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張辛稼(1909年--1991年)名樞,字辛稼,以自行,早年亦署星階,晚號霜屋老人。
江蘇蘇州人。自幼喜繪事,專攻花鳥,從臨古入手,初師
吳門畫派,已文秀見長,二十多歲時即嶄露頭角。五十年代後受
海上畫派明麗
畫風的影響,並注重寫生,
作風為之一變。七十年代後形成個性風格,淡化了常規色彩,更巨時代的氣息。曾任
江蘇美術專科學校教師。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江蘇美協理事、
蘇州國畫院院長。著有(
花鳥畫淺說)、(
榮寶齋畫譜花鳥草蟲)等。早年作品較為常規,創意不大;中後期多以偏鋒粗筆擷取花鳥對象的大勢,緊要處以細筆點綴提醒,尤好渲染光影背景,以強調明媚春光或風情雨意的氣氛,賦彩鮮驗明亮,近於任伯年,造境多生動的情趣,富有生活氣息。構圖飽滿,但筆墨物象時嫌碎散,如無背景的統攝,幾難成畫局,故大幅水平不如小品為精。
創作作品
《霜屋》之二 《霜屋》之三 《霜屋》之一 《霜屋老農》 《霜屋老人》 《霜屋學人》《晚號辛稼》 《辛稼》之八 《辛稼》之二 《辛稼》之九 《辛稼》之六 《辛稼》之七
《辛稼》之三 《辛稼》之十 《辛稼》之四 《辛稼》之五 《辛稼》之一 《星階》
《星階畫記》 《星階畫印》 《星階張樞》 《張》之二 《張》之一 《張辛稼》之二
藝術介紹
名國樞,字星階,別署“霜屋老農”
江蘇蘇州人,1973年更"星階"為“辛稼”。生前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吳門畫派研究會顧問、
蘇州國畫院首任院長。早年師事
虞山名畫家
陳摩,初學山水,後改習花鳥,聲聞吳中。及長,遍臨歷代名家佳作。於青藤、白陽、八大、
虛谷、伯年、昌碩研究尤深。所作花鳥畫,用筆蒼勁,設色明麗,意境清新,風格獨特。
1909年9月21日出生於
江蘇蘇州1928年畢業於蘇
高中,為該校首屆畢業生1929年為
吳子深聘為西席,課其子女凡四年1930年參加桃塢畫社1931年7月13日參加蘇滬名人紈扇展,作品《蝴蝶花》博得好評1932年6月18日參加娑羅畫社1993年春,受聘於蘇州美專,任
國畫系花鳥組教授5月29日,作品《榮貴萬年圖》刊於《蘇州明報》10月,任《娑羅畫刊》編輯1934年3月,參與籌建娑羅畫社作品展覽會5月21日,與
蔣吟秋(書法)作《星秋合作扇面》100幅,賑濟貧民10月,作品《牡丹圖》入編《娑羅畫集》
1935年5月,二件花鳥作品參加百樂藝術
書畫展結識
張善子、
張大千1936年2月,參與創辦中
國畫研究社7月15日,所撰論文《花卉淺說》載於《
蘇州明報》1937年7月,抗戰爆發。攜眷避亂至
吳縣香山,改名張擇薇,以示其志1941年2月3日,參與舉辦《
國畫展覽》1942年10月,參加
江蘇美術協會1943年4月,參與創辦怡園畫廳1945年抗戰勝利,
蘇州美專恢復,重新受聘、任教於國畫系花鳥組1946年8月,聯絡吳中畫家捐畫義賣,助施劍翹女士集資辦學1949年3月,參與創辦
中國藝苑3月18日,籌辦第一屆古今名人
書畫展1951年8月7日,回響人民政府號召,捐贈作品,參加扇面義賣1952年任教於
上海閘北區市北中學
1955年多次參加
上海畫家作品評比活動,作品《火雞雁來紅》曾獲一等獎1957年8月,返蘇任職於文化工藝廠
國畫工場,作國畫輔導及設計工作1958年5月,作品《石臘紅》參加扇面展覽會10月,作品《牡丹蝴蝶圖》參加國慶展覽1959年4月,作品《木芙蓉》、《紫藤飛燕》參加
蘇州解放十周年畫展7月19日,作品《浴海揚波》參加國慶十周年畫展,併入編《蘇州國畫展選》7月22日,當選蘇州第二屆市政協委員秋,將畫室更名為拒霜老屋1960年6月,加入蘇州國畫館,為該館首批畫師1961年去
太湖、
虞山等地寫生,得稿百餘幅6月22日,當選蘇州第四屆市政協委員。
中年成就
1962年3月22日,
