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彈幕場(彈幕電影)

電影彈幕場

彈幕電影一般指本詞條

彈幕【dàn mù】最早發源於日本,國內首先由ACFUN以及bilibili兩個視頻網站引進。觀眾線上看視頻時,可見大量吐槽評論從螢幕飄過,字型顏色五彩繽紛,效果看上去像是飛行射擊遊戲里的彈幕。2014年以來,彈幕電影在中國開始出現:

中國第一部能在觀影時發表彈幕的電影——《秦時明月3D電影龍騰萬里》(彈幕位置位於螢幕兩側);

中國第一部能在觀影時發表到螢幕上的電影——《小時代3》(8.4北京,同時也是中國第5場彈幕電影。在此之前《秦》已進行了4場彈幕電影:7.31杭州、8.2上海、8.3北京、8.4天津);

中國第一部把網劇中已有的彈幕收集起來放到電影上的電影——《太子妃升職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影彈幕場
  • 外文名:Film barrage field
  • 源於:日本的彈幕系統
  • 中國首次出現:2014年7月31日 
概念簡述,讀音,釋義,緣何得寵,原因1 御宅族文化向主流的逆襲,原因2 爛片遍布背景下的吐槽欲望,原因3 本質仍是行銷噱頭,總結陳辭,彈幕觀影,相關實例,

概念簡述

讀音

電影彈幕場:【diàn yǐng dàn mù chǎng】

釋義

關於電影彈幕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是片方的一個行銷新招,而他們之所以相信這樣的方式會帶動觀影熱潮,是基於在爛片遍地的環境下催生的全民吐槽熱,同時抓住了網際網路時代下年輕觀眾對彈幕的好奇心甚至是依賴感。這是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也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電影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娛樂方式,對有些人來說,是謀取利益的媒介。

緣何得寵

原因1 御宅族文化向主流的逆襲

彈幕,這種起源於日本,流行於二次元世界的宅文化衍生物原本是較為小眾的玩意兒。在社交方式因為網際網路的影響而變得越來越多元的當下,想要得到一種“志同道合”的認同感,“抱團取樂”的參與感以及“隔空對戰”的發泄感的網友們,通過彈幕的方式得到了更多社交體驗,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某種心理上的滿足。有位經常上彈幕網站的網友小傑向記者表示,想要吐槽和圍觀吐槽是他看彈幕視頻的主要原因,“有時候滿屏的文字讓你忽略了畫面中的內容,那些原本並不那么有趣的視頻突然就因為集體吐槽而變得有趣了。”他說,自己看彈幕視頻的方式一般是第一遍關閉彈幕,第二遍開啟彈幕,圍觀吐槽。不過,同位90後年輕人的小周卻表示自己無法接受彈幕,她在某網站上嘗試了韓劇彈幕直播,卻發現有很多冬粉前來應援,場面壯觀,可是“太惡俗,太誇張了!”她的一番話或許能解釋彈幕電影的另一種市場,那就是在冬粉電影冒尖的現在,彈幕也有可能是冬粉應援的一種方式,包場玩彈幕集體花痴的現象也不失為一種奇觀。
電影彈幕電影彈幕
知乎網友白光華認為,彈幕網站就是通過螢幕上一行行的文字實現了虛擬的實時圍觀,這種社交需求是傳統視頻網站的跟帖式評論無法滿足的。“彈幕這種形式非常完美地滿足了一些在現實社交中不甚圓融的人的集群需求,所以它征服的最大群體就是宅們。”
有意思的是,國內知名的彈幕網站嗶哩嗶哩對其客群(和潛在客群)做過一個傳播心理調查,大約有150名用戶參與,其中有74.66%為女性,年齡集中於18-25歲,高中和大學生居多。有80%的人認為,“在觀看視頻時對出現的彈幕有同感”,有92%的人認為彈幕的功能為觀影增添了樂趣,竟然還有45%的人認為看了彈幕視頻之後,再使用其他無彈幕功能的視頻網站會感到不習慣。而他們最愛看(吐槽)的視頻類別前三名分別是娛樂、動畫和影視劇。
電影彈幕分析電影彈幕分析
彈幕高調“突襲”電影院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首先在於彈幕電影有其潛在的客群基礎。基於不少來看電影的年輕觀眾本身就是彈幕網站的用戶,他們熟悉吐槽文化,也追崇新鮮事物。網際網路文化研究者王義之認為,彈幕之所以出現,不完全只是因為某類人群自我表達的需求,而是代表著當信息播放平台越發多樣化,以及娛樂內容供應過於充足之後,觀眾消費行為在網際網路平台上的轉變。
媒體人、專欄作家柏小蓮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她認為觀眾去看彈幕電影體現了他們的一種集體宣洩的需求,不管是讚美,犯花痴,還是吐槽,甚至是惡毒的詛咒,都是出於宣洩心理。“或許看彈幕電影在年輕人的群體裡是比較酷的一種表現吧,這是屬於年輕人自己的遊戲,去跟保守的、腐朽的觀念對抗,我猜想這是不是這些觀眾的主要心態”,柏小蓮說。

