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貽明

張貽明

張貽明,號梅山逸人,1944年11月20日生,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系統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中文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理事,湖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湖南省工商聯執委,長沙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沙市工商聯執委,長沙市政協委員,長沙黎明電腦研究所所長,市優秀中青年專家,黎明漢字王的發明者,黎明系列漢卡、電腦打字機、家用電腦、光電顯示牌、精密照排系統、雕刻機等的研發者,人民大會堂河南廳《甲骨文》、《少林寺》、《洛神賦》、《清明上河圖》、《小浪底水電站》壁刻和全本《紅樓夢》石刻等的雕刻者,《桃花源記》原型地的發現者,七大梅山文化研究成果的擁有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貽明
  • 別名:梅山逸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安化縣平口鎮
  • 出生日期:1944年11月20日
  • 職業:科學家、文化學者、企業家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主要成就:黎明漢字王的發明者
    黎明系列漢卡的研發者
    黎明雕刻機的研發者
    黎明精密照排系統的研發者
    黎明系列光電顯示牌的研發者
    黎明系列家用電腦的研發者
    黎明系列電腦打字機的研發者
    人民大會堂《洛神賦》的雕刻者
    全本《紅樓夢》石刻的雕刻者
    《小浪底水電站》壁刻的雕刻者
    人民大會堂《甲骨文》的雕刻者
    人民大會堂《少林寺》的雕刻者
    人民大會堂《清明上河圖》雕刻者
    《桃花源記》原型地的發現者
    七大梅山文化研究成果的擁有者等
  • 代表作品:《成功之路——漫話科學研究》、《自學成才的科學家》
個人履歷,人物生平,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出版作品,發明獲獎,尋找舞台,創辦機構,尋找市場,科技研發,鐘情文化,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

個人履歷

1944年11月20日,張貽明出生於湖南省安化縣平口鎮。
1963年夏天,安化縣一中高中部畢業。
1963年9月,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字專業。
1970年初,張貽明結束了一年多的勞動鍛鍊,正式分配到湖南省計算技術研究所。
1981年,研製成HCP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成功地在計算機上實現了漢字的輸入、輸出。
1988年5月13日,已是副研究員的張貽明停薪留職,創辦了湖南最早一批民辦科研機構——長沙黎明電腦研究所。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1944年11月20日,張貽明出生在湖南省安化縣平口鎮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里。
安化縣地處湘中山區,土地貧脊,交通不便,是湖南有名的貧困縣。幼小的張貽明聰明伶俐,數星星,看月亮,遇事總要向大人“打破沙鍋問到底”。人們都說,張貽明是塊讀書的好料子。聽到鄉親們的誇獎,張貽明父母的心裡卻不知是什麼滋味:張家祖祖輩輩從無一人上過學,怎么不想讓兒子讀點書,將來改換改換門庭啊!然而,全家7口人連口都糊不住,哪還有錢給他交學費?
好不容易在親友的資助下,張貽明總算走進了學堂。幼小的張貽明一邊讀書,一邊上山挖竹筍、采野菇、摘茶葉,為自己籌集學費,終於艱難地讀完了國小。張貽明清楚地記得,是一位親戚支援他10多元錢,他才得以上中學。交不起一伙食費,就背點稻穀到學校,自己碾成米煮了吃。至於菜嘛,就是白開水裡撒上一點鹽,倒進幾滴油。有一次,為了6元錢學費,家裡只好忍痛將一隻衣櫃賣掉。為了多掙點錢,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出外打工。張貽明含著眼淚回憶:1959年暑假,他到拓溪水電站當搬工,由於長期喝生水、吃冷飯,他患了痢疾,倒在一家劇院門口不省人事。是一位不知姓名的老人救了他,並送給他一雙舊布鞋。張貽明捨不得穿,寧願光著腳丫幹活,將鞋換回2元錢。
幼小的張貽明,人雖貧窮,卻“心比天高”。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是他最崇拜的偶像。他頑強學習,富於幻想,在師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他總是天不亮就起床,踏著晨曦到學校早讀;夜晚,他房間裡那盞黃豆般大小的油燈,深夜還沒有熄滅;幼小的張貽明熱愛科學、敢於實踐。在田頭,他看到一牛一犁翻動土地,十分艱難,便找來木頭、竹片,試做雙輪雙鏵犁;在物理書上,學到由於浮力作用,輪船能航行在汪洋大海上,他便帶領小夥伴們,用筍殼做了無數小船,放置在村頭的小溪里;他累得滿頭大汗,到山上挖來白膏泥,做成“粉筆”,在石頭上畫畫、寫字;學校搞勤工儉學,要到幾十里外的地方去挑糧食。一千多號人擁擠在田聞小道上,速度慢、效率低,不少同學弄到半夜還不能回校。張貽明想起了數學上的統籌學原理,提前做好準備,加快初期動作,尋找最佳位置,結果,不到半天便完成了任務。