蘇州市書法印章研究組成立,為書法中心組成員1963年2月,十二件作品入選蘇州花鳥畫展,並赴
上海、
杭州、
淳安、
貴陽等地巡迴展出,歷時二月8月,個人畫展“
張星階花鳥畫展”先後在蘇州美術館和
江蘇省美術館舉辦9月,去
浙江寫生,歷時一月,得稿近百1964年元旦,參加寫生匯報展覽1月13日,當選為蘇州第四屆市政協委員1965年數往玉山、東山、光福等地寫生10月,作品《一樹千斤桔》、《一天花雨萬家紅》、《東山
銀杏樹》參加國慶
書畫展12月22日,當選蘇州第五屆市政協委員1966年5月,參加五一畫展1970年在
博物館整理書畫1972年應邀蘇州檀香山廠座藝術講座,主講《寫意花鳥畫法》繪留園
南木廳《詠梅圖》四屏條1973年是年始,將字星階,更為“辛稼”春,至獅子林指柏軒作畫5月,赴黃山寫生作品《杜鵑雙燕圖》入編《當代名畫家新作》創作《櫻花
燕子圖》1974年1月,為蘇州檀香扇廠外賓接待室創作《詠梅》、《紫藤》、《芭蕉》
1975年5月,應
蘇州外事辦之邀,為蘇州各大賓館作畫,歷時二月1976年文化局成立蘇州文化創作室,為主要創作成員10月,花鳥、書法作品各二件參加國慶
書畫展10月2日,去
桂林、
貴陽、遵義、黃果樹、重慶、
三峽、
宜昌、
武漢等地寫生,歷時四十餘日12月,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江蘇省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978年蘇州
國畫館恢復,被任命館長3月20日,進京作畫,歷時二月,創作花鳥畫作品百餘幅,均為收藏在京其間,還為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作“花鳥畫技法講座”作品《拙政園紫藤圖》入選《當代中國畫》畫冊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1979年5月,作品《洞庭秋稿》、《幽古春聲》及《墨筆花卉》長卷,參加蘇州國畫館畫展,先後在蘇州和南京展出秋,作品《松紫藤飛燕》參加中國榮寶齋展覽會,併入編《建國三十周年》畫冊1980年春,應邀赴
吳縣東山作藝術講座5月29日,
吳門畫派研究會成立,被推為顧問7月,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1981年1月,當選為蘇州第六屆市政協委員蘇州國畫館升格為
蘇州國畫院,被任命院長,親書“蘇州國畫院”院牌書法作品入編《日中書道藝術交流展品集》
1982年作品《三友圖》參加
吳門畫派研究會畫展,並發表於《蘇州報》1983年8月,參加蘇州
書畫家訪問團去新疆軍區,熱情為戍邊將士揮毫9月,當選為
江蘇省第五屆政協委員11月,去徐州為煤礦工人療養院作畫,又赴東嶽,抒寫“煙起雲涌、吐納乾坤”八字,並勒石摩崖1984年1月,作品《溪喧圖》發表《江蘇畫刊》84-1期4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霜屋師生書畫展,作品《蕉窗舞夢長》被江蘇美術館收藏6月,為北京
人民大會堂作《巨松圖》1985年
蘇州國畫院遷址聽楓園,畫室為昔日平齋兩罍軒作品《荷花圖》入編《1950-1985全國著名畫家作品選》1986年作品《寒春幽禽》、《蕉蔭禽語》及《水墨花卉冊頁八幅》參加國畫展覽5月,為曲園樂知堂書寫對聯8月,為
日本前首相宇野六十四華誕書“壽”字大立軸1987年4月,江蘇省花鳥研究會成立,被聘為顧問5月,為
杭州著名風景區黃龍洞之捧心亭書額9月17日,蘇州少林武術研究會成立,書贈“我武維揚”以賀12月,參加市政協在鶴園舉辦的書畫義賣活動。
1988年6月,《榮寶齋畫譜28-張辛稼繪花鳥蟲草部》出版7月,與
吳養木、
費新我、
徐紹青、王西野合作《壽柏圖》,入選
日本第12回日中親善
書畫篆刻展1989年1月,為《解放日報》創刊四十周年紀念作《松竹圖》4月,因病離任,被任
