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霽帆

張霽帆

張霽帆(1901年-1926年08月),男,漢族,四川宜賓人。 出生於宜賓菜利鄉大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09年,家裡借債送他讀書,1917年考入敘府共立中學(現宜賓市一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霽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宜賓菜利鄉大埂村
  • 出生日期:1901年
  • 逝世日期:1926年08月
  • 畢業院校:瀘州川南師範學校
  • 籍貫:四川宜賓
  • 身份:烈士
基本信息,生平經歷,

基本信息

出生於宜賓菜利鄉大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09年,家裡借債送他讀書,
1917年考入敘府共立中學(現宜賓市一中)。
1921年春考入瀘州川南師範學校(現瀘州師範)。同年11月,他參加了校長惲代英組織的“讀書會”、“學行勵進會”、“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思想覺悟日益提高,成為這些組織的骨幹。
1922年5月,惲代英在川南師範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他和餘澤鴻等首批加入了團組織。1922年夏,惲代英被軍閥撤去校長職務並被扣押,經營救出獄。
1923年,惲代英應吳玉章聘請,去成都高師任教。他和餘澤鴻等十餘名進步學生也隨師前往成都。到達成都後,進成都蠶桑專科學校學習,並投入成都的革命鬥爭。不久,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地方委員會的領導工作,被選為第三屆團執委會候補委員。和鄒進賢主持進步刊物《青年之友》。還組織了“宜賓留省同鄉會”,創辦了“宜賓留省同鄉會會刊”,撰寫《民團與時局》、《一個改造社會可能的辦法》等文章,闡明拯救國家的主張。並同鄒進賢成立團的外圍組織“青年之友社”,團結教育廣大青年。還利用為《甲子日刊》報紙當編輯機會,宣傳馬克思主義。

生平經歷

1924年3月被選為成都社青團第四屆執委會書記。同年8月,作為川南學生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聯第六次代表大會被選為新聞委員。會議期間,經惲代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奉派到團中央創辦的南京鐘山中學任教。不久,學校被反動當局查封解散。同年11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南京地委改組,當選為團地委秘書。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他積極領導南京國民會議運動,走上街頭宣傳鼓動,散發《告各界人士書》。
1925年1月9日,在南京國民會議促成會籌備會上,被選為交際股委員。同年3月,他奉調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不久,由黨中央派往河南工作,在開封作教員兼搞編輯工作。1925年冬,為中共豫陝區委舉辦的黨員訓練班,講授馬列主義理論。
1926年1月,擔任了中共豫陝區委委員兼共青團區委書記。期間,幫助河南的四個青年團體消除隔閡,合併成立了“青年協社”,還出版了《河南青年》。1926年2月,黨組織決定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農村,他深入農村發動民眾成立農民協會。並根據引導當地“紅槍會”開展鬥爭的實踐,撰寫了《介紹河南紅槍會》一文,發表在《中國青年》第126期上。長期艱苦而緊張的鬥爭生活,使他身患嚴重疾病,帶病堅持工作。從1926年7月起,豫陝區委把向黨中央請示匯報工作的任務交給他,他沉著、機智,一次又一次往返於開封與上海之間。1926年8月在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後乘火車返河南,途經徐州車站時,被反動軍警搜出進步書刊而遭逮捕。立即被押解到南京小營陸軍監獄關押。在獄中,遭受種種折磨,不給飯吃和水喝,生病不給治療。審訊時,他痛斥敵人,遭到敵人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殘暴的敵人競用毒藥將他殺害於獄中。解放後遺骨移葬於雨花台烈士墓區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