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民(天朝國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逸民(1816——1864),字厚裕,號曉峰,又號禹州,又號曉駟,今樅陽會宮鄉東升村張家新屋人。清秀才,精於醫學,後因科場失意,執教鄉里。

基本介紹

  • 本名:張逸民
  • 字號:字厚裕,號曉峰
  • 出生地:樅陽
  • 主要成就:精於醫學
清鹹豐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軍攻克安慶,清官攜帶財寶向桐城、合肥逃竄,其中一部分人取道樅陽,途經會宮時,財寶被人所搶。後來太平軍失利,撤離安慶,這些官吏上報桐城知縣,說是“皇綱國庫”在會宮被反逆搶劫,要會宮地方賠償。知縣照準,弄得會宮一帶百姓破家蕩產,流亡在外。逸民眼看不服,出面辯解,官吏反坐其為“搶劫皇綱的首犯”,予以逮捕。審訊時,他與知縣抗爭,知縣惱羞成怒,判處其死刑,待秋處決。在太平軍攻克桐城的前夕,清官吏捆綁逸民赴北門外行刑時,恰好太平軍來攻城,劊子手驚慌逃竄,逸民因而獲救。太平軍戰士帶他見將領胡以晃,因之參加了太平軍,任書理和軍醫工作,後轉入英王陳玉成部下擔任醫官。
逸民對於醫學深有研究,尤其擅長眼科。天王洪秀全因勞于軍國大事,很少睡眠,眼睛時常發炎,痛苦異常,下詔求醫。英王推薦逸民到天京為天王治療眼疾,很快見效,天王留他住在宮裡。逸民為人忠勤,得到天王信任,感情日深。
鹹豐四年,天王納逸民次女為妃,以國丈禮待逸民。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失陷,張妃不知所終(一說在宮裡燒死)。逸民同李秀成一起護送幼天王出京,不料在城郊落入敵手。曾國藩看了他的自述,佩服他的道德文章,意欲招降,但張逸民嚴詞拒絕:“我是洪天王的岳父,又是他的臣民,有死而已,豈肯降哉!”在忠王李秀成被害的第二天,張逸民亦慘遭殺害,終年47歲。因他是被酷刑鐵梳子梳死,骨肉零碎,無法收屍,家鄉人只得在張家新屋小葫蘆崗上建了一座衣冠墓,墓向西,至今尚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