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6月,抱病作畫,為集資修葺楊開慧烈士墓園捐贈義賣秋,參加蘇州壽星書畫展9月,書《
杜甫詩》巨幅,參 加慶祝建國四十周年書畫展10月15日,出席蘇州大學89級崑劇藝術本科班開學典禮,書“弦誦不綴”以賀1990年6月18日,為紀念娑羅畫社成立58周年,與老友
陳昭新、朱西村、姚明梅、
王子振合作《松柏長春圖》7月,為
上海教育工會作《松鷹圖》9月4日,書《杜牧秋夕詩》1991年1月12日晨7時36分病故於蘇州市第一人民醫院3月31日,一代宗師長眠於
太湖之濱的青山綠水之間。
藝術評析
《一天花雨萬家紅》,是描繪蘇州太湖畔窖上村初春時杏花盛放的景色。他以充裕的水筆薄蘸洋紅,復添重粉點出簇簇杏花,似清晰又模糊,深深淡淡富有層次。背景襯以黑瓦,遠處抹上碧山,用以黑托白的手法,朦朦朧朧、明明暗暗,一片春雨霏霏杏花村的景色充滿畫面。
《洞庭秋高》,是反映洞庭東山經新霜後,
銀杏林煌煌金光籠罩金山的奇觀。他以藤黃合粉色,厚重地虱出金色燦爛的扇形黃葉,上端受光部渾成一片,白而明,下端散落處結構清楚,深而沉,復以重墨添粗乾托葉,在這冷暖和明暗的色調對比中,使深秋時
銀杏葉在明媚陽光的照耀下,具有一種透明感,頗有"一林黃葉冷秋霜"意境。
《浴日揚波》,是描寫
江南水鄉新農村飼養場的一角,表達副業生產興旺發達花笑禽嬉的景象。他用淡墨鈞鴨群輪廓,又用深淡粉色虱其體,再以朱色暈出日光下的粼粼波光,以此來襯出鴨群和烘托環境,上掛嬌艷夭桃,使滿幅春意洋溢,東坡詩意畢現。
《幽谷春深》,是表達三山、石公諸島在春深時
山谷一隅杜鵑花怒放的情景。他採用上實下虛的構圖形式,先在畫幅右角出一簇殷紅的山花,背景以不同深淡的墨色,既鉤且虱襯上石壁,復以汁綠加潤,明處再淡鋪石綠,使後景在統一冷色中又有豐富的變化。下端空處綴飛垂三二,以增加靜中有動的效果,這種虛實深淡的對比中,充份表達出幽谷的深邃之感,頗有《江南春深幽谷花》意趣。
作品評析
張辛稼早年從師
虞山陳摩,初習山水,後專攻花鳥,弱冠已負盛名,延為滄浪美術教授,與藝壇銘流
吳梅、
張仲仁、吳子渾、朱梁任、顏元諸前輩過從甚密。先後組織過娑羅畫社、中國畫研究社、怡園畫廳等藝術團體,對繁榮吳門畫壇和培養藝術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國後,曾於滬上執教數年,後回蘇重返畫壇,為
蘇州國畫館畫師,並任擴建後的
蘇州國畫院的院長。半個多世紀以來,他辛勤耕耘於硯田,潛心繪畫創作,取得極高的藝術成就而享譽於中日畫壇。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每年要數往光福、東山等地寫生,徜徉
於青山綠水之間,對眾生萬物做細微的觀察,尤對群芳於陽光照耀下之斑斕色彩感受良深,便萌生將明暗變化引入花鳥畫創作之意。然中國傳統花鳥畫一般並不強調明暗,故歷代畫家均無此法。但他認為,只要不離開中
國畫筆墨的基本特徵,可“自我而創,自我而變”,遂使用彩色來表現物象變化的明暗,用筆用墨來打破框框,經過大膽探索,反覆實踐,終於創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花鳥畫,如人們所熟知的《櫻花
燕子》,《東山
銀杏林》等。而《洞庭秋高圖》是此類畫的代表作之一,此圖章法奇偉,
銀杏樹枝幹左右開合,呈V字型,尤其左側主桿是畫家用巨椽飽蘸濃墨以側峰奮疾而馳,蒼勁而沉著,顯示了經霜後的樹幹的堅凝與挺拔,用水粉調和,藤黃點染樹葉,上部受光白而明,下部散落深而沉,並趁粉色將乾未乾時,用淡墨勾勒銀杏特有的形態,疏密有秩,如臨風翻動。畫家還在簇團的
