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

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

《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是郭世輝等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4月。

該書運用數據分析、圖表和文字表述,描述陝西農民收入現狀與發展態勢,梳理、總結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效應,評價各項政策的社會合意性。該書論證並提出了推進陝西農業產業化、工業化、規模化、城鎮化的政策主張,打破小農經營方式對陝西農民增收制約的瓶頸約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
  • 作者:郭世輝等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245千字
  • 首版時間:2015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著力研究陝西農民收入現狀,評價已有強農惠農政策對增加陝西農民收入的貢獻與局限,分析制約陝西農民進一步增收的主要因素,在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勾勒設計能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的政策體系,並提出有針對性且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強農惠農政策及農民增收國內外研究綜述
第三章 陝西農民收入現狀的多角度描述
第四章 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效應評估
第五章 制約陝西農民收入增加的因素分析
第六章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的若干建議

創作背景

從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最初推進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到21世紀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及各項惠農補貼政策,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使陝西農民收入逐年較快增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認為,一個社會崛起的原因是制度和組織在資源配置上的有效性。適時、客觀評價和總結強農惠農的制度與政策的社會合意性,並在此基礎上研究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狀況,很有必要。基於此,《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主張:首先,加大陝西農村城鎮化、農業工業化和產業化步伐,促進勞動力外部轉移和就地消化,構建就業保障和促進方面的地方法規,組建陝西省公益性職業介紹網路,強化陝西省農村居民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指導,改革現行戶籍制度,統籌城鄉發展,這些應成為促進陝西農民勞務性收入增加的政策著力點。
其次,促進陝西農民經營性收入增加,需美化淨化農村,創造良好的人居與旅遊環境;需勞動力資源、社會資本聚攏和土地的集中規模經營;需陝西各地挖掘產業優勢,走特色經營之路;需打破小農經營方式對陝西農民增收的瓶頸約束,走農業產業化、工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需政府提供更充分的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教育投資、公共醫療、農資價格干預政策、農資綜合補貼及農民風險防範制度等公共產品和服務。
再次,促進陝西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需儘早界定土地所有權,並核發土地所有權憑證,還地權於農民,為保障陝西農民財產權益提供制度依據;需改革現行土地徵用政策,建立土地流轉中介機構,逐步引導農民變小規模、分散化土地經營為公司化、規模化、集約化土地經營模式;需改變農村宅基地制度,明確界定農戶對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所有權,培育規範的農村房屋產權流轉市場,為農村居民住房商品化、市場化創造條件。
複次,促進陝西農民轉移性收入增加,除需要隨物價上漲等因素提高農業補貼標準外,還可將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合併成糧食種植補貼,以當年播種面積為準,給予糧食種植者補貼;陝南陝北的轉移支付政策,不再以糧食而以當地主導農作物生產為補貼依據。
最後,建議將保障性收入從轉移性收入統計口徑中分離出來,單獨反映與評價。現階段,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保障農民基本生存生活條件,城市反哺農村既符合國際慣例,符合現代社會相對富裕群體接濟相對弱勢群體的價值觀。建議將保障性支出納入政府預算,依法管理;建議大幅提高陝西農村基本養老金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最低標準及其他各類低保標準,並考慮物價上漲和經濟成長因素,按一定年增長率遞增。陝西籌集農村社保資金,要多元並舉,除爭取中央財政更多轉移支付、部分國企股份轉由省社保基金持有等渠道外,還應積極爭取試點,開徵社會保障稅、從農村土地收益中提取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發行農村社會福利彩票等措施,多渠道全方位籌集陝西農村社保資金,努力為和諧農村、和諧陝西構築安全防護網。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強農惠農政策促進陝西農民增收研究》
2015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5722-0

作者簡介

郭世輝(1963—),男,陝西省富平縣人,1985年畢業於陝西財經學院,2009年於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85—2002年在西安財經學院任教,2002年後在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任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