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木

張金木 :(1923年6月—1964年12月)福建省惠安人,1947年1月參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黨小組長、支委,在革命隊伍中歷經戰士、任過副班長、正班長職務,參戰二十多次,負傷三次,腦部負傷一次。從中國歷史著名的三下江南塔山阻擊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到解放廣東,轉戰南北各戰場,在華北、華南、南征及剿匪中均立大功,並獲“戰鬥英雄”及“行軍模範”稱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1950年10月又隨志願軍挺進朝鮮戰場,在志願軍38軍113師337團二連任班長,在韓戰中,奮勇殺敵,出生入死,屢立戰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金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惠安
  • 出生日期:1923年6月
  • 逝世日期:1964年12月
  • 主要成就:在韓戰中,奮勇殺敵
革命烈士,基本簡歷,榮譽,

革命烈士

1953年9月,張金木率先回響黨中央、毛主席關於革命軍人回鄉參加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號召,帶著一起出生入死的全班戰友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從事地方工作,先在區黨委工作,組織上曾多次調他到上層領導崗位。但他熱愛故鄉,為改變家鄉面貌,建設革命老區,他自動向組織申請到基層回到家鄉,任黨支部書記,他忠於黨,熱愛人民,關心民眾,以身作則,勤勤懇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安危,同民眾打成一片,始終堅持在基層工作,拚命為黨為人民努力工作。1964年,在黨的以農業為基礎,大力興建興修水利的號召下,帶頭興建家鄉水壩,以身作則,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他日夜奮戰在工地上,12月17 日中午,突然山上一塊大石頭滾下來,他為掩護同事,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1歲。黨和政府追認張金木同志為“烈士”。 他一生情系故鄉的赤子情懷,讓家鄉親人和鄉親深深緬懷和永遠追憶!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

