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紳

張錦紳,響水縣七套人。幼年讀書,後棄文從武。1909年初投南洋第九鎮三十三標,旋升正目。雨花台戰役中受傷幾死。1912年隨軍北伐,到徐州,改隸第九師冷師長部下,升三十五團第一營連長,次年遣散歸農。是年夏,革命黨人在上海召開會議,密議討袁,適逢他在上海,奉黃興之命先期北上,以聯合江北同志,規復清江。遂乘帆船北上,途中風起船覆,遇救脫險。登岸後在本邑黃河口集結武裝同志3000人,候令待發。復被韓恢委任為江北第二路司令,與淮西淮北相策應,乃率部溯黃河西上,沿途與駐防逆軍激戰十數晝夜,相繼克七套八墩雙港北沙羊寨各要鎮,直逼浦城。後因所置大宗械彈在劉伶台被火燒毀,軍備空虛,被迫且戰且退,8月中旬退守大套,所部死傷殆盡,隻身逃往上海。曾參與肇和兵艦起義,遭袁世凱忌恨,1914年春在上海被捕,3月16日在南京莫愁湖畔英勇就義。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張錦紳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錦紳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
  • 逝世日期:1914年03月16日
  • 職業:軍人
個人經歷,九龍會,

個人經歷

張錦紳是辛亥革命時期率領千餘“九龍會”會員舉義東坎(時屬阜寧、今屬濱海)而轟動一時的反袁英傑。 張錦紳是響水七套人。七套,地處淮河、灌河之間,為原漣水、阜寧、灌雲犬牙交錯地區,緊瀕黃海,方圓百里。明清以來,淮河屢次決口,這一帶首當其衝,黃水泛濫,地瘠民貧,一片荒灘,滿目淒涼。為生活所逼,許多人去偷販私鹽來養家活口,也有少數人鋌而走險,為匪作盜,入伙綠林,海口攔劫。當時,大小綠林頭子已有十多個,少者有槍幾支,多則有幾十支。到清光緒中葉以後,已與灌河以北的沿海地區連成一片,號稱“匪區”。清廷明知也不敢過問。民國後,袁世凱稱帝復辟,“匪風”發展更甚。
民國初年,已參加革命黨的張錦紳回到七套,充分利用這一地區的地理、社會條件,奔波於灌河兩岸,深入這幫綠林頭子中間作艱苦細緻的工作,勸導他們改弦更張,參加革命,討伐袁軍。綠林頭頭經張的說服教育,也都樂於服從,血酒盟誓,表白忠心。這樣,一支骨幹力量很快形成。接著,張錦紳就廣泛宣傳民眾,動員他們加入“九龍會”。

九龍會

是革命黨人在南京九龍山組織起來的一個民眾團體,利用龍的名義,象徵著吉祥喜慶,為民眾易於接受。在“二次革命”中,黃興等革命者在九龍會這一組織掩護下,秘密地組織起討袁軍。那時,加入九龍會者,有青少年、中老年,也有婦女。名義是患難與共,貧富互助。入會手續簡便,只填自己的姓名,畫一個“十”字,就算正式會員。九龍會以骨幹為頭目,按八卦排號,比如“乾”字為第一號、“坤”字為第二號,會員彼此見面,只道出自己的卦別號數,即認為是自己人了。
張錦紳在動員民眾加入九龍會過程中,自編鼓詞小調,運用文藝演唱形式進行宣傳鼓動,時間不長,入會者就達萬人。這時,他又從會員中挑選精幹,分配任務,叫他們到附近城鎮去刺探情報,購置武器彈藥,為舉義討袁作準備。所用經費,部分是張錦紳自籌,大部分是綠林頭頭資助,經過一段時間的籌集,組成了一支近兩千人的武裝隊伍。於是,張錦紳隨即與東坎方面的李楚江聯繫,約定舉義時間,內應外合,攻克東坎。
東坎,是阜寧縣東北的一大商埠,經濟繁榮,素有“金東坎,銀八灘”之稱。東坎與七套僅一淮河之隔,對張錦紳組織數千人鬧革命,東坎是早有戒備的,而張錦紳住七套街上張家祠堂,坐鎮指揮,不作半點隱瞞。原來,張錦紳與李楚江密約,以李作內線,除弄清東坎鎮的一切情況外,還買通駐軍的一個排長、兩個班長,先在接火時當場槍殺其連長,於火線起義。九龍會打東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數人並不了解其內情。他們一切準備就緒後,遂於1913年9月11日凌晨開始行動,一支一千多人的武裝隊伍向東坎挺進。這支隊伍多數人手持鋼槍、大刀、長予等武器,並有炸彈、軍號、馬匹等等。當時,每人左臂系白竹布一條作標記,共買了兩匹布(約20丈)還不夠。最後張錦紳夫人撕了家裡的房門帘用以補足。
11日這天,九龍會隊伍到達東坎後,占據了巷口要道,起初並沒有遇到抵抗。誰知由於地處海隅,訊息不靈,張錦紳、李楚江都不知“二月革命”失敗已月余,仍按原定日期9月11日行動。又因行動不密,為東坎駐軍偵知,事先有備,舉義隊伍進鎮後遭到出其不意的回擊,故進攻受阻,多日不克,致計畫落空。攻打東坎的這批人馬中,原多系綠林之人,一部分人於混亂中放火搶掠,不聽指揮。及至駐阜寧、清江之袁軍趕來鎮壓,部眾潰散。幸而張錦紳還有點軍事知識,果斷地下令撤退,將全隊人馬安全渡過淮河。除尾隊被打死20餘人外,又損失了一些標誌符號和九龍會的八卦旗。至此,舉義東坎計畫徹底失敗。
張錦紳意識到情況的嚴重,當晚即隻身離家南下。行前囑咐各頭頭要保存實力,待命行動,不要騷擾地方。他到上海後,隨韓恢等革命黨人設立機關,繼續戰鬥,反袁討袁,籌餉濟眾。不久又與楊虎張少良、余潤之、沙錫仁等革命者籌劃攻打肇和兵艦,為袁軍密探誘捕解寧。在嚴刑拷問面前,張錦紳不屈不撓,視死如歸,不幸於1914年3月14日英勇就義於南京莫愁湖。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張錦紳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不畏艱險、投身革命、反袁討袁、光榮獻身的事跡永載革命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