青年時代

1963年夏天,張貽明從安化縣一中高中部畢業了。不久,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字專業。他穿著一雙草鞋、一身破舊衣裳,告別了父母親,告別了養育他十多年的故鄉,風塵僕僕,來到武漢大學這座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決心要在這裡一展才華,把自己美麗的童年之夢變成活生生的現實。
武漢大學的幾年,張貽明幾乎天天打著赤腳。夏日,火爐武漢驕陽似火,大地生煙,張貽明的腳板經常燙起一個又一個水泡。對此,他全然不顧,一心撲在他心愛的專業上。只是,有一回他確實感到受了委屈,而且是有生以來最難忘的一次委屈:一批外國專家要來武漢大學參觀。在那個年代,能見到外國人是件頗新奇的事情,何況剛從山溝溝里出來的張貽明,壓根兒還不知道外國人是何模樣!他多么想和同學們一起見識見識啊!然而,正當全班集合的時候,班主任卻鄭重地通知他:“張貽明,你的衣服太破爛了,又沒有穿鞋,不要走了,以免造成不良影響。張貽明聽後,腦子頓時轟的一聲,全身猛地抽搐起來,兩行熱淚情不自禁地流到了腮前。然而;張貽明畢竟是條硬漢子,他趕忙用衣袖擦乾了眼淚,夾著幾本書,徑直向圖書館奔去……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自己超群的知識、超群的本領,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1970年初,張貽明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勞動鍛鍊,正式分配到湖南省計算技術研究所。

出版作品

“四人幫”垮台後,科學的春天來到了。此時的張貽明已經整整30歲。古人云:“三十而立。”張貽明心情沉重。在科學的征途上,雖然已初試鋒芒,但畢竟還沒有什麼成就。是自己的天份不夠?抑或方法不當?人到底要怎樣才能為民族、為國家作出較大的貢獻?為了尋求答案,張貽明和他妻子吳曼華一頭鑽進故紙堆里。夫妻倆斗嚴寒、戰酷暑,經歷多少個不眠之夜,廣泛蒐集古今中外科學家成長的資料,撰寫成《成功之路——漫話科學研究》。廣西人民出版社一位女編輯獨具慧眼,出版了這部著作,以後還連續再版了3次,在學術界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不久,張貽明的另一本著作《自學成才的科學家》也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發明獲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微機剛剛在中國大地上露面。此時,雖然西方文字早已電腦化,但古老的漢字卻還不能進入計算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真如一些權威人士所講的“漢字必須走西方拼音文字的道路”?張貽明苦苦思索著,反覆論證著。頓時,他心頭一亮,右手猛地往書桌上一擊:“對,進行漢字信息處理研究,既挽救祖國古老的漢字,又為自己的科研找一個突破口!”他幾乎要喊出聲來。
張貽明這一不尋常的決策,為他以後科研上的成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這以後,張貽明一頭扎進實驗室里,經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功夫不負有心人,1981年,終於研製成HCP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成功地在計算機上實現了漢字的輸入、輸出。這訊息一經公布,立即在全國引起轟動:香港著名計算機專家鮑漢威親自給張貽明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祝賀他的成功,並詢問是如何實現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外交部以及許多省市政府機關,都來購買這個系統,用以改善辦公條件。
1982年,這項成果通過了由湖南省科委主持的鑑定,專家們一致確認,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為此,湖南省政府由省長署名,特地給他頒發了嘉獎令。這是湖南最早的一項嘉獎令。不久,這項成果又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然而,由於莫明其妙的原因,這項成果又未能繼續深入研究下去而半途下馬。張貽明心冷了,也氣憤了。他由此得出結論:人生要做出成績,必須有舞台。

