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輔世,1989年夏,蘇魯接壤地區遭遇特大洪災,邳州市因為水源嚴重污染,爆發特大小兒麻痹症疫情:一個月內有648名兒童被感染,其中293人嚴重殘疾。 已經從市衛生局副局長位置上退休的張輔世對此痛心疾首,他發誓要拯救慘遭厄運的幼小生命。通過努力,他先後爭取到了挪威、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支持,建立了我國首家集學習、生活、技能訓練為一體的兒麻康復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輔世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邳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 主要成就:建立了我國首家集學習、生活、技能訓練為一體的兒麻康復中心
光榮事跡,08北京殘奧會6名冠軍出自“希望之家”,希望之家現狀和張輔世老人現狀,希望之家校友聯誼會,
光榮事跡
一直擔當希望之家“家長”的,是已年過花甲的張輔世,1993年從邳州市衛生局退休後全身心地投入兒麻康復工作。他輾轉找到中國愛德基金會,在其幫助聯絡下,1993年挪威援外機構先後3次派員來邳州考察,隨後向該國政府遞交了《關於資助中國江蘇邳州600名兒麻康復計畫》的報告,這一年的12月,8萬元資金從挪威匯到邳州。此後,1994年23萬元,1995年43萬元,到1995年希望之家正式成立,挪威的資助已達300萬元。1996年,一項10年合作計畫正式簽訂,並經挪威援外署批准,列入挪威政府的正式援外項目,希望之家所需資金80%由挪威政府承擔,20%由當地慈善機構募集。
對希望之家來說,挪威給予的資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關鍵的則是理念。通過幾年的接觸和磨合,張輔世和他的團隊在理念上已經完全和國際接軌,他說:“對這群殘疾孩子,我們給予他們的一切,不是恩賜,而是補償。他們理應擁有正常人擁有的一切權利。”
希望之家是個載體,圍繞著她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愛。
從建家初期的征地減免到後來每年定期財政撥款,邳州歷屆市委市政府都給予了資金和政策支持。
省人民醫院、三五九醫院和邳州市人民醫院等,定期為孩子們體檢,並根據他們不同的成長階段,提出新的康復思路。蘇州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徐州師範大學等高校不定期到希望之家舉行聯誼或捐贈活動。
承載了這么多的愛,希望之家也用實際行動回報。經過10年努力,她已被看作是國內惟一一家集學習、生活、康復和技能訓練為一體的肢殘人醫療康復機構,她也許可以成為國際殘疾人事業的一個中國樣本。
如同這個名字一樣,“希望之家”點燃了這些原本孱弱的生命之光,災難讓一群孩子蒙受了苦難,而來自社會甚至超越國界的愛卻讓他們享受了一般健康人所享受不到的幸福。
呼喚救助感動挪威
1993年的春季,張輔世辦完了退休手續,本該享受無官一身輕的愜意;本該嘗一嘗私人辦醫院(全家都是醫生)掙大錢、做大款的滋味;本該去幼稚園接送孫女體驗一下天倫之樂……可他卻說:“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648名兒麻患者在地上爬行的形象,企盼求生的眼神,就浮現在我的眼前。那些孩子是在我任職期間得的病,雖然我有千條萬條理由為自己開脫,但一個共產黨員的良心,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感,使我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欠金錢債,可能被人們用油漆噴上“欠債還錢”的字樣。但“人情債”不是噴在牆壁上,而是噴在人的心坎里,刻在人的骨頭上。張輔世執意要在邳州建一所兒麻康復中心。
同行人規勸張輔世:兒麻康復是條無盡頭的路,要開多少次刀,做多少康復?你是條龍能攪幾江水?多少人都束手無策,你何必好日子不過拉槍攮牛?
老伴、孩子勸他:兒麻是一種頑症,有的家長把孩子遺棄了,你把他們撿來,是給他換條腿,還是給他長上翅膀?
