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中

張雪中

張雪中(1899—1995),江西樂平人,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湯恩伯嫡系將領。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東征北伐抗戰期間,先後參加南口戰役台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豫中會戰諸役。1949年赴台灣,1995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雪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樂平
  • 出生日期:1899年
  • 逝世日期:1995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第一期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陸軍中將、獲青天白日勳章、自由勳章
人物簡歷,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參軍經歷,抗戰經歷,創業經歷,

人物簡歷

張雪中,出生於1899年7月15日(清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江西樂平人,原名張達,字通明。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張雪中
1924年11月軍校畢業後派任教導第1團(團長何應欽)少尉排長。
1925年2月升任中尉副連長。8月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師(師長何應欽)第1團(團長劉峙),仍任中尉副連長。
1926年3月調升軍校第四期步兵軍官預備團(團長張與仁)第3營(營長應山三)第7連上尉連長。5月所部改稱步科第2團(團長張與仁)第3營(營長應山三)第7連,仍任上尉連長。7月調任第1師(師長王柏齡)第3團(團長薛岳)上尉連長。11月調升第21師(師長嚴重)第62團(團長王祿豐)第1營少校營長。
1927年4月調任軍校入伍生第2團(團長李亞芬)第3營少校營長。10月改任第六期步兵第2大隊(大隊長卞稚珊)第3隊少校隊長。11月出任軍校浙江軍事訓練班學生總隊(總隊長賀衷寒)第3大隊(大隊長宣鐵吾)中校大隊附。
1928年3月調升軍校第六期第1總隊預科大隊上校大隊長。
1929年1月當選軍校特別黨部執行委員。4月調任軍校武漢分校(教育長錢大鈞)第1大隊上校大隊長。
1930年3月調任教導第3師(師長錢大鈞)第3團上校團長。6月教3師擴編為三旅六團制,改任第2旅(旅長李及蘭)第3團上校團長。11月所部改稱第14師(師長錢大鈞)第41旅(旅長李及蘭)第81團,仍任上校團長。
1931年1月調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攻城旅(旅長李延年)上校副旅長。9月調任武漢要塞司令部(兼司令錢大鈞)第2團(機關槍團)上校團長。
1932年1月武漢要塞司令部改組為第89師(師長錢大鈞),升任第265旅(轄兩團)少將旅長。
1933年10月調升江西保衛第2師(轄三團)少將師長。
1934年9月調任第89師(師長王仲廉)少將副師長。
1936年10月28日敘任陸軍少將。
1937年3月調升第13軍(軍長湯恩伯)中將參謀長。
1938年2月17日調任第89師(轄兩旅)中將師長。6月11日調升第13軍中將副軍長兼第89師師長。7月30日代理第13軍軍長。
1939年8月7日實任第13軍(轄第4師、第89師)中將軍長。1942年7月30日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中將副總司令。
1943年2月18日調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中將副總司令。3月14日調任第4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中將副總司令。10月調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政治部中將主任兼第39集團軍(總司令高樹勛)副總司令。
1944年7月調任黔桂湘邊區(總司令湯恩伯)中將副總司令。同月31日獲頒四等雲麾勳章。10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
1945年1月畢業後仍任原職。3月調升第3方面軍(司令官湯恩伯)中將副司令官。7月6日晉頒三等雲麾勳章。10月調任第19集團軍(轄第51軍、第97軍)中將總司令。同10日獲頒勝利勳章。12月20日獲頒忠勤勳章。
1946年7月16日獲頒青天白日勳章。9月第19集團軍改組為整編第22軍(轄第97軍、整編第51師),改任中將軍長。
1947年3月12日整22軍改組為淮海綏靖區(轄整編第44師、整編第51師),改任中將司令官。12月淮海綏靖區改組為第7綏靖區(轄整編第4師、整編第51師),仍任中將司令官。
1948年8月調任衢州綏靖公署(主任湯恩伯)中將副主任。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
1949年2月調任第9編練司令部(轄第73軍、第74軍)司令官。8月調任國防部(部長閻錫山)參議。
1959年1月退為備役後興辦實業。
1995年6月16日在台灣台北病逝。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於一個武舉家庭。地產百餘畝。父張道順在南昌久居軍職,曾參加過清軍同太平天國義軍在贛江、鄱陽湖一帶的拉鋸戰。受家庭薰陶,張雪中自幼好武,並立志將來投身軍界,有所作為。 辛亥革命之後,張道順失去軍職,家道中落,一度從商,一家羈旅南昌,困頓不堪,幸得張雪中的姐丈葉永清(樂平東南鄉葉家村人、省參議員)鼎力相助,才使張雪中不致輟學。 1922年,張雪中在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學畢業後,旋即考入南昌心遠大學,不久轉入上海大陸大學商科就讀。

