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張輝生平,烈士陵園的建立,
張輝生平
張輝,1911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1926年即參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隨軍西征。歷任湘鄂獨立團一營營長、副團長、十八師第54團團長等職。1936年7月,任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十六師師長。率領全師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8月參加攻占臘子口戰鬥和隴南戰役。9月在禮縣馬塢里鎮與兄弟部隊一起,全殲敵保全團,繳獲軍衣300套,長短槍60餘支。南下攻克了兩當省城,為紅二方面軍建徽、成、兩、康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6年10月,二方面軍撤出徽、成、兩、康根據地,揮師北上,十六師派出偵察人員,深入到娘娘壩,了解到敵軍駐有一連人,部隊首先決定派一連隊伍,夜襲娘娘壩敵軍,為大部隊打通前進道路。10月5日,張輝親率一連隊伍到達娘娘壩,首先消滅了街上少量敵人,然後就向牡丹山衝鋒。山上大部分敵人駐在牡丹山廟裡,築了碉堡,易守難攻。再加上敵人從天水搬來一營援兵,紅軍腹背受敵。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張輝即命令戰士撤出重圍。撤退到牡丹山腳下時,兩名紅軍戰士犧牲,張輝也身負重任。戰士們掩護張輝撤離娘娘壩,黎明時分,到達李子園。由於傷勢嚴重,光榮犧牲。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紅軍戰士把張輝遺體埋葬在普華寺後山坡上。
烈士陵園的建立
1986年9月,在紀念紅軍長征50周年之際,由天水市秦州區及天水軍分區黨、政、軍領導同志親自主持,在娘娘壩牡丹山舉行了隆重的張輝烈士骨灰安葬儀式。半年後,秦州區人民政府為烈士墓立了碑。這座高2米,寬80公分的大理石墓碑上刻著“中國工農紅軍二方面軍十六師師長張輝烈士之墓”,背面刻著烈士生平和英雄事跡,供廣大民眾瞻仰紀念。秦州區政府將張輝烈士墓及牡丹山長征舊址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