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贊波

張贊波

張贊波,1973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市,中國內地紀錄片導演、非虛構作家,先後畢業於湘潭大學、北京電影學院。

2009年,憑藉個人首部紀錄片作品《天降》在國內獨立電影圈嶄露頭角。2010年,執導記錄長片《戀曲》、《六月》以及紀錄短片《得和路243巷28弄3號》。2011年,執導紀錄片《有一種靜叫莊嚴》 ,該片入圍第六屆北京獨立電影展,第5屆重慶獨立影展;同年,執導紀錄短片《當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2012年,執導記錄短片《紅白藍》。

2015年,執導紀錄長片《大路朝天》,該片獲TIDF華人紀錄片獎首獎、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同年,出版非虛構圖書《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該書籍獲台北書展大獎“年度之書”、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2017年,張贊波擔任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紀錄片類初審評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贊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邵陽市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導演、非虛構作家
  • 畢業院校:湘潭大學、北京電影學院
  • 主要成就: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TIDF華人紀錄片獎首獎
  • 代表作品天降戀曲、大路朝天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導演作品,出版著作,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1973年,張贊波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的一個貧困山區。1994年,張贊波進入湘潭大學讀書。畢業後,他成為長沙電信局的一名員工,工作穩定,待遇也不錯。但這個追求自由的人終究無法安於瑣碎庸常,2001年,他考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2005年,張贊波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他放棄留校,辭了職,買了一台攝像機,成立了只有一個人的工作室“漸近線電影工作室”。至此,張贊波拍起了紀錄片,但並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期間,他作為獨立影評人,以筆名“北太西”在多家媒體開設電影專欄。

演藝經歷

2009年,張贊波執導個人首部紀錄片《天降》,該片描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火箭殘骸理論落點的湖南綏寧縣村民們迎接“天外來客”的故事。2010年,執導記錄長片《戀曲》,該片以一個女性視角講述了一段揪心的情感故事;同年,執導記錄長片《六月》以及紀錄短片《得和路243巷28弄3號》。
《大路朝天》《大路朝天》
2011年,執導紀錄片《有一種靜叫莊嚴》 ,該片講述張贊波的同鄉在北京的官場奇遇,入圍第六屆北京獨立電影展,第5屆重慶獨立影展,2011華語電影論壇;同年,執導紀錄短片《當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2012年,執導記錄短片《紅白藍》。
2015年,執導紀錄長片《大路朝天》,該片講述高速公路建設背後的人生故事,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獲TIDF華人紀錄片獎首獎、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同年,出版非虛構圖書《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該書籍是張贊波在拍攝紀錄片《大路朝天》時進行的田野調查記錄,獲台北書展大獎“年度之書”、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2017年,張贊波擔任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紀錄片類初審評審。
張贊波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09年
《天降》
記錄長片
2010年
《戀曲》
記錄長片
2010年
《六月》
記錄長片
2010年
《得和路243巷28弄3號》
記錄短片
2011年
《有一種靜叫莊嚴》
記錄長片
2011年
《當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紀錄短片
2012年
《紅白藍》
紀錄短片
2015年
《大路朝天》
記錄長片

出版著作

時間名稱類型出版社
2015年
《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
非虛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電影獎項
獲獎時間屆次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6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大路朝天》提名
2016----紐約紀錄片節特別提及獎《大路朝天》獲獎
2015----TIDF華人紀錄片獎首獎《大路朝天》獲獎
圖書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5台北書展大獎“年度之書”《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獲獎
2015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大路:高速中國里的工地紀事》獲獎

人物評價

張贊波以冷靜、細膩、流暢的敘述,以一條公路、一個村莊的微縮景觀,呈現了一個迅速發展的國家耀眼表象背後的肌理,以及普通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浮沉。其撰寫的圖書《大路》尤其為方興未艾的非虛構寫作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範本。(新浪中國好書榜評)
張贊波
張贊波是一位優佳的影像說書人,擁有紀錄片導演的細膩之眼,忠實記錄著這條失速的軌跡。他的文字也潛藏著強大的原生動力,展露出最深厚的人文關懷。想要了解中國,除了讀引人入勝的權力鬥爭、國企改革、戶口改革,觀眾還需要更多張贊波一類的視角,才能既看見城鎮化和公路建設,也看見鍍金時代之下每一個嘗試安身立命,既被外在條件限制,卻因此發展出一套對付現實的慧黠的人。(齊柏林、何雪瑩綜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