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是作者個人的隨筆集,部分內容曾在報刊發表,或應邀在一些大學博士班等場合做過“講座”。主要包括五部分內容:一是經濟、金融問答錄;二是中西文化比較錄;三是政治理論隨想錄;四是國際關係漫談錄;五是金融改革建言錄。作者從事金融業多年,對國內外的一些經濟現象有獨到的見解,在書稿中對金融危機、匯率、國家現代化、意識形態、美國日本之路、商業銀行的發展等熱點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與認識,文筆流暢,思路清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國的精神基礎:社會經濟文化漫談錄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16
- 作者:夏小華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64110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者從事金融業多年,能透過現象見本質,對國內外的一些經濟現象有獨到的見解,分析犀利而切中要害。
圖書目錄
第一篇經濟、金融問答錄
經濟、金融問答錄
(一)立場、觀點、方法與獨立思考能力
(二)貨幣:金融的基本問題
(三)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邏輯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全球化”
(五)匯率、結構調整和改革
人民幣不應當升值而應當貶值
(一)美國訴求“不合常理”
(二)升值反推高國內物價
(三)抑制高新技術產業培育
(四)熱錢流入增大調控壓力
(五)小心“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推動轉型必須將化解社會矛盾作為前提
(一)轉型期經濟成長放緩會激化社會矛盾
(二)化解轉型期的社會矛盾不能僅靠“治標”更要“治本”
(三)深層次改革:減稅;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國有經濟
第二篇中西文化比較錄
“尚文”、“尚武”與“國家現代化”
(一)“尚武”與“尚文”文化的不同歷史軌跡
(二)“尚武”與“尚文”的不同文化基因
(三)“尚武”與“尚文”的不同文化傳統對“國家現代化”的影響
中國體制文化的若干歷史特點與“國家現代化”
(一)中國的士大夫文化
(二)中國的太監文化。
(三)區別於西方貴族政治文化的“平民政治文化”
(四)中國體制文化特點對“國家現代化”的影響
“世界觀”與“方法論”:“國家現代化”的哲學根源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哲學基礎
(二)中西方文化不同哲學基礎的社會歷史影響
(三)解析:文明的殊途同歸
國家體制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一)兩個例子反映的“國情”差異
(二)什麼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三)中國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與典型資本主義社會的差異
文化的碰撞:若干見微知著的對話
(一)關於“歐元”的對話
(二)關於“事件”的對話
(三)關於“文明”的對話
(四)關於“文化”的對話
(五)關於“中國經濟”的對話
第三篇政治理論隨想錄
政治從業者的分類——“科學人才觀”之一說
(一)政治從業者的定義
(二)政治從業者的等級分類法
(三)政治從業者的“德才”分類法
(四)政治從業者的品性分類法
(五)政治從業者的“科學”分類法
(六)“科學分類”的“重要意義”
政黨三要素
(一)政黨的實質
(二)政黨三要素
(三)明確政黨三要素的現實意義
國家意識形態:強國的精神基礎
(一)國家意識形態:不戰而勝的力量
(二)“軟實力”比較:經濟力量、體制、戰略、經驗和技巧
(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建立國家意識形態基礎
“新保守主義”宣言
(一)政治傾向劃分的標準
(二)構建包含不同思想政治傾向的多元制衡機制是國家現代化的標誌
(三)新保守主義宣言
第四篇國際關係漫談錄
從日本對二戰的歷史態度上我們可以反思些什麼?
美國:請不要威脅中國
大國的全球戰略
(一)美國對後冷戰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解讀
(二)後冷戰時代美國的全球戰略軌跡
(三)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和中國的全球戰略
日本的“正常國家”之路
第五篇金融改革建言錄
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改革反思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問題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
(三)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在新一輪改革中重塑科學、現代的經營管理模式
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需要加強市場體系的規範化建設
(一)我國市場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解決我國市場體系建設中的認識問題有力
推動市場體系的規範化建設
我國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應當慎行
(一)我國的商業銀行是否已經差到無法自救必須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使之加快“與國際接軌”才能解決自身金融基礎的穩定問題?
