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體信

張體信

張體信,(1844年 -1911年),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於宣統三年(1911),字翔生,一作象聲、薌生,光緒元年(1875)舉人。曾受聘於會文書院,任武清王慶坨鎮翠文書院院長,兼辦津邑義塾三十餘處。

清代書法家,文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體信
  • 別名:翔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844
  • 逝世日期:1911
  • 職業:舉人
  • 信仰:無
  • 主要成就:中學監督
  • 代表作品:重磨舊研詩集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詩,書法,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張體信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卒於宣統三年(1911),字翔生,一作象聲、薌生,光緒元年(1875)舉人。曾受聘於會文書院,任武清王慶坨鎮翠文書院院長,兼辦津邑義塾三十餘處。自幼聰慧,刻苦攻讀,品行高潔方正。光緒二十五年(1899)選為遵化州訓導,被聘為中學監督,校風肅然。時值八國聯軍入侵,途經遵化,誤其為州牧而拘之。但他神色自若,據理力爭,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氣節。洋人無奈,只得將其釋放,遵化全境得以保全,故深受當地百姓尊敬,鐫碑頌其功德。後授甘肅金縣知縣,辛亥革命爆發,回歸故里。

個人作品

張體信能詩,著有《重磨舊研詩集》。

書法

張體信於書法用功甚勤,每日晨起便磨墨盈盂,無間寒暑,楷、隸、行各體兼擅。
其楷書由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入手,以歐取清癯瘦勁之姿,以顏取奇偉舒張之勢,又上溯魏碑《石門銘》、雲峰山摩崖以增韻致;行書取法顏真卿“三稿”,氣勢充盈,勁挺跌宕。
尤傾力於隸書,規撫開通褒斜道摩崖、《封龍山頌》、《郙閣頌》等漢代碑刻,昕夕寢饋其中,最擅用雞毫長鋒,多書大字,五、六尺紙輒書四、五言大聯,豪逸之氣溢於筆端,個性鮮明,自成一家。評者謂:“(張)胸襟超邁,膽識過人,文章氣節根源六經,故發揮於書法,人書並重”。
以雞毫進行書法創作至少在宋代就已出現,黃庭堅就“曾在湖湘間用雞毛筆,亦堪作字。蓋前輩能書者,亦有時乘興不擇紙筆也。”明代董其昌也曾以雞毫臨撫過楊凝式的草書。此實為古代書家興之所至,偶一為之,並未把雞毫作為主要的創作工具。清末民初,上海高邕之亦能用極軟之雞穎作極硬之字。但以雞毫作書取得大成就、產生大影響的當首推天津的張體信。其以雞毫作隸前無古人,氣韻之生動更啟發後學。筆下如金剛杵,墨酣筆暢,高古渾厚,典雅恣肆,蕩氣昂然,頗具張力,漢碑的體態、氣息在其筆下出現了新的生機。康有為曾高度評價張氏書法“根抵兩京,意境超絕,世所稀有,江北書家當以先生為巨擘。”張體信曾書“開張天岸馬,奇異人中龍”五尺大聯,一時有康有為、高耀琳、高凌雯、華世奎、王守恂、劉嘉琛、孟廣慧、張壽、王襄、金鉞等為之題跋。
張體信還能以雞毫作顏體行書,別開生面,雄勁舒暢,震人心魄,但不多見。

個人生活

張體信一生不苟言笑,遇事判斷曲直,不畏權勢,鄉里頗有直名。宦遊二十餘載,以清貧度過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