尋找舞台

一項出色的科研成果被人為地夭折,張貽明十分痛苦,十分惆悵。路啊,你究竟在何方?
1984年,張貽明帶著痛苦和惆悵,也帶著茫茫的希望,來到剛創辦的特區深圳。他租下幾間民房,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可是,不到一個星期,省長劉正急召他回湖南,說是省里決定成立軟體開發中心,叫他主持籌建工作。
此時的張貽明真是高興極了,他以為從此有了自己施展才幹的舞台。於是,很快退了場地,火速趕回故鄉,就任湖南省計算機軟體開發中心副主任。此後三年多的時間裡,張貽明嘔心瀝血,慘澹經營,終於白手起家,在廢墟上蓋起了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六層大樓,添置了汽車、計算機等價值100多萬元的辦公和科研設備,並開發出公共汽車管理系統、捲菸廠綜合管理系統等多項科研成果。軟體中心在省內外小有名氣,張貽明的心裡也掠過了絲絲甜意。他想,再乾幾年,在這個舞台上一定能演出精彩的好戲。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正當張貽明幹得開心的時候,他那葉生活的小舟再一次擱淺——1988年1月的一天,他剛和毛澤東的堂弟、湖南省科委副主任毛澤普海南考察歸來,就接到通知:軟體中心要和另一單位合併。
張貽明金色的夢又一次破滅。然而,這次他卻十分冷靜。痛定之後,他得出一個結論:“舞台雖然重要,但別人的舞台是靠不住的。別人的舞台,表演完了,叫你下來,你就得下來。只有自己親手搭起的舞台,才是堅固的。只要這個舞台不垮,你就可以盡情地把戲演下去。”
逼上梁山,張貽明只好歷盡艱辛,去搭自己的舞台。

創辦機構

1988年5月13日,已是副研究員的張貽明毅然丟掉端了十多年的鐵飯碗,停薪留職,創辦了湖南最早一批民辦科研機構——長沙黎明電腦研究所。
一介窮書生,要獨自創辦一家科研所,談何容易?當時,張貽明除了決心和知識外,別無長物。所有的全部積蓄,只有2000元存款。好不容易,在親友的資助下,湊足了5000元辦了營業執照,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帶著一名待業青年,背上一套洗漱用具來上班。餓了啃幾塊餅乾;倦了,將草蓆往地上一攤就呼呼入睡……張貽明永遠不會忘記,那個炎熱的中午。他跑了整整一上午業務,飢腸轆轆,來到一家麵粉館。一看牌價,每碗一元。想到自己資金所剩不多,便本能地退了出來。出得門來,環顧四周,實在買不到再廉價的飲食,於是又邁進了麵粉館的大門。正要伸手掏錢,卻又縮了回去。“不能,這樣花費太大了!”一個無形的聲音在提醒他。於是,堅定地走出店門,拐過一條街,買了一包速食麵裝進提包里。回到研究所,正好熱水瓶里沒有水,他只好將速食麵乾乾地咽進肚裡。
在張貽明最困難的時候,全國著名勞動模範五筆字型發明者王永民伸出了友誼之手:王永民委任他組建長沙辦事處並任主任,給以豐厚的報酬。同時,還委任他代表王永民進行國內專利轉讓,並總管南方地區五筆字型的推廣、培訓和產品銷售工作。第一筆專利轉讓,張貽明就為王永民賺回4萬元。王永民給他20%的報酬,其餘全部借給他作科研經費。
王永民無私的援助,使張貽明有了點本錢,得以開發自如己的產品,當年就獲得銷售金額30萬元,並上交了1萬元稅金。以後連續幾年,銷售額和稅金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長。小小的黎明電腦研究所已經成了氣候,張貽明在國內已小有名氣。

尋找市場

科研所要站住腳,必須有新產品。國營的這樣,民辦的更是這樣。新產品從哪裡來?張貽明認為,只能來自用戶,來自市場。
通過調查,張貽明了解到,市場上流行的打字機能輸出美觀多樣的漢字字型,在我國辦公自動化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它成本高,而且僅能打字。如果設法使普通微機也具有這種打字機的功能,那將是用戶極歡迎的事,也必將有廣泛的市場。於是,他潛心研製出黎明系列漢卡。這種高精度的字型檔漢卡,只要往計算機上一插,一台普通的微機就變成了中文打字機,其價格不到同類打字機的四分之一,原有的微機的功能又絲毫不受影響。在市場調查中,張貽明進一步了解到,用戶對計算機僅僅能處理漢字並不滿足,他們希望圖形、圖像(照片、指紋、數字、符號、幾何圖形)也能在計算機上輸入、輸出,能進行排版、隨意修改版式、自動制表。為了滿足用戶這些要求,張貽明又組織力量開發了黎明精密排印系統。這種系統集圖形和文字處理於一體,真正做到了圖文並茂。將它安裝在微機系統上,就可將原來的系統升級為一個理想的輕印刷系統。

