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憲 河北豐潤人。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高級編輯《假日100天》主編,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 。歷任天津幼兒師範學校教師,《天津青年報》記者編輯,總編辦公室主任 ,《採風報》副主編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重憲
- 別名:張仲憲 孫仲 阿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19日
- 職業:編輯
- 畢業院校:天津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主持編輯《假日00天》
- 代表作品:《巴金之死》《狼格言》
個人簡介,成長經歷,主要作品,主編《假日100天》,[狼格言],個人詩作,書法藝術,
個人簡介
成長經歷
(1954年--)河北豐潤人。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高級編輯《假日100天》主編,
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 。歷任天津幼兒師範學校教師,《天津青年報》記者編輯,總編辦公室主任 ,《採風報》副主編 。
曾用名張仲憲。筆名仲憲、阿中、孫仲、五十狼等。
1977年參加文革後首次恢復的高考,考入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數學只得了10分。1982年3月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3年7月進入《天津青年報》,歷任編輯、記者、編輯部主任、總編辦公室主任、新聞出版部主任、總編輯助理等職。
2001年任《假日100天》主編至今。
2011 入選"2010中國周報十大年度人物"
主要作品
詩歌、評論、散文、雜文、特寫近百萬字 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 張重憲在大學期間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散文《潔白的奶》刊於1980年5月1日在《人民日報》副刊,後收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晨光短笛》。其後陸續在《讀書》雜誌、《電影藝術》、《文學報》、《書林》、《文藝雙月刊》(天津日報主辦,孫犁主編)、《北京晚報》、《羊城晚報》、《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報刊發表詩歌、評論、散文、雜文、特寫近百萬字。新聞特寫《紀念幣,紀念誰》針對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50周年背景下、國內發行的一套有希特勒和蔣介石頭像的紀念幣進行深入的調查採訪,先於1995年7月1日在《天津青年報》發表,7月17日《羊城晚報》原文刊發。7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在《羊城晚報》這篇特寫旁作了親筆批示。這篇特寫獲1995年度天津市好新聞一等獎。古典文學評論《驚天·泣鬼·移人》被收進中學《語文讀本》。
主編《假日100天》
提出“內容為王,形式為後,服務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城市生活類周報基本理念
2001年4月,作為主編,牽頭籌備創辦《假日100天》周報。7月31日《假日100天》試刊上市,8月8日創刊上市。提出“內容為王,形式為後,服務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城市生活類周報的基本理念。
2002年10月,中國新聞出版報發表題為“《假日100天》:天津日報的橙色奇蹟”的長篇報導,並配發了總編輯手記。2003年7月15日,張重憲在中國新聞出版報“觀點”版發表署名文章“《假日100天》的第一情結”,對《假日100天》在天津乃至全國範圍內的經營創新、內容創意進行了總結。2007年,在第四屆報業競爭力年會上,《假日100天》入選中國城市生活周報10強,排名第三。《假日100天》編輯部獲天津市總工會頒發的2008年度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
創建媒體管理的獨特方式:“本周口令”《假日100天》創刊時,只有兩三個人從事過報紙工作,現招人員均為無從業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而且,從當年的5月26日集結到7月31日出試刊號,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只有將新聞教育、業務培訓、專業進修與辦報有機結合,同步進行,才能完成創刊及發展任務。於是,張重憲創建了“本周口令”的獨特方式,以體現和貫徹報紙的定位和理念,規範和指導編輯記者的業務動作。“本周口令”的形式,首創了周報內容管理的新機制,堅持至今,形成制度,也形成特色。
