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本願經》是《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彌勒菩薩所問會”的別出異譯本,是第一種漢文譯本,竺法護於晉惠帝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出。

基本介紹

  • 書名: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 又名:彌勒菩薩本願經
  • 作者:竺法
  • 原版名稱: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著作介紹,主要內容,人物介紹,

著作介紹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一卷,又稱《彌勒菩薩本願經》《彌勒菩薩所問經》《彌勒問本願經》《彌勒本願經》《彌勒雜經》。
《彌勒菩薩本願經》是《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彌勒菩薩所問會”的別出異譯本,是第一種漢文譯本,竺法護於晉惠帝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出。
據諸經錄記載,本經共有三種漢文譯本:其一,西晉竺法護譯;其二,東晉只多蜜所譯《彌勒所問本願經》,已佚;其三,唐菩提流志所譯《彌勒菩薩所問會》,即《大寶積經》第四十二會。

主要內容

本經旨在敘述欲成正覺之菩薩之所行,前半部是佛對彌勒列舉菩薩所行,後半部是佛對阿難說示佛之因行。經題所謂“本願”,是指菩薩發意修行。又經中應彌勒菩薩所問“菩薩行何法可離諸惡道,而不墮惡知識”,佛提出十種法:一,寂靜平等之道意;二,住於空後以方便分別諸所見;三,於大悲、空與一切法不生分別;四,持戒、無疑、處阿蘭若、住正見;五,立德,不求他人長短,反省自身所行,樂法,救他人;六,無慳貪、除鉍心,無愚痴、如意虛空、住空法;七,七菩提分;八,八正道分;九,九次第定;十,十種三昧。

人物介紹

竺法護,西晉高僧。法護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出家,師事竺高座,遂以竺為姓。性純良而好學,每日誦經數萬言,博覽六經,涉獵百家。當時中原地區雖然禮拜寺廟、佛像,然而大乘經典未備,法護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泰始元年,攜帶大批經典返回東土,居於長安、洛陽,專事譯經,精勤行道,廣布德化,時稱月支菩薩、敦煌菩薩。太康六年,法護譯出《正法華經》,國人始知觀音之名。據《出三藏記集》記載,法護譯經共有《普曜》《大哀》《持心》《賢劫》《維摩》《無量壽》《正法華》《度世品》《首楞嚴》《光贊般若》等大乘經典一五四部、三○九卷。《歷代三寶紀》依諸經錄而增列法護譯作為二一○部、三九四卷,《開元釋教錄》則刪減為一七五部、三五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