(二)通過“引資”是否有助於解決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的商業銀行全面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是否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
經濟發展轉型及其法制保障之我見
(一)關於立法保障的認識月
(二)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思路是立法保障的基礎
(三)關於創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幾點思考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的幾項原則
(一)年金融危機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教訓
(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須明確的幾項原則
六十年的變遷——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
(一)什麼是商業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的沿革
(三)中國商業銀行的特點
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解決中國的金融畸形膨脹問題
(一)中國金融業畸形膨脹的表現、原因及後果乃
(二)解決金融畸形膨脹的改革路徑
(三)商業銀行的改革應將鼓勵銀行家辦銀行作為重點
解決中國股市的根本性缺陷必須從根本上改革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後記
經濟、金融問答錄
(一)立場、觀點、方法與獨立思考能力
(二)貨幣:金融的基本問題
(三)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邏輯
(四)國內生產總值與“全球化”
(五)匯率、結構調整和改革
人民幣不應當升值而應當貶值
(一)美國訴求“不合常理”
(二)升值反推高國內物價
(三)抑制高新技術產業培育
(四)熱錢流入增大調控壓力
(五)小心“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推動轉型必須將化解社會矛盾作為前提
(一)轉型期經濟成長放緩會激化社會矛盾
(二)化解轉型期的社會矛盾不能僅靠“治標”更要“治本”
(三)深層次改革:減稅;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國有經濟
第二篇中西文化比較錄
“尚文”、“尚武”與“國家現代化”
(一)“尚武”與“尚文”文化的不同歷史軌跡
(二)“尚武”與“尚文”的不同文化基因
(三)“尚武”與“尚文”的不同文化傳統對“國家現代化”的影響
中國體制文化的若干歷史特點與“國家現代化”
(一)中國的士大夫文化
(二)中國的太監文化。
(三)區別於西方貴族政治文化的“平民政治文化”
(四)中國體制文化特點對“國家現代化”的影響
“世界觀”與“方法論”:“國家現代化”的哲學根源
(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哲學基礎
(二)中西方文化不同哲學基礎的社會歷史影響
(三)解析:文明的殊途同歸
國家體制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一)兩個例子反映的“國情”差異
(二)什麼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
(三)中國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與典型資本主義社會的差異
文化的碰撞:若干見微知著的對話
(一)關於“歐元”的對話
(二)關於“事件”的對話
(三)關於“文明”的對話
(四)關於“文化”的對話
(五)關於“中國經濟”的對話
第三篇政治理論隨想錄
政治從業者的分類——“科學人才觀”之一說
(一)政治從業者的定義
(二)政治從業者的等級分類法
(三)政治從業者的“德才”分類法
(四)政治從業者的品性分類法
(五)政治從業者的“科學”分類法
(六)“科學分類”的“重要意義”
政黨三要素
(一)政黨的實質
(二)政黨三要素
(三)明確政黨三要素的現實意義
國家意識形態:強國的精神基礎
(一)國家意識形態:不戰而勝的力量
(二)“軟實力”比較:經濟力量、體制、戰略、經驗和技巧
(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建立國家意識形態基礎
“新保守主義”宣言
(一)政治傾向劃分的標準
(二)構建包含不同思想政治傾向的多元制衡機制是國家現代化的標誌
(三)新保守主義宣言
第四篇國際關係漫談錄
從日本對二戰的歷史態度上我們可以反思些什麼?
美國:請不要威脅中國
大國的全球戰略
(一)美國對後冷戰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解讀
(二)後冷戰時代美國的全球戰略軌跡
(三)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和中國的全球戰略
日本的“正常國家”之路
第五篇金融改革建言錄
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改革反思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問題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
(三)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在新一輪改革中重塑科學、現代的經營管理模式
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需要加強市場體系的規範化建設
(一)我國市場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解決我國市場體系建設中的認識問題有力
推動市場體系的規範化建設
我國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應當慎行
(一)我國的商業銀行是否已經差到無法自救必須通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使之加快“與國際接軌”才能解決自身金融基礎的穩定問題?
(二)通過“引資”是否有助於解決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的商業銀行全面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是否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
經濟發展轉型及其法制保障之我見
(一)關於立法保障的認識月
(二)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思路是立法保障的基礎
(三)關於創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幾點思考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立法的幾項原則
(一)年金融危機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教訓
(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須明確的幾項原則
六十年的變遷——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
(一)什麼是商業銀行
(二)我國商業銀行的沿革
(三)中國商業銀行的特點
經濟結構調整必須解決中國的金融畸形膨脹問題
(一)中國金融業畸形膨脹的表現、原因及後果乃
(二)解決金融畸形膨脹的改革路徑
(三)商業銀行的改革應將鼓勵銀行家辦銀行作為重點
解決中國股市的根本性缺陷必須從根本上改革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