原因2 爛片遍布背景下的吐槽欲望

支持“部分電影應該有彈幕場”的觀眾持著這樣的理由:因為如今爛片泛濫,在國產片質量堪憂的環境下催生出一大批吐槽能手,段子手和影評人,對於爛片大家都抱著觀摩完一定要吐槽的心態。而在影院設定彈幕能滿足我們不吐不快、集體吐槽的需求。雖然彈幕進入影院的新鮮做法受到不少年輕人追捧,但是對電影抱有更純粹追求的影評人大多對此不看好。影評欄目《電影公嗨課》製作人“謀殺電視機”(也稱KTV)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彈幕的流行其實和文化產品過剩是相關的,因為彈幕吐槽必須有對象,如果對象本身都是大師作品,觀眾自然會形成敬畏,不會輕易吐槽,“但是,當下的文化和媒體環境裡,即便是佳片也會被吐槽。因為他們的內容消費心態變得速食化和淺消費了,同時對自己的參與很在意,所以才有了這種手段的流行趨勢。”
電影彈幕場電影彈幕場
在KTV看來,彈幕電影這件事本身是非常令人失望的,“把觀眾的文字肆意疊加到銀幕作品上,就是對作品本身的不尊重,爛片導演不把自己電影當作品就算了,有些很嚴肅的精良製作如果也這么搞,我就不懂那些創作者是不是自甘墮落。”儘管如此,他也表明:影院做彈幕,無需抵制,因為影院就是一個多媒體功能廳,觀眾有權選擇在這個空間從事什麼樣的活動。“我倒是認為,這或許會成為一種新的娛樂形式,因為大眾娛樂本來就是越多元越好的。喜歡玩彈幕的觀眾,他本質上不喜歡電影,他喜歡的是玩彈幕。”
資深影迷、影評人桃桃林林則對記者表示出作為一個迷影人的抗議,“我拒絕看彈幕場,因為你選擇在電影院看電影,就是選擇它的安靜和獨立的個人空間。”他表示,多年的影院看片生涯里,的確會遇到不少爛得不行急欲吐槽的片子,但是他一般會選擇看完再說,或者直接退場。“其實不管爛片還是好片,在影院看電影對我來說是件很神聖的事情,沒必要把其他的無聊東西加在裡面。說到底,這更多是片方的一種宣傳的噱頭、行銷的方法。”對於這一點,KTV也表示贊同,“電影在當下的媒體形態中,總體而言是比較偏高端的。用這么低俗的行銷方式去推廣電影內容,我實在想不出對於電影本身有何加分效應。如果說這種形式會成為電影放映的一部分,那我覺得中國電影完蛋了。”
而在柏小蓮看來,做彈幕則體現了片方的不自信,“對質量的不自信,也是對票房的不自信。因為通過這種方式的確擴大了影響,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影響,對於票房的刺激作用幾乎是相同的。”

原因3 本質仍是行銷噱頭

在這個電影需要博眼球、拼行銷的年代,彈幕電影不僅僅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也是行銷時代的產物。針對三位影評人都提到的對片方行銷手段的思考,記者採訪了《秦時明月》片方之一,土豆的總裁楊偉東先生。在他看來,土豆參與做彈幕電影完全具備優勢,“早在2012年,土豆作為國內主流視頻網站第一個推出了彈幕,如今覆蓋領域更廣,技術也更成熟。而國產系列動漫《秦時明月》原本就是從土豆平台成長起來的動畫品牌。”而另一位來自片方,不願透露姓名的X先生對記者說,他們早前與國內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網就有合作,只是那會時間不充分,設備也不齊全,“後來開會時才聊到,如果把彈幕引入影院,對於宣傳和行銷會起到很大的作用。”X先生表示,《秦時明月》大電影的主要觀影群體就是在網站消費其相關遊戲和看卡通片的族群,和B站的網友重疊,所以做彈幕很適合。但他也直言,“並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適合做彈幕。你看《繡春刀》,很多人在吐槽他們的跟風。這其實是把雙刃劍,因為影院一開始的態度也是好奇和疑慮,包括觀眾,如果不了解這個東西,還是會陌生的。”
電影彈幕場分析電影彈幕場分析
無限自在市場部總監匡靖評價這場行銷“很聰明”,她對本刊記者說:“對所有視頻物料的吐槽,是一種全民狂歡,複製到大電影上是我沒想到的。”在她看來,電影一般是一次性消費,屬於快消品,二次性消費是比較難得的。而彈幕是一種新型保證多次消費的手段,觀看的心態還有所區別,“第一次看電影,第二次看吐槽,第一次消費的是電影內容,第二次消費的是情緒。”
電影彈幕的泛濫電影彈幕的泛濫
不過,土豆總裁楊偉東並不認為彈幕是一個噱頭,“對於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可能覺得這只是一個噱頭,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講,他們認為這很正常。現在土豆每天有這么多彈幕量和彈幕用戶,我們會看到彈幕文化的改變力或者它的影響力在快速增加。”當被問及對彈幕電影前景的看法時,楊偉東的態度相當樂觀。他表示,土豆彈幕強大的後台以及海量彈幕處理經驗,可支持近5000家影院彈幕同時播映,新增的彈幕智慧型審核機制能有效淨化彈幕環境,“我們希望能夠有一種彈幕文化產業化。”
X先生認為它可以作為一種良性的宣傳方式去做一些適合彈幕的電影,“因為現在設備並不完善,任何新的東西都要慢慢地發展,把錯誤的方式漸漸淘汰掉,不能急於求成。”匡靖的看法與他相似,她認為這種方式可否複製要看電影本身的類型、內容適不適合做彈幕,“不倡導複製。觀眾對這種形式也會審美疲勞,這種手段本身玩的是一種噱頭,前三次試水還有點作用,一旦普及,觀眾也麻木。當一部電影滿是硬傷和邏輯漏洞,我還和它較什麼勁,再看一遍彈幕?不值得。”

