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大,高2米以上。葉為二回羽狀;葉柄粗逾3厘米;羽片長圓形,長約60厘米,中部寬約20厘米,羽柄長約4.5厘米,粗壯;小羽片約14對,互生,相距3厘米,基部的開展,長約8.5厘米,中部的長約12厘米,頂部的斜升,具短柄,長13-15厘米,寬2.2-2.6厘米,披針形,向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近截形,頂生小羽片分離,與其下面的小羽片同形,具長約2厘米的小羽柄, 葉緣全緣,乾時平伏或稍內卷,向頂部漸尖頭具有規則的鈍鋸齒。葉脈下面明顯,上面不明顯,距離不到1毫米,一般為分叉,向頂端稍向上彎,倒行假脈長與孢子囊相等。葉厚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沿中肋疎被棕色鱗片。葉軸直徑約2.3厘米,光滑,乾時暗褐色,羽軸光滑,乾時呈褐色,基部粗5毫米,向上變細,到頂部粗約1毫米。孢子囊羣線形,彼此不密接,長2-3毫米,距葉緣約1.5毫米,由22-30個孢子囊組成。
生長環境
生溝邊密林下,海拔250米。
分布範圍
特產於廣西(百色,塘里鄉,六敢村)。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嫩葉用水泡過可食。
藥用價值
根狀莖:清熱消炎,散結消腫,止咳。用於腎炎、水腫、瘰癧、流行性腮腺炎、骨折、瘡癤、癰 腫、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