科技研發

1989年,黎明系列漢卡問世。這套漢卡共有6種型號,為國內品種最全的漢卡。它採用國際字型點陣晶片精製,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檢驗,全部符合國家標準。
1990年,黎明系列電腦打字機開發成功。該系列產品包括8個型號。其方便適用的圖文混排功能,遠遠優於一般電腦打字機和桌面印刷系統,而價格則只有同類產品的二分之一,國內目前性能價格比最優的_種電腦打字設備。
1992年,黎明系列家用電腦批量上市。這套家用電腦,體積小巧、設計新穎,總重量僅2.5公斤,能直接運行所有PC軟體及遊戲、教學軟體,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家用電腦之一。
1992年,黎明系列光電顯示牌誕生。這種產品,採用進口高亮度發光二極體模組製成,具有24種基本移動方式,適用於戶內外全天候顯示,為國內最優秀的光電顯示設備之一。
1992年,黎明精密照排系統投放市場。這一系統具有20多種字型,無級字號,編輯排版即打即得,八開幅面高精度照排,為國內一種理想的經濟適用的照排工具。
1993年初,黎明漢字王亮相。這一系統在微機控制下,採用漢字分塊輸出技術,能生成小如芝麻,大若樓房的26種字型的漢字、12種西文字型及特殊圖形符號,並具有高度保真、邊緣無鋸齒、無折線等特點。它的問世,有效地彌補了過去電腦桌面印刷系統、電子出版系統對大字、巨字處理功能的不足,使世界文字印刷處理,無論巨細,從此徹底實現了電腦化。這一具有世界意義的成果,在《電子商報》首次披露以後,立即在我國新聞界引起了強烈的轟動。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湖南日報》、 《科學晚報》、《電腦報》、《中國科學報》等新聞媒介都先後作了報導。從此,詢問信、訂購單以及要求經銷的函件、傳真、電話像雪片似地飛向“黎明”。可以充分肯定,黎明漢字王一定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隨後,張貽明又開發了雕刻機。成立了黎明藝術家園和黎明藝術雕刻公司,雕刻了引起轟動的石刻《清明上河圖》、《紅樓夢》等。張貽明教授還成立了湖南秦漢桃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立足文化對安化秦漢桃源、青雲洞、天鵝島等景區進行開發。

鐘情文化

功成於科研開發的張貽明,對梅山文化情有獨鐘,著手了七大課題的研究:毛澤東早期思想形成與梅山文化對其影響、蚩尤部落棲息地——梅山文化發祥地研究、屈原在梅山地區行為足跡及作品創作地點研究、秦漢桃源在安化梅山——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新考、梅山地區儒家文化人才群與湖湘文化研究、歷史上最早的和諧文化創造者——梅鋗與梅山獨立王國、湖南出土商周青銅器來源剖析。
2007年9月2日,張貽明教授破譯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地在湖南安化達坳村,引起媒體轟動。2008年11月4日《“桃花源”在安化?》一文在《長沙晚報》見報後,引起了境內外廣泛關注。新加坡星島日報》、《鳳凰網》、《中國新聞網》、《湖南線上》、《新浪網》等七十幾家報刊網站及眾多個人部落格相互轉載;香港明報》等多家報紙或原文轉發或重新采寫並重做標題:香港《明報》標題為《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桃花源》、《揚州日報》標題為《這裡就是“桃花源”》、《黑龍江日報》和《生活報》標題為《“桃花源”在湖南安化?》。

成就及榮譽

張貽明嘔心瀝血數十年,是黎明漢字王的發明者,黎明系列漢卡、黎明系列電腦打字機、黎明系列家用電腦、黎明系列光電顯示牌、黎明精密照排系統、黎明雕刻機等的研發者,人民大會堂河南廳《甲骨文》、《少林寺》、《洛神賦》、《清明上河圖》、《小浪底水電站》壁刻和全本《紅樓夢》石刻等的雕刻者,《桃花源記》原型地的發現者,“毛澤東早期思想形成與梅山文化對其影響”、“蚩尤部落棲息地——梅山文化發祥地研究”、“屈原在梅山地區行為足跡及作品創作地點研究”、“秦漢桃源在安化梅山——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新考”、“梅山地區儒家文化人才群與湖湘文化研究”、“歷史上最早的和諧文化創造者——梅鋗與梅山獨立王國”、“湖南出土商周青銅器來源剖析”七大梅山文化研究成果的擁有者。
張貽明研製成功的HCP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曾經榮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個人作品

《成功之路——漫話科學研究》、《自學成才的科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