銀杏葉的間隙,巧妙地用焦墨或粗或細,或潤或澀,穿插樹枝,以桔黃色的樹葉與黝黑的樹桿相襯,明暗對比,或隱或現,展現了陽光透照下的瑰麗奇景。此外,作者還依桿和葉的整體造型用曙紅進行了重色渲染,增強了畫面的暖色調,更凸現了秋日的高爽宜人。圖中最妙處還畫一蒼鷹健奮飛,兩翅展張之夾角恰也成V形,與下部樹幹V形相呼應。畫家以渾潤的筆墨點染鷹的身軀,卻用非常焦枯的筆墨點劃出鷹的飛羽,顯得那樣的爽辣有力和富英雄氣。另外,雄鷹兩眼睥睨天地,雙爪收縮作盤旋狀。顯然,它適才翱翔藍天,見天底下如此明媚鮮艷,尤洞庭
銀杏樹竟如此斑斕多姿,乘一陣長風,俯衝入林,擇木而捷也。不言而喻,賞畫此,頓覺涼爽秋風透沁心脾,美哉!洞庭山。
誕辰一百周年
永恆的懷念——寫在恩師張辛稼先生百年誕辰之際
光陰荏苒,轉眼之間,恩師張辛稼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十八年了,然而,恩師慈祥的面容,爽朗的笑聲,風趣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老師家中的小花園裡、聽楓園老師的畫室內、
天平山的紅楓樹下、太湖之濱蘆葦花旁、
香雪海的梅花叢中、東西山的桔子林間,與恩師相聚的那些美好時光,至今讓我難以忘懷。一樁樁往事,每每回憶起來,恍如昨日發生。
(一)那是1981年春節,我和父親正在太湖邊
香山水橋村親戚家過年。父親當時任
吳縣縣委車隊隊長,曾數次見過張辛稼先生,故欣然應允。
回蘇路上,父親對張辛稼先生說,我兒子建明從小喜歡繪畫,常利用空閒時間在業餘美校學素描和國畫。辛稼先生接話說,喜歡繪畫很好,就是要有恆心。父親就勢說,能否把我兒子的畫給您看看,懇請張老指點指點。先生當即答應。
數日後,我帶著幾幅牡丹習作第一次拜上先生的家門求教。記得當時我羞怯非常,面前是著名的畫家,心裡未免忐忑不安。然而,先生看了我的習作後,先是鼓勵,然後指出了不足,態度和藹可親,使我一下沒有了拘謹之感。從此以後,我便經常拿習作去他家請他指點,先生也不斷地把他的畫作讓我帶回家臨摹。
當年十月,應吳縣縣委梁傳祿書記邀請,我和父親陪同辛稼先生遊覽
東山、
西山,在東山賞桔後,
雕花大樓的楊主任設宴招待梁書記和辛稼先生。席間,先生興致很高,這時我父親又向他提及我的拜師之事,先生說,建明不是已經在跟我學了嘛。父親說,總歸要有個拜師儀式吧。先生笑著說,今天就藉此宴席作為正式收建明這個學生了。楊主任接話說,小張,拜師要跪拜才行。先生阻止說,行新法了,改作鞠躬即可。我走到先生面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行拜師之禮,總算恭列名師門下成了入室弟子。
四年後,在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我調入江蘇省服裝中專,成為了一名美術老師,開始走上了我新的人生道路。
(二)藝術源於生活,源於自然。老師常教導我說,繪畫一定要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多觀察,多揣摩。就拿樹木來說,每種樹木都有它的生長特點,比如桃花與梅花的出枝形態、花的生長結構等,只有通過勤觀察,才能準確表達出它們的精韻來。因而,每到花開季節,老師常叫我一同去採風。
在與老師相處的數個寒暑春秋,我們幾乎踏遍了東山、西山、光福、
天平山。春天的桃花、杏花,秋天的銀杏、紅楓,冬天的梅花,都是老師喜愛的創作素材。每次採風回蘇,老師總是應景作畫一幅,在畫作中,他把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老師的筆墨於靈動中得形存神,不作狂怪之態而盡顯清新自然之味,令我欽佩不已。
老師獨創的《櫻花燕子圖》畫面明快活潑,他的用色之講究,在此畫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常講,用色要“文氣”點,所謂“文氣”就是雅韻,就是清麗脫俗。我在跟老師學畫櫻花燕子時,色調總是達不到“文氣”的效果,太鮮艷了。老師指出說,你用的色太乾淨了,要學會加入雜色來調配顏色。老師邊講邊調色,並在皮紙上畫了幾個效果給我看讓我比較。然後又教我如何用兩種色塊來營造出霧氣;如何烘染以增加畫面的厚度、層次和空間;如何用粉,使花更具透明度。詳詳細細悉心指教。是很幸運的。