還有一些質問“良心能值幾個錢”的人,當面指責張輔世是傻瓜、憨子、神經病……
張輔世回答說:“論年齡到拔瓜秧時候了,可兒麻孩子才四、五歲,現在他們正是長身體、增見識的春天,如果失去這個季節,那將給個人、家庭、國家、社會造成多么大的損失?到那個時候,就是用十倍、二十倍的努力,也無法彌補!”
這就是一位共產黨員晚年的追求。
記得1993年夏天,烈日炎炎,一列開往北京的列車,一聲長鳴,風馳電掣般向前疾馳!為了籌措資金,張輔世和老伴李霞自費來到北京,住在地下室內,餓了吃口自帶的煎餅、就口鹽豆鹹菜,渴了喝口白開水,出門辦事,以步代車。
一個小縣城的來客,沒有聲譽,沒有靠山,沒有資金,卻要申請籌建兒麻康復中心,這不是痴人說夢嗎?在北京地下室住了半個多月,相關部門跑了10多家,兩人碰了一鼻子灰回來了。
只有心中裝著太陽的人,才能不怕碰釘子。
一次,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朋友告訴張輔世,有個部門願意洽談此事。他騎著腳踏車冒著大雨去約會,雨大風緊,連人帶車被刮進水溝里。當他好不容易忍著疼痛來到醫院時,發現左臂骨折脫位,醫生給他復位、上石膏,再三挽留他在醫院觀察一段時間。他卻板起臉嚴肅地說:
“你們知道嗎?在農村,巫婆、神漢、游醫在同咱們爭奪兒麻孩子!”
正當南北二京都跑遍、山窮水盡無路走的時候,聽說中國愛德基金會副秘書長顧仁發來徐州豐縣處理扶貧糾紛事件,張輔世認為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連夜趕往徐州,詳細地向他敘說了籌建兒麻康復中心的“藍圖”。
張輔世的真情點燃了希望之火。當年11月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扶貧會上,顧仁發宣讀了張輔世的“藍圖”,頓時引起了西歐諸國的關注,最後挪威代表表示願意合作這個項目。1993年11月20日12時28分,一個特大的喜訊由大洋彼岸的挪威電波,傳到張輔世的耳中:援外署批准暫匯款8萬元,以後經考察後再決定……
張輔世這位善良的硬漢子流淚了!
這淚是憋出來的呀。開初只是一種希望,竟碰釘子,後來就憋出來志氣和豪氣,碰上了運氣!
這淚是為兒麻孩子而流,為事業有希望而流。從這淚中,可以看到他胸膛里跳動著的是一顆真摯而豐富的心!
當張輔世拿到8萬元資金的同時,挪威派來考察組和康復專家,在1993年僅剩下1個多月的時間裡,張輔世及時地安排康復專家為雙下肢殘疾的23名兒麻孩子進行了手術。挪威的考察組和康復專家很滿意,逐年加大了捐助。張輔世用挪威匯來的資金幾年內先後為168名兒麻患者進行矯正手術。在治療中,張輔世又蒙發建“希望之家”的想法:第一步讓孩子站起來走路;第二步讓孩子學文化;第三步讓孩子學技能。他把這個想法說給了挪威方(美籍)康復專家高愛德小姐,高愛德小姐激動得用英文撰寫了一份《關於資助中國邳州市648名兒麻患者的計畫》的詳細報告,徵得挪威政府又派專家團進行考察和論證。挪威政府代表團團長、政府衛生官員、公共衛生專家海塔先生在同邳州市政府、張輔世會談時說:“前3年所有資助都作為考驗。今後‘希望之家’的所有投資均由挪威國家出,其中80%的資金由國王從國庫里撥出,20%由挪威基督教等組織捐助。”會上,雙方簽訂了10年契約。
10年的契約資金是何等巨大啊!按照張輔世“希望之家”的“藍圖”,既需要一定的建築規模,又需要一定的特殊設備;既需要為648名兒麻患者矯正手術,又要進行不停的康復;既要學文化、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又要教孩子一技之長……一切需要,一切活動,都要經挪威方審定、撥款。積水成河,這筆巨款是多么沉重啊!