例如寫於2001年7月21日的本周口令——專注專業專家。專註:基本的從業狀態。不浮躁,無雜念,工作狂。專業:未必學的是新聞專業。但必須成為一個職業的新聞編輯、記者或傳媒人。專家:熟知所編輯、報導領域的一切常識、知識及發展趨向,並具備一定的解釋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寫於2009年11月5日的本周口令——觀點競爭力。有人說,看法也是新聞。我們說,觀點也是賣點。觀點體現了人的本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人之於言亦然。觀點體現了媒體的本質:客群的概念是從一人傳播到三人。觀點顯示了競爭的特徵:立論/論點——討論/論證——爭論/論爭——辯論/論戰……今天的報紙爭的早已不是新聞,而是觀點。今後的媒體爭的肯定不是時間(快),而是空間(深)。
創立“倒三七定律”,顛覆傳統新聞報導及編輯流程的全新模式。傳統的采編程式是“正三七”定律,即“前三後七”,前松後緊。一校、二校、三校,一審、二審、三審,越來越嚴,即在只占30%的後期階段投入70%的精力。但張重憲認為,周報性質決定了其報導的關鍵不是速度,而是角度。2002年3月,他創立了針對城市周報的一套編採流程新模式,即運用“倒三七”定律顛覆傳統新聞采編方式,即在只占30%前期決定選題階段投入70%的精力,因為,如果選題讀者不感興趣,即使一個錯字沒有,也可以被視為通篇都是錯字。新模式實行嚴格的選題策劃制度,張重憲親自設計了選題策劃書,選題策劃書中需要填寫的內容包括:題解、標題、由頭、角度、深度、採訪、背景、連結、模式、圖片、版面等。
主張“媒介不能只提供新聞,更要提供新意” 2005年1月,張重憲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全國城市生活類報刊第三屆年會,並以“時尚與不時尚的辯證”為題作了專題演講。他的觀點是:“就像標榜時尚的報紙,不應該只是跟蹤與報導時尚,更重要的是能否以時尚的方式報導一樣,一個報人,無論他時尚與否,穿不穿名牌,都應該具備先鋒意識,前衛態度,創新精神。因為,媒介不能只提供新聞,更要提供新意。”
構想建構一體化雙軌制學習型媒體新機制 。2007年11期《職業教育研究》發表了張重憲《建立一體化雙軌制學習型媒體新機制的思考》的論文。思考從媒體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出發,以世界通行的醫學醫療體制為借鑑,對媒體建立傳媒理論的教學研究的成果與媒體經營與內容生產相結合的一體化管理雙軌制運行的學習體制,進行了全新的探討。
傳統體制內的強調學習,更多的是號召,即使有要求,也沒有法律意義。其效果永遠是因人而異,自覺者愈自覺,自閉者愈自閉。所以,要想通過提高“內功段數”增強核心競爭力,媒體就必須探索建立新體制,傳媒理論的教學研究的成果與媒體經營與內容生產相結合的一體化管理雙軌制運行的體制,就是這樣一種新體制。
在中國第一個創辦了幽默版面。版面“幽默休閒”、“趣味”,持續20年受歡迎 。 張重憲在1992年的《天津青年報》上,創辦了當時中國大陸絕無僅有的版面“幽默休閒”。即獲當年度天津市好新聞二等獎。2001年,《假日100天》創刊,他又親自創辦並主持了“幽默休閒”新版——“趣味”版,在讀者中引起熱烈反應。這個版強調原創性、時事性、趣味性的宗旨,堅持“大家讀,大家寫,大家樂”的理念。諸多欄目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鹹酸苦辣留言板”、“當代警句”、“修理名言”、“情感市場”、“趣味時事測驗”、“絕對妙聯”等等。至今,“趣味版”仍然是《假日100天》最受讀者歡迎的特色版之一。其中,張重憲以“大豆腐”筆名主持的情感問答欄目“情感市場”,1997年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
質疑金庸,提出“副刊攻”的觀點。近年來,副刊式微,眾說紛紜。副刊復興,眾說紛紜。張重憲以為,副刊的沒落甚至消亡,與報紙副刊的傳統觀念有關,與報紙對副刊的一些傳統的比喻深信不疑有關。如果我們能賦予副刊以新的比喻,或給傳統比喻以新的寓意,副刊面貌就會為之一新,副刊的生命力,將為之一振。
例如:副刊守——副刊攻。2001年5月27日,金庸先生到天津日報社演講說:“新聞是進攻的,副刊是防守的。新聞攻下的城池,副刊負責守住。”金庸的這個比喻,流傳甚廣,幾成經典。但以現代傳媒的競爭,守是守不住的。而且,在現代意識里,已經沒有了單純守的概念,就像現代足球,雖然有門得守,但後衛的職能,卻不僅僅是防守,要能助攻。因此,戰術有防守反攻,戰略有全守全攻。荷蘭球員里傑卡爾德,是中後衛,為阿賈克斯效力,337場,共打入71個進球。你能說,後衛僅僅是“衛”嗎?西班牙人耶羅,曾是皇馬的中後衛,在14個賽季中,打進102個球,你能說,守就是守嗎?
