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陵園

張靈甫陵園

張靈甫陵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南郊秦嶺山下環山公路與東(東大村)祥(祥峪)路十字路口交匯處東南角上,是張靈甫與原配邢瓊英女士的合葬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靈甫陵園
  • 外文名:Zhang Lingfu cemetery
  • 人物:張靈甫
  • 出生時間:1903年8月20日
  • 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東大鄉東大村
  • 職位:任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
簡要介紹,探訪陵園,名人效應,展開調查,引發爭議,相關連結,

簡要介紹

張靈甫陵園的墓碑,上書“張靈甫將軍、邢瓊英夫人合葬之墓”,有二人的合影照片。
據了解,開園時,一位原省政協領導撰寫牌樓長聯,中華詩詞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魏有奇撰寫七言長詩碑文。碑高4.6米,寬1.8米。此碑由西安市楹聯學會和東大村村民聯合立碑。

探訪陵園

從環山公路出發,沿著東祥路一路向南。大約500多米處,張靈甫陵園牌樓映入眼帘。牌樓寬度不下10米,高度近20多米,材質講究,工藝精湛。橫眉上題有“張靈甫將軍陵園”的紅色字型。穿過牌樓,順著水泥路前行200多米,松樹成行的背後,一亭一碑相間矗立。
張靈甫墓旁懸掛著張靈甫不同時期的戎裝照張靈甫墓旁懸掛著張靈甫不同時期的戎裝照
詩碑後約四五米處,便是張靈甫與原配夫人的“合葬”墓冢。灰色磚塊砌成的墓冢之前,墓碑郝然樹立,墓碑上方紅色“中華”二字格外顯眼。
“只是個衣冠冢,砌墓時,張家後人專程從孟良崮取回一抔土。”看墓老者告訴記者。
詩碑的正面,由西安市楹聯協會與東大村全體村民共同立的碑文,用長篇七言詩文,概括了張靈甫的一生。
詩碑的背面,則用現代白話文,以抗日名將為題,對張靈甫進行了簡單介紹。
修建張靈甫陵園花費60多萬元,占地近兩畝。在陵園的後方約10米之外,每顆小松樹下樹立一個石碑。大大小小30多排的墓位,主要是東大村村民的集體墳冢。
“主要是5年前,西北工業大學征地後,村民墳墓集中遷來統一安葬的。”看守陵園的老者向記者如此解釋。
在張靈甫陵園的左後方,有一座二層樓高的建築。看墓人稱是臨時存放村民骨灰的地方,是東大村人的村民紀念堂。

名人效應

看墓人解釋說,張靈甫的陵園能建起來,主要原因是張靈甫是東大村裡的名人。
僅在張靈甫陵園以北、東祥路以東、祥峪河以西、秦嶺環山公路以南方圓百畝的茂密的林地中間,隱藏著近20多家各種名堂的“農家樂”。其中位置相對較好的“東大莊園”緊臨秦嶺環山公路。
“東大莊園”門前十字路口斜對面,一塊刻有“張靈甫將軍故里”的景觀石,格外顯眼。
村委會的一位知情人介紹說:“建園時沒啥反應。建設過程中,上級相關部門沒有公開表態不讓建,也沒有出來阻擋過。”
“帶動旅遊是一小塊(指小原因),另一方面他是咱村里人。儘管在世時沒給村裡帶來什麼好處,但卻是一個很突出的人。”知情人道出了村里為張靈甫建設陵園的主要原因。
當問到村委會當初有無考慮到負面效果時,遭到這位知情人的反問:“有啥負面影響?”他還稱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也接見過王玉玲(張的末任妻子)。
針對投資問題,上述人士稱“是村里投資,不到一二十萬元”。
面對張靈甫陵園投資數額不一的說法,村里另一名幹部解釋稱:“看你怎么計算,因為張靈甫的陵園也建在村子的公墓內,有道路、小型廣場及亭子。既可理解成村里公墓的公共設施,也可理解成與張靈甫墓冢自成一體的陵園。”