記得1995年春暖花開時節,張輔世在中國愛德基金會(南京)有幸見到了挪威基督教駐亞洲項目負責人雷漢斯先生,他50歲出頭,一頭銀髮。老友相逢,久久地擁抱。雷漢斯聲如洪鐘地說:“你真是好棒的,沒想到你能做的這樣好!”張輔世微笑著說:“言必行,行必果。這是中國人做人的格言。”接著,雷漢斯果斷地說:“張先生,我聘你到服務中心當雇員,每月佣金3萬美金。”張輔世笑了,他笑著告訴對方:“我並不是為了錢來幹這個的。”在雷漢斯的堅持下,張輔世伸出了食指和中指。當雷漢斯明白張輔世只需要兩條徐州香菸(約240元)用於招待時,驚詫地瞪著眼、豎起大拇指:“ok!”“ok!”
愛情的晚霞希望的曙光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有隻巨大的精衛鳥,一口口含泥,一口口填海。張輔世呢?將一筆筆費盡千辛萬苦籌集來的資金,一次次極為專注的投向學校:不斷地擴建新的校舍,不斷地增添各種設施,不斷地為兒麻做矯正手術、購買矯形器……
李霞開初也說不清丈夫心中的藍圖:建中國第一家集學習、生活、康復、技能訓練為一體的醫療康復中心,要與世界接軌。不僅我不信,他提出的新理念,很多人不僅聽不懂,也不感興趣。可他就是這么個人,認準的道,走到底,八級大風也刮不回,九頭黃牛也拉不動。
這不,張輔世心中的藍圖變成了現實,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以白色為基調、淡粉色和淺灰色相搭配的建築群顯得英姿勃發。大門兩旁8個遒勁的大字,烘托出張輔世的心聲:助殘為樂,無私奉獻。
鋪設水泥路、打地平、建運動場、挖排水溝、整花園……全是張輔世帶領志願者一同拼搏、一同流汗建成的。乾累了,向地上一躺,大聲喊著:“拿酒來!”
李霞從家中送來運河香醇酒和炒菜。十幾個志願者圍坐在地上,每人倒一碗白酒,就著辣椒炒烤魚,邊喝邊品著滋味。有的還覺得不過癮,拿過幾個鮮紅的椒子,用手擦一擦,咯吱一口,再灌上一口白酒,真夠味!
家中積蓄的幾箱子白酒喝完了,路、溝、地平也拾綴完了,開始請“客人”。張輔世走村串戶,將重量級的兒麻患者,一個一個接到“家”。兒麻患者請來了,一個個瘦小膽怯、眼神呆滯;一個個畸形態醜,黑黝黝、髒呼呼。一位工作人員對張輔世如是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啊,這些被社會遺棄的孩子都請來了,看你怎么把他們送回去!”
張輔世心裡雖然沒有底線,卻反駁說:“開弓沒有回頭箭,自然請來了,千難萬難做到底,把他們培養成材!”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兒麻孩子是“神”。張輔世要用雙手拖起明天的太陽。當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時,他象看到了希望,慈祥的臉上泛起甜甜的微笑;當孩子們漸漸入睡,呼吸平穩時,他才安心的睡下……總之,孩子們的歡笑,就是他心中的陽光!
今天,當你走進希望之家,總覺得這裡裝飾得美麗極了。女學生黃敏在作文中寫到:一個夏天的夜晚,下課後,皓月當空,我便想起宿舍後邊的百花園,獨自搖動著輪椅,來到涼亭里,望著如此美景,恍若來到了一個仙境般的世界。這裡的花在月光映照下,比白天更美。一棵棵桃樹像翩翩起舞的少女,一條條曲柳猶如仙女飄灑的長髮。一陣微風吹過,花草象跳起了歡樂的舞蹈,又象在向我炫耀:“這兒多美呀!”我抬起頭,靜靜地凝視著月亮懸掛的地方,慢慢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百花園是張輔世與李霞愛情的象徵啊!