再例如:報屁股——報乳房。報紙原來沒有副刊,新聞稿不夠,弄點零七八碎的補白,故曰:報屁股。後來報紙有了副刊,因為放在後面,故仍曰:報屁股。報屁股的比喻,曾經相當傳神的表明了副刊的狀態,現在也恰恰說明了我們對副刊有怎樣的誤會。既已不雅,既然不準,何不給副刊換一個亦無傷大雅的比喻——報乳房。雙子星座,三維造型。既呈豐滿,又有風韻。且位置靠上,姿態向前,採取攻勢。既有衝擊力,又有誘惑力。凝脂瓊漿,哺育萬方。張重憲覺得,這才是副刊。
報紙視覺突破性設計,親筆書寫報眉版名 2010年1月7日,《假日100天》改版,在視覺設計上大膽突破傳統格式,利用中國書法行書的筆墨間架的靈動,由張重憲親筆書寫了報眉版名。這在中文報紙是首次設計和使用,而由主編自己書寫的更是絕無僅有。
[狼格言]
我們不僅因襲傳統——為尊者諱,為賢者諱。 我們也感染流俗——為名者諱,為患者諱。 我們還背信棄義——為奸者諱。 . 要刻苦,不刻意。 要負責,沒負擔。 如果我對一個人沒有信心,與其說是因為其不夠聰明,倒不如說是因為其不夠傻。 愛,隨緣。 做愛,隨機。 藐大人,藐小人,藐名人。 愛好人,愛真人,愛美人。 守本分 存本性, 顯本色, 長本事。 出類拔萃的條件只有兩個—— 其一:以命相抵。 其二:以情相許。 有的人不敢壞,卻又不甘心不壞。 有的人不甘心好,卻又不敢不好。 一個自己,一個知己,足矣。 看得出任何人的壞, 記得住所有人的好。 做人,幹事,但不搞人事。 有,是只有。 無,是所有。 藝術家與政治家根本的區別在於:政治家要奉獻自己的自由以求給大眾自由。藝術家則先要爭取給自己自由,然後才能給大眾自由。 真愛無由, 真善無求。 女人 罵男人是流氓, 怕男人不是流氓。 智商,不是腦細胞的技術指標,智商是接近真理的程度與接受真理的深度。 做事,唯馬首是瞻,只配做馬夫。 做人,唯馬屁是拍,只配吃馬糞。 賺錢不作惡, 花錢不找茬。 有求於心, 無待於人。 沒有白幹的事, 沒有白拿的錢。 書房裡的東西越多,人越簡單, 廚房裡的東西越少,人越健康。 子曰:“發乎情,止乎禮。” 我說:“發乎情,止乎性,合乎禮。” 負責不負債, 當權不當官, 對事不對人。 過去,日日是好日,所以感恩。 未來,日日是好日,所以努力。 不怕吃虧,但怕吃苦,結果是:白吃虧,真吃苦。 不怕吃苦,但怕吃虧,結果是:白吃苦,真吃虧。 調整心態,求平衡。 改造世態,求公平。 保護生態,求永恆。 叫老師成風, 叫大師成風, 說明: 沒有真正的老師, 也沒有真正的大師。 子曰:“食色,性也。” 我曰:“食色,信也。” 不要問東西有沒有用,沒有沒用的東西; 總要問自己有沒有用,因為有太多沒用的人。 達則兼善天下而善其身, 窮則獨善其身而兼天下。 愛:大於偉大, 情:遠於永遠。 |
個人詩作
詩人很少能兼擅古典詩詞和白話自由詩,張重憲卻能在格律里表現自然自由詩的氣息,在白話詩里表現格律的意向。
採桑子·寫意 陰晴冷暖憑誰問, 遇酒須傾, 遇花須親, 長在千紅萬紫春。 從來事物隨心意, 遇詩須真, 遇情須深, 自得千秋萬代心。 (2007.5.15) | 七律·秋日書懷 不自驕矜不自哀, 自知世上有蓬萊。 人從春夏秋冬過, 風自東南西北來。 懶見騷人偏傲物, 偶充墨客便恃才。 粗茶淡飯斟濃酒, 兩杯三盞一大白。 (2006年10月) | 七絕·狼牙山 山叫狼牙志欲摧, 三彎易水忽崔嵬。 沖天一躍身何幸, 一座山峰一座碑。 (作於2005年9月 3日狼牙山歸來) |