基本簡歷

1947年1月,張金木參加革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東北四縱第12師34團當戰士(後改稱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41軍123師367團),1948年10月8日,在解放戰爭最著名的塔山戰鬥中由黨支書吳文忠主持經肖浩生、姚福興兩位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轉正,後任黨小組長、支委,在革命隊伍中歷經戰士、任過副班長、正班長職務,(上級黨組織曾多次調任,因自己沒有文化而不願上調)參戰二十多次,負傷三次,腦部負傷一次。從中國歷史著名的三下江南塔山阻擊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廣東戰役,轉戰南北各戰場,在華北、華南、南征及剿匪中立大、小功勳數十次,並獲“戰鬥英雄”及“行軍模範”光榮稱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浴血奮戰,1950年10月,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挺進朝鮮戰場,在志願軍38軍113師337團二連任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奮勇殺敵,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出生入死,屢建功勳。
1947年1月,張金木加入了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稱東北野戰軍。參加三下江南戰役,殲滅了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杜聿明的兩個師,取得三下江南勝利結束。
1947年5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轉入戰略性反攻,在長春瀋陽段和瀋陽至吉林段鐵路兩側地區發動了夏季攻勢,殲國民黨軍8萬餘人。9月中旬,東北民主聯軍又集中9個縱隊的兵力發動秋季攻勢,殲滅國民黨軍6.9萬餘人, 攻克城市15座,進一步掌握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
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 日,東北野戰軍冒著零下30℃的嚴寒,發動了為期90天的冬季攻勢作戰,殲滅國民黨軍15.6萬餘人,收復城市18座,將國民黨軍壓縮於長春瀋陽錦州等幾處互相不能聯繫的孤立地內,東北解放區的面積擴大到全東北的97%,解放區人口占東北的86%,為全殲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奠定了基礎。
1948年3月—6月,參加了解放河南洛陽,密縣,白沙的戰鬥。在這些戰役中他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屢立戰功!
1948年10月,為保障我軍主力攻克錦州,阻止國民黨東進兵團援助。我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一次長達六天六夜的防禦作戰。“塔山阻擊戰”由12師34團堅守塔山堡,部隊激戰6晝夜,擊退“東進兵團”數十次猛烈進攻,堅守住了陣地,傷亡慘重,在戰鬥最艱苦的時候,林彪給12師發來嘉勉電:“你師在友軍配合下,5天來 英勇作戰,頑強抗擊,打退了95師、8師、198師、197師、151師、暫60師在海空掩護下連續猛烈進攻,大量殺傷了敵人……保障了我攻錦部隊進行充分準備,因而取得了對錦州的順利突破。你們這種英勇頑強的防禦戰,是模範的,值得讚揚的”。戰後,12師34團只倖存21人,榮獲“塔山英雄團”的榮譽稱號。張金木也在這次戰鬥中榮立大功七次,小功二次,獎軍服三套,獎鋼筆一支,獲“戰鬥英雄” 榮譽稱號,黨內通令嘉獎。緊接著又在遼瀋戰役中英勇殺敵,由41軍123師批准立大功二次。
1948年12月,在平津戰役之張家口戰鬥中立大功二次、小功二次,獲“戰鬥英雄” 榮譽稱號。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戰軍組成先遣兵團開始自華北地區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5月中旬,在湖北團風蘄春之線強渡長江,解放武漢。6月上旬,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分三路對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部和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部進行迂迴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別在衡陽寶慶(今邵陽)地區和陽江、陽春地區殲滅白崇禧部主力4個師和余漢謀部4萬餘人。接著又向廣西挺進,至12月中旬,將白崇禧集團17餘萬人殲滅於粵桂邊之容縣博白欽州地區。張金木在這次行軍及戰鬥中得到黨內通令嘉獎一次,並獲得“行軍模範”的榮譽稱號。
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向中南進軍,在此次南征中榮立大功二次。
第四野戰軍同時在豫、鄂、贛、湘、粵、桂等省進行發動民眾,建黨建政, 清剿殘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先後殲滅土匪115萬餘人。
1950年5月,在解放廣東戰鬥中有功獎手錶一隻。
1950年8月,在南下剿匪戰鬥中有功由41軍123師批准立大功一次、小功六次。
接著又在粵境內清剿土匪的戰鬥中榮立大功一次、小功二次。
(1947年—1950年,張金木在解放戰爭中共獲得功勳章二十八枚)
1950年10月,張金木又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批入朝部隊挺進朝鮮戰場,在志願軍38軍113師37團二連任班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怕犧牲,奮勇殺敵,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希望,出生入死,屢建功績。利完成任務後,於1953年7月10日回國。
由於轉戰南北,多年的艱苦戰鬥,加上腦部中彈,身體嚴重衰弱,在黨和人民的關心下,他先後在東北陸軍28醫院和華東陸軍11醫院治療。1953年9月,張金木率先回響黨中央、毛主席關於革命軍人回鄉參加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號召,他帶著一起出生入死的全班戰友來到了闊別多年的家,從事地方工作,先在青山區工作,組織上曾多次調他到上層領導崗位。他熱愛家鄉,為改變前見村的面貌,建設革命老區,他自動向組織申請到基層,任前見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忠於黨,熱愛人民,關心民眾,以身作則,勤勤懇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與安危,同民眾打成一片,始終堅持在基層,拚命為黨為人民努力工作。1964年12月,在黨的以農業為基礎,大力興建興修水利的號召下,他帶頭興建前見水壩,以身作則,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他日夜奮戰在工地上,12月17 日中午,突然山上一塊大石頭滾下來,為掩護同事,張金木不幸以身殉職,年僅41歲。上級黨和政府追認張金木同志為“烈士”!
張金木一生情系故鄉的赤子情懷,讓家鄉親人和鄉親深深緬懷和永遠追憶!

榮譽

1948年10月,在塔山戰鬥中立大功七次、小功二次,獎軍服三套,獎鋼筆一支,獲“戰鬥英雄”稱號,黨內通令嘉獎。
1948年11月,在遼瀋戰役中由41軍123師批准立大功二次。
1948年12月,在平津戰役之張家口戰鬥中立大功二次、小功二次,獲“戰鬥英雄”稱號。
1949年6月,渡過長江南下行軍有功,得黨內通令嘉獎一次,並獲得“行軍模範”的光榮稱號。
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向中南進軍,在此次南征中榮立大功二次。
1950年5月在解放廣東戰鬥有功獎手錶一隻。
1950年8月,南下剿匪有功由41軍123師批准立大功一次、小功六次。
1950年8月,在粵境內清剿土匪戰鬥中立大功一次、小功二次。
1947年—195年,共獲得功勳章二十八枚。
1964年,黨和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