參軍經歷

1924年,中國正處在列強虎視眈眈,軍閥割據日烈,民族危機深重,民生凋敝,內憂外患的危難時刻。孫中山先生在總結了他從事國民革命幾十年屢遭挫折的沉痛教訓之後創辦黃埔軍校,打算以此為基礎,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當時張雪中正在大陸大學讀二年級,得此良機,毅然投筆從戎,由江西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周道萬保薦,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11月底,張雪中從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旋於翌年2月隨黃埔軍校教導團參加討伐盤踞在廣東惠州、潮州、汕頭一帶的反動軍閥陳炯明的東征,並在最激烈的棉湖戰投中表現出色。是役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體的千餘將士擊潰號稱萬餘之眾的陳炯明叛軍,打出了革命軍的聲威。
1925年5月中旬,桂軍劉震寰、滇軍楊希閔與雲南軍閥唐繼堯相勾結,欲圖顛覆廣東革命政府,在廣州發動叛亂。東征軍兼程回師廣州。當時張雪中任黃埔軍校本部管理處上尉特別官佐,回師廣州後,分別在珠江北岸和白雲山麓,衝鋒陷陣,不避矢石,擊斃叛軍師長趙成梁,最後革命軍削平了楊、劉叛亂,使廣東革命政府轉危為安。1925年10月,張雪中跟隨蔣介石第二次東征,10月13日參加惠州攻城戰,最後殲滅陳炯明的殘部,穩定了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後方。
1927年,黃埔軍校遷到南京成立陸軍軍官學校,張雪中調任為軍校杭州預科大隊上校大隊長,後來武漢成立分校,他又被任為分校第一大隊長。1930年成立教導第2師,張雪中任該師第3團上校團長。 1930年4月,蔣馮閻中原大戰,作為“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張雪中奉命率部進攻山東人頭山陣地,戰事甚烈,雖然攻克了人頭山,但張團傷亡慘重。同年,調回大本營整補,改任14師81團上校團長。

抗戰經歷

1932年張雪中升任89師265旅少將旅長,翌年任江西保全第2師中將師長,1934年該師撤銷,張進入中央教導師改編的89師少將副師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國全民抗戰爆發。8月,南口戰役打響,日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帶領下沿平綏鐵路直撲南口,關東軍副參謀長東條英機帶兩個旅團進攻張家口,敵軍來勢洶洶,勢在必得,張雪中時任13軍參謀長,直接部署南口防守,策劃固守綏東。8月8日戰役正式打響,中國軍隊分別在南口和得勝口兩地,與日軍展開血戰。當時態勢是敵眾我寡,且敵軍裝備精良,飛機坦克齊備,相比之下湯恩伯軍團也是中國有數的裝備精良之師,在全國上下的聲援下,中國軍隊士氣高昂,奮勇抗敵,在南口一帶阻敵達一個月之久,徹底粉碎了日軍所謂“三個月解決中國事變”的夢囈。
1938年3月,日軍利用山東省主席、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開放津浦路之機,集結精銳部隊,南北夾擊,威脅戰略重鎮徐州,台兒莊戰投拉開序幕。張雪中時任89師師長,與黃埔軍校一期時的同學、85軍軍長王仲廉,奉命率部馳援,在臨城與嶧縣之間同日軍遭遇,發生激戰,戰況之激烈,為歷次戰役所罕見。3月27日,日軍傾全力猛攻台兒莊,致使台兒莊東北角陣地失陷,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31軍池峰城師長率部拚死奪回陣地。張雪中率89師於29日晚,在傅山口對第2集團軍正面之敵實施側擊,同時中國軍隊的機動兵團,迅速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激戰到4月6日,斃敵萬餘人,日軍精銳磯谷廉介第10師團全線潰退。台兒莊大捷,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也改變了國際上認為中國軍隊不能同日軍抗衡的定論。台灣著名歷史學家黎東方在評論台兒莊戰役時指出:“將來歷史家一定會把當時的三位師長,馬法五劉振三與張雪中,兩位旅長,侯泉麟與石覺,大書特書。這五位將軍都作了絕對對得起列祖列宗的事。”
1938年7月-10月,張雪中率部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5月隨棗會戰中,張雪中率部在隨縣官王廟、青莒鎮、萬家店一線同日軍浴血搏戰,部隊傷亡達2000餘人。是年秋天,張雪中接替張軫升任13軍中將軍長。1940年5月,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1月參加豫南會戰。1942年任31集團軍中將副總司令,1943年任第一戰區政治部中將主任。1944年在豫中會戰中,張雪中的31集團軍遭受重創。1944年12月,日本打通大陸交通線,並派一個旅團向貴州追擊。桂林、柳州、宜山、金城、河池、南丹、獨山相繼淪陷,重慶危急萬分,國民政府準備遷往西昌。在此危急時刻,張雪中奉命率13軍抵貴陽組織黔、桂、湘邊區司令部,協調邊區各部隊抗擊日軍。張雪中任第2兵團總司令指揮對日軍作戰,並親赴都勻前線指揮拒敵,時值日軍力盡撤退。張雪中意外的獲得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1945年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為了組織對侵華日軍的大反攻,在昆明成立盟軍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下轄4個方面軍。湯恩伯任第3方面軍司令官,張雪中任副司令官,受命赴馬場坪編練美式裝備的14個步兵師,直接執行反攻任務,率部從廣西方面反擊日軍,先後攻克河池、德勝、宜山、柳州、陽朔、桂林等重鎮,因軍功卓著而獲美國政府授予的自由勳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張雪中以第3方面軍副司令官兼前進指揮所主任的身份,偕同前進指揮所參謀長、美國第拔斯上校首先飛赴上海,主持受降、遣返俘虜、接受敵偽財產等事宜,成為炙手可熱的“接收”大員。
1946年,張雪中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駐臨城地區,與人民軍隊對峙。1947年兼任淮海綏靖區司令官,指揮整編後的第44師、42軍部隊,對抗人民解放軍,後因指揮不力,作戰無能,被蔣介石斥責為“無膽無識、早該引退”。在淮海戰役前夕,調任第9編練司令官,駐守浙江衢州,編練12、73、74、85共4個軍、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已是風雨飄搖,張雪中撤到福建,改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同年8月,自福州率部撤至台灣,任國防部中將參議一虛職,此後一直未再擔任實際公職。1959年,張雪中正式退役。