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很好,給我評起畫來,鞭辟入裡,常使我深受感悟。有一次,我拿習作去給老師指教,他看後不是馬上評點,而是緩緩地說,評價畫的好壞,線條很重要,不管是濃墨線還是淡墨線,線條要畫得“假痴假呆”,也就是用筆有力但要自如,隨意但不失形態。然後老師提起毛筆,向身後甩了甩筆中的水份,稍蘸墨汁,順了一下筆鋒,一筆一筆地給我示範。隨著他手中毛筆的移動,宣紙上的線條時而遒勁,時而雄渾。我仔細觀察著老師的運筆姿勢:中鋒、側鋒轉折自如,線條凝練,變化多端而富有彈性。畫畢,老師指著我的畫說,你這幾處的線條,筆中含的水份多了,所以線條發浮、呆板,運筆時“拎不起”,你一定要控制好筆中的墨量、水份和運筆速度,切記落筆時要胸有成竹,隨意而不拘謹。經老師這么一指點,我悟出了運筆的要領,也認識到老師要我多練毛筆字的意義所在。
(三)老師是性情中人,他愛好崑曲,也能哼上幾句。他說,洞簫一吹,人就似在雲霧之中,有飄飄欲仙之感,與醉酒三分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師也喜歡玩撲克牌“打羅宋”(俗稱“拼道頭”)。閒暇之餘,老師會邀我一同打牌。起初我不會玩,後來牌技越來越好,經常贏他,老師不服輸,有時會耍點小動作矇混過關。有一次我贏了老師,他就叫我請客,讓我第二天帶兩個“蟹殼黃”(燒餅)到畫室來。
與老師相處多年,我發現他有三大嗜好:吸菸、飲酒、品四喜肉。老師曾對我說,你年紀輕,不要學抽菸。但他自己卻愛煙如命。每次我去國畫院,他的畫室常常是煙霧繚繞,老師總是一根接一根地吸菸,作畫時也不停歇,他還常把吸剩的菸頭接在新的上面繼續吸,不忍浪費。
說到飲酒,老師最愛的當數黃酒,不管有菜無菜,每頓要喝一杯,有時興致高時,會喝上兩杯。有一次,我邀請老師來我家吃餛飩。當熱氣騰騰的餛飩端上桌時,老師問,有黃酒嗎?我說,請你吃餛飩,也沒有準備下酒菜。沒想到老師風趣地說,餛飩裡面不是又有菜又有肉嗎?於是,我給他斟滿一杯黃酒,他高興地就著餛飩吃了起來。
老師對
四喜肉(醬汁肉)情有獨鐘。那時曾有人在吳縣一招(現
蘇州市會議中心)宴請老師,他對其中的四喜肉大加讚賞,念念不忘。記得那年當我邀請他參加我的婚禮並告知婚宴設在吳縣一招時,他大喜過望,忙問有沒有四喜肉?當我說,除了四喜肉還有蹄膀時,老師開心地直呼:“肉是我的冤家,我要消滅它。”欣喜之餘,老師當即畫了一幅《牡丹白頭翁》圖,作為賀禮送給我。再後來,我兒先之滿月,我又邀老,師在吳縣一招品嘗四喜肉,並和他約定,等我兒子周歲時,我們再在此相聚。然而,遺憾的是,老師沒能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當時離我兒子的周歲生日只差十天。至今思之,令人唏噓不已。
(四)老師一生胸懷坦蕩、不求名利,熱愛生活、樂觀豁達,這從他給自己做壽墓一事上可見一斑。有一次我們從香雪海探梅回蘇,路上老師跟我講,他想在香山做壽墓,叫我幫他選選地方。那年老師年近八十歲,他說,之所以選在香山,原因有二:一是香山瀕臨太湖,湖光山色風景好,二是抗戰時在香山避難近一年,對香山有感情。按照老師的囑咐,我把香山的幾個公墓都勘查了一遍,覺得香山觀音公墓比較符合老師的要求,告知老師後,決定一起去看看。
記得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我陪同老師來到香山觀音公墓。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近處是一片桃花林,再往前是一片綠色的田野,遠處就是一望無邊的太湖,景色十分迷人。我問老師是否再到別處看看?老師說,不用了,就選這裡了。
