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厚(1904~1981) 10月10日出生於復州得利寺村(今瓦房店市境內)。幼時讀過3年私塾,1924年入日營果園當工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金厚
- 出生地:復州得利寺村(今瓦房店市境內)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81
個人經歷,貢獻,
個人經歷
1948年,得利寺果樹社成立,張金厚任一號園長(隊長)。1953年以後,他當選得利寺生產合作社副主任、得利寺人民公社副社長。在長期工作實踐中,他勇於創新,肯於奉獻,積累了豐富的果樹生產經驗,並將其經驗進行廣泛傳授。1953年春,他不顧腿傷疼痛,親臨果園,指導防病滅蟲。1961年冬,剪枝訓練班開課時,老伴患重病,他把老伴送進醫院,堅持訓練班授課和現場指導學員實踐。
張金厚對當時盛行的“大彎曲半圓形”新樹型理論進行大膽改革,提出了“基部三主枝小彎曲半圓形”新樹型理論。他在得利寺大隊河東生產隊劃出280棵果樹,進行鄰接、鄰近、十字形、開心型四種樹型對比試驗。他創造的這種半圓形和披針形果樹整形技術,成型快、結果早、產量高、壽命長。此項技術迅速推廣到縣內外。他總結出的“長遠規劃,因樹修剪,主次分明,均衡樹勢,立體結果”的五項原則,“輕、中、重”三個火候,“急、慢、緩”三性要求,對恢復樹勢,穩產高產起到巨大作用。由於他在蘋果生產中科學的運用綜合技術,使果樹增產,曾被蘇聯專家譽為“中國的米丘林”。
貢獻
張金厚每年都培訓400~500名果樹技術員,接待大量外地參觀者。1963年秋冬就培訓50多批1500多人次。同時,他還經常應聘去外省市縣傳授技術,在全國農業勞模大會上,他介紹了蘋果生產經驗。《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自然科學爭鳴》刊登、播發過他撰寫的關於培育果樹技術文章。
張金厚為發展蘋果生產功績卓著,他被譽為果樹土專家、科技標兵,省果樹研究所聘他為特約研究員,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土專家張金厚》一書。他多次被評為縣、市勞動模範,先後5次被評為遼寧省農業勞動模範、特等勞動模範,兩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57年出席全國群英會,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73年8月12日,張金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擔任得利寺人民公社副社長、公社革命委員會常委、管委會委員、遼寧省果樹學會理事、瀋陽農學院和中國果樹科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科普學會科普研究員,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1年9月15日,張金厚在家中病逝,終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