張輔世自幼就愛栽花種草,在他工作四十餘年的時光里,走到那裡發現奇花異草,就要千方百計地買回家,李霞幫他栽在花盆裡,到他退休之年,院子裡,室內房外,案頭床邊,陽台上,走道旁,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瓶、花盆,足有數百種。當他把希望之家籌建起來之後,感到院內空蕩蕩的,心想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他問愛人:
“‘家’建起來了,光禿禿的多難看?”
李霞不假思索地說:
“栽花!”
“錢呢?”
“噢,你是……”
深知丈夫牛拉不彎性格的李霞,點頭應允了。夫妻二人在子女們的幫助下,用平板車,一趟趟的把家中的花木,轉移到希望之家。人間有情花更濃。二人隨著花木的遷移,家庭的重心也轉到了希望之家,愛情的晚霞燃燒的更紅了。
1995年12月5日,凝聚著張輔世血和汗、社會各界愛心奉獻的希望之家成立了!它開創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家集康復、學文化、教技術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殘疾人學校,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中國紅十字報》、《健康報》、中國教育電視台、香港《明報》、海外《菲律賓教育報》等搶先進行報導,挪威的一家雜誌將“希望之家”孩子們的幸福照片作封面……一時間,“希望之家”名聲風靡全球,先後有德、法、瑞典、加拿大、美國、日、英等16個國家和台灣、香港等地區的130多位專家來邳州考察、贊助,為國內培訓兒麻手術技術,資助背架、肢俱,兒麻患者看到了站起來的希望。
一個女強音響遍全地球
“不為千家喜,但解一家愁。”這是張輔世人格的寫照。
在當今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的商潮中,適齡入學的兒麻患者被拒之校門之外。張輔世心上象針扎的難受。怎么辦呢?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兒麻之禍源於水。大顧村有13個兒麻孩子,偏僻,貧窮,吃水困難。張輔世選擇大顧村為突破口,徵得挪威方同意,從國外購進材料,在大顧村校園內為村民打了一眼現代化的“愛心井”。出水那天,挪威方代表和數千名村民,聚集在水井周圍,那水柱有碗口一樣粗,直衝藍天,然後衝下來,落在池中,碰得粉碎,象千千萬萬的珍珠,四處散花,陽光照射下,五顏六色,美極了。一位白髮老漢,走近水池,舀起一瓢水,咕嘟咕嘟,一氣喝個精光,用手抹一下嘴巴:“真甜!”眾村民擁向水池,有的捧水喝,有的把頭插進水池裡……此情此景,壯觀,動人!
13名兒麻患者順利地進了學校,從學校到村部還成立了“兒麻患者幫護隊”、“助殘組”,無論寒冬或暑夏,無論颳風還是下雨,演繹出一串串人人奉獻愛心的故事。
鄰縣有個肢殘嚴重的姜亞民,長時間在地上爬行,雙腳向後,與正常人相反,上學都是靠他媽背去背回,為了減輕去廁所的困難,早上不吃飯,中午不喝水。家中經濟也十分拮据,在全家人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說邳州有個希望之家,輾轉找到張輔世。張輔世派車送他去鎮江請外國專家為他做矯正手術。經專家會診,這項手術實屬罕見,工程較大,總共用費29萬元,嚇得姜亞民全家晝夜不眠。
張輔世心想:邳州的兒麻患者是無辜的,姜亞民也是個無辜患者,要一視同仁。張輔世想到做到,手術後只讓他家交300元錢的手續費。中國有句俗話: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跪是人類中最富有的尊嚴。在姜亞民出院的那天,姜亞民的媽媽拉住張輔世撲通一跪,欲要磕頭,張輔世一把扶起她。她說:“我今生今世一定要給你磕三個響頭。”
2000年7月24—28日,聯合國第五屆國際特教大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來自世界98個國家、1220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中國愛德基金會社會福利部主任吳安安女士,她長得眉清目秀,身材不高,但聲音洪亮。當她健步走到講壇上,用她那清脆而洪亮的聲音宣讀: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邳州市小兒麻痹後遺症患兒的全納式教育模式》的時候,引起了熱烈掌聲,在宣講完之後,有的還拉著吳女士詳細詢問。
這是開拓中國特殊教育模式走向世界的先河啊!
