中,而現在地處中原經濟區與藍色經濟區的交接處,一路一帶一線的國家世界戰略中心,如果中國是一直雄雞,這裡是雞的胸膛,如果山東是一隻鷹,這裡是鷹的心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盧谷切,音錄。《說文》刻木𢑗𢑗也。
又《廣韻》本也。◎按《正字通》作𢑛。今依《說文》改正。
又《廣韻》本也。◎按《正字通》作𢑛。今依《說文》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