創業經歷

去台後,張雪中眼見不少退役老兵,尤其是自己的舊部生計無著,頗有感嘆,親向蔣介石提出開辦農場,安置退役官兵。經商得當時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同意,劃出花蓮縣富里鄉六十石山讓他開墾,開辦復興農場。開辦經費都是由他本人及部屬、親友等處籌措的,從1950年開辦以來,披荊斬棘,慘澹經營整整35年,高峰期曾收容安置退役官兵200多人。開墾荒地800公頃(12000畝),種植果樹、梧桐、貴竹、生薑等,成績斐然,使不少游離失所的大陸去台的退役老兵安居樂業。作為一項德行,張雪中頗受世人好評。然而到了1986年,隨著台灣“土改”推行,“國有財產局”以復興農場開墾人等非自耕農,開辦時的行政程式不合法規等原因,訴請法院註銷執照,農場撤銷,財產收歸“國”有。這一判決不啻是宣告張雪中徹底破產。慘澹經營35年的血汗之資頃刻之間付諸東流,這對耋耋之年的張雪中打擊太大了。第二年即患輕度中風,從此精神日益不濟,健康每況愈下。
在創辦復興農場的同時,張雪中還另組復興實業公司,在花蓮市侖工業區,成立第一家石礦加工廠,在1961年-1971年10年間,開採石棉、滑石等產品,供應台灣最大的工業集團――台塑集團製造建材,為台灣的建設與發展,尤其是台灣東部的開發,貢獻尤多。1948年下年,張雪中曾扶柩回到家鄉明戶村葬母,當地軍政要員、親朋舊部、乃至同宗鄉黨、均麇集張家、執拂弔喪,極盡鋪張。場面之盛大,實為樂平所罕聞。
張雪中雖然身居高位,手握重權,但作風樸實,尤重鄉情。早年在軍界任職,不少家鄉子弟和鄰縣青年投奔到他門下,他不分貧富,不論親疏,公務再忙,也要抽空接待,親切交談,詢問家鄉變化,打聽故舊行蹤,根據來者的情況和能力,或留軍中任職,或資助其讀書深造。
去台以後,對舊部和鄉親的急難,不時傾囊相助。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力日盛,中國人在國際上日益揚眉吐氣,張雪中晚年思鄉之願日熾,亟思返鄉一游,有幾次行程都已確定,只是苦於病魔纏身,臨行又罷,鄉游之願,終不能償。1995年6月16日清晨4點40分,張雪中在台北市中華醫院溘然而逝,終年九十有六。
贈張雪中司令官
將軍贛樂平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駐軍南方,有口皆碑。參加北伐,無役不從。抗日軍興,督戰南口,予敵重創。升任第八九師師長,轉戰南北,尤以台兒莊一役,將軍奮勇當先,殲敵三萬餘人。坂垣師團,全軍覆沒,造成抗戰初期輝煌戰果。後升第十三軍軍長及第二兵團總司令,督戰貴州,攻克柳州、梧州等城,受青天白日勳章暨美總統杜魯門自由勳章。三十五年調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堅守臨城,擊潰匪軍,主席傳令嘉獎。以將軍戰驗豐富,指揮卓越,乃授以蘇北綏靖重任,剿匪屢建奇勳,真能軍民合作。欽慕之餘,占句致敬。
將軍豪氣似關公,戡亂安民令譽同。
幸有桓侯韜略富,黃巾何慮不消融。
袁江坐鎮樹宏功,又派精軍布海東。
安定農村清醜類,救民水火感恩隆。
摘自郭介梅先生《省餘存稿》(世界新聞社,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一月再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