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表集

張表集

表集:簡稱張表,因有集市故稱“張表集”,也有雲南大理太和城的少數民族“女子”呼之為“張母集(起源於彝族人的傳說-張天師張無咎的妻妾們曾在該村為張天師用黑蛇煉製丹藥,張天師服用後,差點沒亡故;張天師驅趕走所有妻妾:“都到集市上去賣東西!”有固定日期賣東西的,才叫集)”。它是中國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張表鄉下轄村莊。是國家優質糧棉產區和重要農耕區。郵編:274922(現在),274921(原來);區號:0530.行政區代碼:3717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表集
  • 外文名:Zhang Biao Ji
  • 讀音:Zhāng Biǎo Jí
  • 隸屬:山東省巨野縣張表鄉
  • 記載:《巨野縣誌
村情村貌,區位,地形,交通,經貿,教育,歷史沿革,人口狀況,主要特產,民間藝術,

村情村貌

區位

張表集作為張表鄉黨委、政府辦公駐地,人口稠密,交往頻繁,是張表鄉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貿易交流中心,是國家優質糧棉產區、重要的農耕區。
張表張表

地形

張表地處魯西南,屬華北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區內都是平原,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業。

交通

張表集東臨王平坊鄉,西接定陶孟海鎮,北鄰龍堌鎮,南靠柳林鎮,公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便利。
張表集張表集

經貿

張表集經濟比較發達,貿易興隆,每逢四、九為集,是重要的物品集散之地。

教育

該村教育十分發達,既有公辦中學、國小,還有私立學校,教育教學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夏王時期,稱“張表邑”,興集市,用於交換貨物。
周武王時期,出現簡易貨幣:五當錢。
秦始皇時,張表集興起了一種小篆官幣,經濟初見起色。
王莽新朝時期,在張表集開始流通“五銖錢(形狀很像清錢)”。
北宋仁宗皇帝時期,勾欄院興起,紙幣-交子開始流通,張表集市上開始出現戲班、雜技團,為張表增添了幾分文化氣息。
有了漂亮的女戲子們,吸引了不少無業男青年遷居該村,該村規模漸大。張表之名,始入世界黃頁。
……
明朝洪武四年,設張表里,里長駐地張表集。
張表張表
清朝雍正元年,設定張表保,隸屬第三鄉,保長駐地張表集。
中華民國元年,張表保隸屬於柳林區。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第一行政公署在張表集設定張表鄉,隸屬第五區。
1949年5月,張表鄉改屬柳林區。
1958年9月,張表鄉改稱張表集大隊(因為窮,降級),屬柳林公社管轄,駐地張表集。
1978年12月13日,中共張表工委張表公社同時在該村成立。
1983年4月29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張表集成立張表鄉

人口狀況

區內常住人口4235人,人口的是王姓
張表集張表集
王姓外,還有如下姓氏:張、劉、石、汪、時、謝、呂、徐、孫、馮、陳、馬、姚、宋、卜等。現在,隨著異地跨區婚姻的興起,這個村開始出現少數民族姓氏的女子(如:滿族“愛新覺羅氏”,簡化為“愛”或“愛新”;蒙古族“塔吉拉氏”,簡寫為“塔拉”或“塔吉”或“塔其”),不統計在內,畢竟,女子的智力遠遠落後於男人,這就應了一部電影名:《男人是天!》。

主要特產

魯西黃牛、青山羊、燒烤、扒(pa)鴨、紅燒豬肉、米線(可能是雲南彝族女子帶來的手藝)、羊羔肉(好像是新疆維吾爾族女子帶來的手藝)、壯饃(好像是雲南白族女子帶來的手藝)、紅三刀(一種帶甜味的糕點)、烤地瓜、小磨香油、油餅。
張表集張表集

民間藝術

該村民間藝術十分繁榮,如:書法、繪畫、武術、剪紙、雕塑、刺繡等,歷史悠久,名人行家輩出。同時,該村的數學專家、考古專家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