回蘇後,老師關照我,墓碑上的碑文要由他自己來寫。他將寫好的碑文交予我,要求公墓的工人照原樣雕刻,並一再囑咐我,拓到石碑上的字型不能走樣、字要刻得深一些。
兩個月後,工程完工,我又陪同老師去了一次。他看後很滿意,尤其對墓碑上的碑文。他用旁人的口吻故作驚訝地說:喔,這是畫家張辛稼自己題的碑文,真是與眾不同!然後他又坐在欄桿上,笑著對我說,建明啊,這就是我的歸宿了,百年後,我天天可以欣賞這裡的美景了。老師樂觀、風趣的個性一表無遺。
數月後,我請求老師給我的畫室題寫一個齋名,老師想了片刻說,你的齋名叫“憶香樓”如何?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是拙政園的那個“遠香樓”。老師見我摸不著頭腦,就對我說,建明你是香山人,而且我們相識也是在香山,香山不是一個值得好好記憶的地方嗎?經老師這么一說,我恍然大悟。是啊,香山對老師而言,也是值得記憶的。這個齋名太有意義了。隨後老師當即揮毫寫下“憶香樓”三個大字,並題句曰:建明學弟,世居香山,今卜宅城南竹輝新村,因顏其齋曰憶香樓,示不忘故土之意云爾。我如獲至寶,不久即請人把它刻在紅木匾額上,端端正正地掛在畫室牆上。
如今,每當我在畫室中凝望“憶香樓”,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長眠在香山的老師。我會牢記老師的教誨,踏實做人、勤奮習藝。恩師張辛稼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前述二三往事,是我與老師相識、相處十年間的點滴追思回憶。以此表達對恩師深深的懷念之情。同時,將恩師生前贈予我的繪畫書法作品展示出來,以示紀念。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於憶香樓
拍賣紀錄
公司名稱 | 作品數 |
浙江皓翰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 6 |
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 | 1 |
州東方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 3 |
山東恆昌拍賣有限公司 | 1 |
上海博海拍賣有限公司 | 1 |
浙江國拍 | 1 |
上海道明 | 1 |
浙江投資 | 1 |
浙江皓翰拍賣有限公司 | 2 |
歷博拍賣 | 2 |
北京傳是 | 2 |
河南天龍 | 1 |
北京翰海 | 1 |
上海崇源 | 2 |
山水畫家
作者簡介
張辛稼 ,字雪禪,1957年生,河北人,號立軒閣主人。1980年畢業於重慶美術學院
國畫系,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中國
書畫研藝會副會長。
張辛稼先生創作的《峽江神韻》是天安門城樓的珍藏品,他的名字已載入《中國名人畫墨寶集》。
畫家經歷
張辛稼先生在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享有盛譽。1992年:作品《川江晨輝》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珍品收藏。1994年:應日中合作株式會社的邀請,在日本靜岡三島市舉辦個人畫展。
199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6年:應馬來西亞邀請於五月在吉隆坡精武畫廊舉辦個人畫展。1996年:應馬來西亞邀請於六月在檳城藝術中心舉辦個人畫展。1998年:應馬來西亞邀請於六月底在檳城濱那土文化中心畫廊舉辦個人畫展。2002年:應美國邀請於十二月希爾頓大酒店舉辦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