張輔世的全納式教育,將所有患者安排到社區學校就讀,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種教育模式,使得人們從小就與殘疾孩子融合在一起,朝夕相處,建立友誼,減少陌生和歧視。
在“家”外的廣大農村,還有550名兒麻患者求學困難。有的被拒之校外,有的輟學,有的流落街頭。張輔世登山踄嶺,遊說農村學校,同時推行助殘工程:資助每生每年學費,激勵兒麻患者在學校奮發學習。國家規定對殘疾人入學率的目標是60%,到2002年,648名兒麻患者沒有一個輟學的,入學率達到100%。
08北京殘奧會6名冠軍出自“希望之家”
2008年9月10日,北京2008殘奧會桌球女單第一場決賽F1-2級的勝利者產生了,她就是來自於江蘇省邳州市希望之家的劉靜!她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和堅定的信心贏得了2008北京殘奧會桌球女單的第一塊金牌。
然而中國殘奧健兒勇奪金牌的節奏並未放慢。第二天,2008年9月11日,年僅19歲的男子桌球小將馮攀峰在男單M3的決賽中以3:0的絕好成績完勝法國隊選手,再次為中國隊奪得一枚金牌。同樣的,馮攀峰也是來自於江蘇省邳州市希望之家。
希望之家的“產金”奇蹟仍然在延續:2008年9月15日,劉靜、李倩在桌球女子團體F1-3級決賽中獲得金牌;
2008年9月16日,顧改、張變、周影在桌球女子團體F4-5級決賽中摘得金牌,郭興元獲桌球男團M4-5級銀牌......
除了桌球項目外,輪椅網球、游泳、射箭、輪椅擊劍等項目奪得名次的選手也有為數不少的來自於希望之家。並且從希望之家保送到北京上大學的殘疾人大學生們通過自己手中的樂器為各國元首和貴賓帶來了中國殘疾人自強、自信的樂聲,並通過他們傳播到世界各地。
2008年是國家國人喜獲豐收的一年,也是希望之家十年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巨大的里程碑,張輔世老人幾十年的愛心和堅守、期盼和努力,終於在這一刻結成了無比光輝、無比榮耀的碩大果實。愛心在這一刻得以見證,堅守在這一刻結成碩果。
希望之家現狀和張輔世老人現狀
2009年,在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就讀大學的希望之家的學生們即將就要畢業,很快就要走上社會的道路,希望他們用手中精湛的一技之長博得社會的認可、贏得人們的尊重、自立於世界之中。
2010年,希望之家完成了對小兒麻痹症(脊髓灰質炎)患者的培育使命,張輔世老人也在09年下半年患上了高血壓,曾一度生命垂危;如今的希望之家已經成功的轉型成為全國最為成熟的腦癱患兒康復治療基地,希望之家的日常事物是由張輔世老人的兒媳郭貞女士打理。
希望之家校友聯誼會
“張爺爺、李奶奶”當年我們是這樣稱呼張輔世老人和李俠女士,我們永遠是你們的孫子、孫女,我們人生當中最純真最美麗的10年是在希望之家的庇佑下成長的,我們的啟蒙、我們的習慣和潛意識都是希望之家賦予我們的,我們就是89年那群最不幸而又最最幸運的孩子-“邳州市希望之家兒麻康復中心”全體的學員。
為了記錄我們相同的命運、為了保存人生中這最罕見、最難得的經歷、為了見證我們10個童年共同的生活,我們特此成立“希望之家校友聯誼會”,目的是讓我們找回童年當中的夥伴,分享彼此的生存經驗,共勉我們相同的不幸遭遇和幸運的經歷,緬懷我們獨一無二的希望之家。校友聯誼會的具體聯繫方式請點擊下面的163的部落格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