展開調查

殺妻、剿共,但也抗日有功。一個飽受爭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為什麼在村公墓中享受超規格待遇、享受到近似革命烈士的待遇呢?
2013年5月27日上午8時30分左右,西安市長安區東大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民政工作的張濤主任介紹說,東大村的張靈甫陵園修建並未給辦事處打過招呼,辦事處對情況不了解。張主任同時分析,村委會可能繞開街道辦直接找了民政局。
長安區民政局優撫安置科的工作人員稱,張靈甫是國民黨的將領,不是共產黨烈士,根本不具備修建陵園的條件。而該區統戰部辦公室綜合科負責人同樣稱,對東大村修建張靈甫陵園毫不知情。
長安區民政局社會福利與社會事務科負責人雷文敏極為重視,在與記者一同去民政局優撫科、長安區委統戰部兩部門對接、討論後,查清張靈甫的陵園修建沒有備案後,初步認定是一起違反殯葬管理條例的超占土地違法案件。
記者採訪中,雷科長隨即通過電話告知殯葬管理執法大隊大隊長,要求大隊執法快速啟動執法程式,對陵園違法占地展開調查。
當日11時20分左右,記者來到長安區土地局。在204辦公室,記者說明採訪意圖要求工作人員予以協調後,被值班的年輕小伙拒絕。按照該工作人員的指點,記者來到一樓,以實名舉報的方式向該局的信訪科室,投遞了有關陵園周圍涉嫌土地違章建築的舉報材料。

引發爭議

長安區東大街道辦事處東大村委會,擅自以張靈甫是“村里人”為由高調建成陵園,成為各大知名網站論壇中的熱點話題。有人認為,兩岸政治經濟關係相對緩和趨暖的形勢下,作為張靈甫的家鄉東大村,出於激勵村民、發展村組經濟,為其在村中公墓內建造陵園,情有可原;而多數對建造陵園詳情不甚清楚的網友,誤以為地方政府乃至西安市大力支持,則上綱上線;少數網友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大加譴責。
針對網友評論,長安區民政局辦公室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認為:張靈甫是一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曾給我黨我軍造成過重大傷亡,從現行民政管理政策上看,不會像對待革命烈士一樣,由地方政府公開為其建設紀念陵園。
該工作人員分析認為,東大村的做法本質上是想利用名人效應,來帶動當地的餐飲旅遊發展,但這種為了發展經濟有違常規的做法,實在是把玩笑給開大了!
陝西一名長期從事黨史研究的學者則稱,從村委會給張靈甫建陵園一事上,看到了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該學者認為,隨著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的農村經濟積蓄髮展,思想政治工作相對削弱滯後,加之意識形態領域內思想潮流百花齊放,基層黨員特別是少數村委會領導幹部的主旨意識和黨性原則相對淡化。這一問題必須引起各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文藝與文化傳播學博士朱曉彧則認為,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少數地方出現借用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為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代言”的案例。
從傳播效果上來看,往往是為地方擴大了“知名度”,但最終卻損失了“美譽度”。從客群接受效果上看,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心,但也容易引起大家的逆反心理。從社會傳播效果上看,追捧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容易給人們造成認識上是非標準、倫理價值觀的混亂。
2016年9月20日早上10點左右,西安長安區東大村張靈甫陵園遭人破壞,刻有“張靈甫將軍與原配邢瓊英女士的合葬之墓”的墓碑被人用紅色油漆寫上了“殺妻惡棍,人民罪人”八個大字。破壞者王某稱,自己現在在加拿大生活,這次回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引起大家對歷史的反思和討論。

相關連結

張靈甫,1903年8月20日出生於西安市長安區東大鄉東大村一戶農家。原名張鐘麟,字靈甫,後改名張靈甫,字鐘麟。他曾任國民黨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於解放戰爭孟良崮戰役中斃命,終年45歲。抗日戰爭中,張靈甫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會戰武漢會戰蘭封會戰長沙會戰、衢州會戰、常德會戰衡陽保衛戰上高會戰湘西會戰等歷次會戰。
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替父親領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