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芳(清代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錦芳(1747-1792年) 字粲夫,又字花田,號藥房。廣東順德縣龍江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張錦芳
  • 字號:字粲夫
  • 出生時間:1747
  • 去世時間:1792
早年經歷,人物成就,人物性情,

早年經歷

清代乾隆年間,黎簡、張錦芳均以詩書畫全能而馳名嶺南藝壇,雙峰並立,各具特色。
張錦芳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明敏悟、博學多才,青年時代即以詩書畫俱佳聞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被選為優貢,就讀於京師國子監,得到當朝名流紀曉嵐、錢大昕、翁方綱的賞識。
乾隆四十五年(1780),他33歲中廣東鄉試解元,乾隆五十四年(1789)42歲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在京三年,因病辭官回鄉療養,乾隆五十七年(1792)病逝,享年45歲。
以詩、書、畫名世。與同縣胡亦常、欽州馮敏昌合稱詩界“嶺南三子”,後來又與同縣黎簡黃丹書與番禺呂堅並稱“嶺南四家”。

人物成就

張錦芳詩的成就很大,深受名流器重,凌揚藻《國朝嶺海詩鈔》中說:“京中人罔不知有藥房(張錦芳)者。欽其品,重其學,不第以詩也。”翁方綱對張錦芳的詩作了較中肯的計價:“才力富健,氣韻深醇。”
張錦芳創作大量詩歌,整理成冊的有:《逃虛閣詩鈔》6卷、《南雪軒文鈔》2卷、《南雪軒詩餘》1卷。
張錦芳的書法亦負時譽,他通曉《說文解字》,喜愛金石碑帖,洞悉書學源流。楷、草學鐘繇、王羲之,小字近王寵,隸宗《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蒼勁嚴謹,行學趙孟頫。現順德博物館藏有他的《隸書軸》、《行書四言詩軸》、《行書七言條幅》、《行條四屏》、《行書橫幅》及《行書冊》;廣東省博物館藏有《詩稿冊》及《隸書千字條幅》;廣州美術館藏有《隸書軸》、《隸書十言聯》、《草書軸》、《行草書詩冊》;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有《臨漢碑隸書軸》、《行書橫幅》;佛山博物館藏有《行書大軸》等。
張錦芳的畫同樣出色,擅畫山水花卉蘭竹,尤以梅花最有名。《嶺南征略》說他:“ 山水花草蘭竹無不入妙,寫梅尤工”。他畫山水樹石皴點多用焦墨,氣韻逼真,畫梅則枝幹挺秀,極為清潤。他為好友黃丹書畫蘭花,並在畫上提絕句:“王孫羞與噲等伍,軒鶴自避家雞群;蕭艾叢中見翹楚,始知涇渭本來分。”書畫雙碧,很受讚揚。他的作品,人們爭相收藏。現順德博物館藏有他畫的《鳳仙花圖》,省博物館藏有《墨梅圖軸》,《山水扇頁》,廣州美術館藏有《蘭竹軸》、《花卉軸》,佛山博物館藏有《仿王元章梅花軸》。
張錦芳嗜藝如命,告病南歸途經江西時,遇風翻船落水,他居然連命都不顧,雙手仍然高舉王元章畫的墨梅和一方古墨硯。在他的影響下,子侄中出了幾位畫家,其中以侄兒張如芝的造詣最高,成為嘉(慶)道(光)年間廣東畫壇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人物性情

張錦芳性情溫和謙讓,很重親情,兄弟六人,手足情深,互敬互愛,親密無間。弟弟張錦鱗富於才情,文思敏捷,可惜英年早逝,張錦芳萬分悲痛。時間消逝並不能減輕思念之情,只要有人提起弟弟的名字或作品,都會悲從中來,淚流滿面。為了實現弟弟的遺願,張錦芳集資刊印其詩集《少游草》,並請著名詩人錢大昕、李文藻黃仲則寫序跋,稍解思念之痛。張錦芳在京的第三年,傳來大哥逝世訊息,悲痛欲絕,哀傷成疾,不得不辭官回鄉。這些都體現他至情至性的氣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