2007年張重憲以五十狼的筆名在騰訊網空間推出“詩子彈”。該空間歷史訪問人數:357549,歷史訪問量:1178645。
2010年1月《詩歌月刊》“天津詩歌60年紀念版”選發張重憲的三首詩:
巴金之死 巴金之死 是他 用生命 為自己爭取的 最後一個權利 儘管 有點遲 巴金說 長壽對我是一種懲罰 巴金說 我是在為別人活著 這是 在晚年倡導講真話的 巴金 在晚年說的幾句真話 沒有人理解他 沒有人理睬他 這是比 讓他活著還殘酷的懲罰 這也是 我們的一種人權狀況吧 人有活的權利 也有死的權利 這才是完整的人權 但有時 有的人想活 卻活不成 活不好 有的人想死 卻死不了 當巴金100歲時 我寫道 有的人死了 但他還活著—— 魯迅 有的人活著 但他已經死了—— 巴金 我當然 不是 諷刺巴金 我諷刺那個 不讓死的閻王 當生活沒有質量時 一個人就應該死了 當作品沒有質量時 一個作家就應該死了 巴金死了 縱然是101歲 卻沒有 死在該死之時 巴金的弔唁堂 設在中國現代文學館 這裡是巴金倡議修建的 巴金還倡議 修建另一座紀念館—— 文革博物館 至今 沒有建成 該建的沒建 不該建的建了 還建得 那么大 文學是靠作家流傳的 作家是靠作品流傳的 作品是靠人心流傳的 文學不必館 作家不能管 才有好文學 才有好作家 建一個館 讓文學有了行政概念 這是不是 不讓作家死 不讓文學活 我對巴金的敬意 自然因為 他晚年的真話 那可以被看作 一個人 臨死前的勇氣 可我 對勇氣的敬意是 不僅臨死講真話 而是 死也要講真話 | 愛的暴力 暴力 不僅僅是 他用手卡住你的脖子 暴力 開始於 他親吻你的香頸 然後說 我愛你 你屬於我 暴力 不僅僅是 他用刀割斷你的喉 暴力 開始於 他的甜言蜜語 糊住你嘴 從此 你只能說他愛聽的話 當生活不自由時 錢 就是暴力 當思想不自由時 教育 就是暴力 當話語不自由時 詩 就是暴力 當身體不自由時 愛 就是暴力 | 直覺證明 你對人們說 我沒醉 人們笑了 這句話 是人們認為你醉了的直覺證明 你對醫生說 我沒瘋 醫生笑了 這句話 是醫生認為你瘋了的直覺證明 你對警察說 我沒做 警察笑了 這句話 是警察認為你做了的直覺證明 你對女孩說 我愛你 女孩笑了 這句話 是女孩認為你沒愛的直覺證明 |
書法藝術
從他的一首《水調歌頭》看他的書法藝術追求。
不向廟堂拜,亦懶市街迎。 胸中道義支筆, 何必有浮名。 嘗笑以拙弄巧, 曾罵以醜諂媚, 最恨盜人形。 寧長霸王氣, 豈似小蟲蠅。 書無法, 藝不術, 詩非經。 意應無限, 境借天地人鬼情。 不拘於法得法, 無意於佳乃佳, 至美在性靈。 孤傲何須悔, 大器晚終成。 |
他認為,從傳統中最重要的是汲取精神,而不是筆法。因此他的書法創作常常採取自由書寫的方式,嘗試在各種紙張上書寫,尤其是各種各樣的廢舊紙。這樣,既追求筆意,又尋求創意;既別開生面,又體現了環保生態的意識。故其常常落款“以破筆宿墨廢紙率意書之”,讓人既玩味又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