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鋂,1892年生於沂水縣馬頭崖村,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沂水縣馬頭崖村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40年4月
人物生平
張鋂,1892年出生於沂水縣馬頭崖村一個地主家庭里,上過幾年私塾。張鋂自1923年起擔任莊長,在村里連續辦公16年,一直廉潔奉公,克己利群。舊社會,苛捐雜稅種種,窮人苦不堪言。有的人家實在無力交稅時,他總設法替人墊上。歉年窮人缺吃少穿,他毫不吝嗇地把自己家的糧食、衣服拿出來,救濟窮苦鄉親。16年間,張鋂為了幫助窮人繳納捐稅,共賣了自己家的80畝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他深明大義,積極支持抗戰,千方百計為八路軍送情報,籌給養。1938年底,在中共山東分局工作團的幫助下,該地黨組織成立起抗日游擊隊,張鋂 把村里防匪保家用的8支長短槍和子彈獻給了游擊隊,以後又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買槍、買子彈,並在最困難的時候多次掩護我黨的幹部。同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底,由於日本侵略者對國民黨實施誘降政策,國民黨加緊了反共投降活動,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駐防沂水縣二、七區北部的國決黨五十一軍逐步南犯。1940年3 月,國民黨六八四團一部進占沂水四區一帶,團部駐回峰澗,所屬兩個營分別住進王莊村和馬頭崖村。同時,國民黨的區鄉公所、辦事處、代表處等18個單位亦進駐馬頭崖村,全村籠罩在反共氣氛中,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活動非常困難。張鋂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黨、為抗日工作。一次,國民黨頑固派準備襲擊四區抗日民主政府,張鋂得知後,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翻山越嶺,走十餘里路,到四區民主政府送情報。
同年3月20日,馬頭崖村黨支部在村外舉行秘密會議,由於反動富農告密,遭到了駐馬頭崖村的國民黨軍隊的突然襲擊。同時,張鋂被以暗通八路的“罪名”抓捕。
張鋂被捕後,當天下午被國民黨軍押到王莊鄉的柳河峪。頑軍對張鋂施行慘無人道的酷刑,逼迫張鋂交出村內共產黨員名單和槍枝。張鋂在嚴刑拷打面前英勇不屈,始終只說一句話:“不知通!”
本村一富農賭、搶、偷無惡不作,有一次把所偷的糧食變賣時被抗日鄉公所截獲,這一反動富農以為是張鋂向鄉公所告發,一直對張鋂懷恨在心。張鋂被捕後,富農分子出面作證,說張鋂為抗日游擊隊籌糧籌槍,頑軍從而對張鋂更兇殘。他被關押了11天,審訊了10多次,敵人動用了老虎凳、壓槓了、灌辣椒水、子彈頭剜肋巴骨、竹籤子刺手指心、刀了劃腳心等十幾種刑罰,使張鋂死去活來達8次。他視死如門,始終沒吐露一字黨的秘密,表現了共產黨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浩然正氣。氣急敗壞的敵人無計可施,最後向張鋂下了毒手。敵人把遍體鱗傷、行動困難的張鋂押到王家莊子河邊槍殺。臨刑前,張鋂高喊:國民黨反動派不抗戰還壓迫老百姓,是壞軍隊;八路軍抗戰又愛護人民,是好軍隊。敵人用槍托子猛擊張鋂的嘴,但張鋂仍然高呼,直到罪惡的子彈奪去了張鋂的生命。
為了紀念張鋂烈士,1944年,中共沂中縣委、沂中縣人民政府在馬頭崖村東敬立石碑,以示褒揚。碑正面刻“浩然正氣”四個大字,背面刻著縣委宣傳部長陳岱親自為張鋂撰寫的碑文,介紹了張鋂的革命業績,高度評價了他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