總結陳辭

在電影院裡玩彈幕,最近很是熱火朝天,從商業院線到中國電影資料館,從知名宣發人員到資深影評人,似乎都陶醉在這一技術小把戲上,說穿了這不過滿足了觀眾無比高漲的吐槽欲望,且與電影藝術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遠離電影屬性本身,恐怕難以在較長時間內對於電影票房有本質的提振,說到底便是爛片橫行霸道背景下的噱頭行銷雜耍而已。彈幕,還是彈了中國電影傻乎乎的臉。
如果市場上好電影居多,大約民眾的吐槽熱情不至於這般熱情奔放,電影人要么不思進取要么不知如何思進取,或者最終大徹大悟發現某種厭惡感才是收割票房的不二法門,這又導致無別路的觀眾早就陷入虛擬彈幕等“惡行”當中。從對網路視頻的蹂躪,到生活工作中的時刻內心線上點評(奚落、諷刺),貌似多有觀點,實則動輒不開心,很明顯是對自我存在感的過度強調,深度剝削自己本應有的精神生活的純粹,對於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影視產品的消費進入極端苛求窘境。從理論上說,任何電影都可以被彈幕,不過絕大多數過程是“爛片、上映、飛字、彈幕”四個環節。中國觀眾向來熱烈歡迎新奇東東,甚至比發明地更為走火入魔,3D電影銀幕和票房的占比就獨占全球鰲頭,而彈幕本是日本深宅亞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可以說是特定人群即時表達的準病態解決方案,不吐槽不痛快,吐槽完了也未必愉悅。
從最初幾場內地彈幕電影實踐來看,現在還處於參與者都抱著宣洩的立場,而電影院的開支要求上座率從良以上。也許觀眾的樂趣很快便會消散,說明彈幕不值得大眾傳媒和電影界如此興奮。假如彈幕電影成為標配,那么只能證明娛樂至死年代大家都有病。中國人本就喜歡圍觀,對於政治、八卦、流行文化等都有窺視和傳播的欲望,彈幕幾乎可以滿足以上諸多訴求,然而彈幕到大銀幕上,斗大的漢字和各種符碼猶如道士做法,烏泱泱地疊印在電影之上——無論這電影好與壞——都是橫加的、流動的、柵欄一樣的文字批判,從某種程度上講,很有癲狂的大字報精選的感覺,完全是比皇帝更忙、分分鐘都要發表割裂的朱批。

彈幕觀影

1.第一遍關閉彈幕看電影,第二遍開啟彈幕看吐槽。
2.冬粉組團排列為歐巴應援。
3.看了彈幕視頻之後,再使用其他無彈幕功能的視頻網站會不習慣。

相關實例

2014年8月2日,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千人大廳上映彈幕場,只要發條簡訊,觀眾的吐槽就會被投映在影院坐席兩側的牆上,形成整場的互動。此前該電影已於7月31日在杭州進行了中國第一場彈幕場。
緊接著,《小時代3》於2014年8月4日晚在北京也開啟彈幕專場,這場放映將觀眾的評論即時直接彈射在銀幕上,構成與畫面重疊在一起的觀影體驗。在一輪又一輪的熱議聲中,《繡春刀》也在2014年8月7日上映首日“跟風”開了彈幕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