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彌勒石像
- 類型:石刻作品
彌勒石像,原在廣饒城南15里皆公寺內。建於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像通高3.46米,座高0.66米,佛像高2.20米。佛光作舟形,中寬1.30米,下寬1.09米。座前刻有“大魏孝昌三年正月二日奉詔建立皆公寺”等字。...
彌勒造像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瑞岩山前岩。又稱“仁佛”,俗稱“彌勒岩”。元至正元年(1341年)由福清人呂伯恭等,依岩石形態鑿雕彌勒佛像,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鑿成。石像前高9米,後高6.4米,寬8.9米,厚約8米,頭部高2.3米...
北齊趙邑人等造石彌勒菩薩像是北齊時期的石像。主尊為菩薩裝,呈交腳姿勢,菩薩雙足下各有一童子承足,右側龍樹與造像殘失,左側為辟支佛(也稱螺髻梵王,地位介於菩薩與弟子之間),頭施螺髻。基座中央為雙童子托舉博山爐(博山爐殘...
石彌勒像 石彌勒像初成之時的規模,根據劉勰《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記載:“像身坐高五丈,若立形,足至頂十丈,圓光四丈,座輪一丈五尺,從地隨龕,光焰通高十丈。”現存造像的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佛頭高...
顯慶五年石彌勒像,唐高宗顯慶五年製造的石像。顯慶五年石彌勒像,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造。茌平縣廣平鎮收集。一佛二菩薩。主佛高肉髻,長圓臉,眉毛細長,細頸,上體修長,著通肩大衣,內著僧祗支,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於束腰...
北齊劉白仁造石彌勒菩薩像是北齊時期的石像。主尊為菩薩裝,呈交腳姿勢,左右為盤龍雙樹與二思惟菩薩,龍樹與思惟菩薩像均殘。交腳菩薩的足下原有兩童子托足,已失。基座正面為裝飾蓮花的博山爐與雙獅。後部刻發願文:“天保九年十月...
彌勒坐像是唐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文物特徵 高50厘米,底座寬37.5厘米。山西博物院舊藏。頭部缺失,身著通體大衣,胸部袒露,衣紋凸起向上彎曲,呈水波紋緊貼於身,左臂搭於膝蓋之上,右肘彎曲,手臂殘缺,雙腿垂坐在...
金彌勒佛 金彌勒佛是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黃金博物館館藏文物。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金彌勒佛,金重量55.6克,寬18厘米,高28厘米。製造於2006年,現收藏於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黃金博物館。
樂山大佛(Leshan Giant Buddha),又名凌雲大佛,全稱為“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樂山大佛開鑿...
大乘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城西南,在南明山與石城山之間的山谷之中。寺內有大彌勒佛石像,寺外有隱鶴洞、鋸開岩、濯纓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勝景。大乘寺,始建於東晉永和年間(345—350),已有1600多年...
石彌勒像 石彌勒像不僅此其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著稱於世,而且在造像藝術上也獨具特色,石像盤膝而坐,容秀骨清,婉雅俊逸,端莊慈祥。額部寬闊,鼻當高隆,眉眼細長,方頤薄唇,兩耳垂肩,身披袈娑 ,中胸袒露,衣著縐褶,自然流暢...
其中,有兩處為唐代鑿刻:第一處依崖鑿刻的巨大彌勒佛頭像,高5.4 米,寬3.9 米,面臨岷江,低眉微笑,雍容大度。第二處造像八龕,有釋迦諸菩薩、羅漢、天神等石像,還有”釋迦說圖”等47 軀。石像高0.9 米至0.5 米不等。
大佛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城南明街道,始建於東晉。全寺以石窟造像為特色,佛像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立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石彌勒佛,通高16.3米,兩膝相距10.6米 。是中國南方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譽為“越國敦煌”。南朝...
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石像介紹 彌勒佛為跏趺坐,高7.5米,頭上高肉髻刻以螺發。面相方圓,表情莊重而敦厚。佛身腰上束帶並作花結,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穿大裙,兩腿上的圓弧狀衣紋自然流暢,疏密有致。左手撫膝,右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