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晴

青年書法家,齋號承風堂。1983年生於浙江寧波,法學學士、藝術學碩士。200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師從鄭曉華王家新余正等諸先生。擅楷書、行草、篆刻。其書法渾樸中透出清麗,格調高雅,文氣十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遠晴
  • 齋號:承風堂
  • 身份:青年書法家
  • 出生地:浙江寧波
簡介,名家點評,

簡介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友於書社社員。
書法篆刻曾入展全國“翁同和獎”書法展、“80榜樣”書法雙年展等全國性展覽。論文《漢末前後書法史中政治與書法的糾結——兼論書法史的通觀寫作》入選全國第八屆書學研討會。另有多篇書法論文、文化評論等發表在《人民日報》、《中國書法》、《美術觀察》等報紙期刊上。

名家點評

第一次見遠晴的字,便覺爽爽然有股清雅之氣。近年,他時常把作品拿給我看,有臨摹的,有創作的,無論大字小字,無論正書行草,氣息清雅,筆墨可人,殊為難得。
遠晴的書法學過二王、宋四家,近兩年受于右任影響較大。世人都以為於髯公的草書獨步近代,但我更認為於先生的碑派行書才是他的戛戛獨造。遠晴也主要吸取於先生這一脈的書風。和於先生的渾厚雄強所不同的是,遠晴筆下的“於字”更多靈動和雅逸。這可能與人的性情、稟賦有關。書法中有反性格練習,即是尋找和自己性格對立的範本臨習,如放曠的人可以臨些精緻的帖子,謹嚴的人不妨寫點粗獷的碑文,會出現有趣的融合和化解。遠晴便是一例。
字如其人,書亦為心畫。一個人筆墨的氣息清濁與否,與先天的稟賦有關,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勤學深思,所謂“化性起偽”。遠晴喜歡讀書、思考,涉獵廣泛,也寫了一些書法理論和文化評論方面的文章,有些還頗有見地。我讀過幾篇,字裡行間有一股銳氣和靈氣。
我曾贈和遠晴一首詩,最後兩句是“書生幸有傳燈力,且誦仲尼問子由”。在這裡,我願將這兩句引為文尾,作為我對遠晴的期許吧。
辛卯年孟春 王家新
(作者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遠晴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小伙子,聰明。繼而看他寫的書法,筆墨間有股清氣和靈氣。古人說,字如其人,信非虛言。
我關注當下年輕人的書法創作。總體來說,水平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提高。但同時,風格也日漸趨於雷同。翻開展覽冊子,寫二王書風的很多,但流於程式,面目單一。花花綠綠的形式掩飾不住藝術性情的“乾涸”。書法若脫離性情光取線條結構,便是無生命的軀殼。遠晴學過二王一路的書風,但也苦於落入時人窠臼。近幾年獨對於右任先生的碑派行書情有獨鐘。我認為,從民國的大家入手,再上溯傳統,不失為一條有趣的路子,這樣也能巧妙地避開時風的影響。難得的是,遠晴的筆墨間有種生機靈動,不扭捏造作,大方自然,一如其人。
我們現在強調書法的藝術性,其實,從深層次來說,書法是文化。書法必須建基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才能茁壯。而文化素養的提高對當下的書法學習者來說,尤為急迫。遠晴好學深思,閱讀廣泛,近年來也撰寫了不少書法理論和文化評論文章。我讀過一些,覺得一個年輕人能有如此思想銳度和深度,非常難得。
前段時間,我在《中國書畫》雜誌上讀到一篇論書小品。文中認為好的書法應該有“精、氣、神”,精為精元,氣為氣象,神為神變。細數書法史上的經典,莫不如此。在此,我願意將此三字送於遠晴共勉。
辛卯年孟春 武春河
(作者為中直機關書畫家協會主席、經濟日報原社長)
如今,經常碰到一些年輕的書法高手,令我深感“後生可畏”,他們的學力、技能、見識、悟性、修養等俱可稱道,遠晴便是其中一位。
遠晴於書態度誠篤穩實,五體書具治,碑帖兼修,加以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體驗,使他有過於常人的包容與吸納能力。他立足於正體書,尤其是楷書,這有異於過度重視行草書而忽略楷書的當代風氣。其實以楷書為根基是傳統學習書法的重要關鍵,現今年輕人大多棄之如敝屣。而遠晴能如此,很清醒。他以臨習楷書為日課,樂此不疲,常常書寫大部頭的臨作,這使他的書作有一種從容自如的穩健做派。
遠晴直面傳統,從遠至近,廣泛涉獵,不拘門戶,近年以于右任為切入點,上追六朝唐宋,獲得一條很有主見,可以挖掘的路數。另外,遠晴筆下的表現力和自運能力較強,既有精熟靈巧的細膩,也有隨性放曠的豪邁,有此兩端,路子可以越走越寬。相信憑著他的努力與聰明,定是前程遠大。我看好他。
癸巳年正月 陳忠康
(中國藝術研究院展覽部主任、著名書法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