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基礎梁(水利工程名詞)

彈性基礎梁(水利工程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彈性基礎梁連線上部結構與彈性地基的梁。基礎梁的作用是將上部結構比較集中的荷載較均勻地分布到地基上,以減小地基壓力的集度,保證結構和地基的穩定和安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彈性基礎梁
  • 外文名: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 學科:水利工程
  • 領域:工程技術
簡介,地基模型,求解方法,

簡介

彈性基礎梁連線上部結構與彈性地基的渠。基礎梁的作用是將上部結構比較集中的荷載較均勻地分布到地基上,以減小地基壓力的集度,保證結構和地基的穩定和安全。
基礎梁的內力分析是一個重要而又複雜的問題。為了正確合理地分析地基與梁之間的相互作用,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地基模型和有效的計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地基模型

關於地基模型,已提出了多種假設。主要有文克勒地基、半無限大彈生地基和中厚度地基等。
(1)文克勒地基。1867年捷克文克勒(EWinkler)假設地基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與地基沉降成正比。這個假定實際上是用剛牲底座上一系列互相獨立的彈簧來模擬地基。按此假定,沉降只發生在地基的受壓部分。實際上沉降也發生在受壓範圍以外。
(2)半無限大彈性地基。1922年,蘇聯普羅克托爾假定地基為半無限大理想彈性體,採用彈性力學中半無限大彈性體的位移公式來計算地基的沉降量。現場試驗表明,土是顆粒的集合體,幾乎不能承受拉應力,過分載入後將產生流動而進入塑性狀態。因此,必須在土中設有拉應力產生、塑性狀態只限於極小區域時,才能看作彈性連續體。
(3)中厚度地基。假設地基為有限深彈性層,彈性層與剛性下臥層之間光滑接觸或完全黏合,採用彈性層的位移公式計算地基沉降。此假設由中國徐芝綸和蘇聯扎馬林(H.K.3aMapuu)於20世紀60年代初分別提出。

求解方法

有解析法和數值解法兩類。
1.解析法。主要有初參數法、冪級數法、複變函數保角變換祛、積分變換法等。初參數法由蘇聯克雷格夫(A.H.Kpunoe)於1931年提出,是計算文克勒地基上樑的精確方法。冪級數祛由蘇聯戈爾布諾夫一被薩多夫(M.H.Top6yH0B-locanoB)於1939年提出,主要用於半無限大平面或空間地基上的梁,是一種近似解法。複變函數保角變換法是求解折線邊界(考慮地基開挖)上樑的一種有效解祛。積分變換祛是計算無限長梁或半無限長梁的主要方法。以上各種方法主要用於常截面的梁。
2.數值解法。主要有連桿法、差分法、變分法、有限單元法等。連桿法由蘇聯熱莫奇金(B M. XKeMoyKHH)於1947年提出。該法把基礎梁與地基之間的連續接觸變換為連桿聯繫,然後用結構力學中的力法、住移法或混合法進行計算,原理簡單,易於掌握,套用廣泛,可適用於各種地基、變截面梁等。差分法可取地基反力和撓度作為未知數,也可僅以撓度作未知數,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