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宇

張衡宇

張衡宇,1907出生,1942犧牲,軍人,字衡宇,小名為善,山西忻縣人。解放後,其遺體安葬於河北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基本介紹

  • 本名:張衡宇
  • 字號:字衡宇
  • 出生時間:1907
  • 去世時間:1942
生平事跡,歷史評價,安葬墓地,

生平事跡

1907年生。出生在紳士家庭。有兩個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偌大家產等著他接班。張衡宇7歲入本村學堂讀書,11歲入忻縣高級國小,13歲入忻縣中學。1925年全省成績第一,考入太原進山高級中學,1928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在進步教授和同學的影響下,受到馬列主義的教育。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參加李舜琴領導的“鏖爾讀書會”,並成為領導人之一。畢業後,毅然背棄封建家庭,休掉包辦婚姻,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到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任教,後回到太原第一中學任教,並任中共太原教聯黨組成員,分管組織工作。他經常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先後擔任過七師“讀書會”和“太原教師聯合會”等進步組織的領導工作。任教期間,他親自編寫進步教材,組織學生參加政治活動,積極宣傳馬列主義和抗日救國思想。
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21日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閻政府軍務處處長傅鵬海南肖村人)曾以老鄉名義先後數次寫信,讓他悔過自新,說只要他不再參加革命活動就給他自由。張衡宇把信撕的粉碎說:“我不要這樣的自由,我一定要把革命搞成功。”他的家人想方設法營救,家人讓他8歲的女兒去信勸他。他在回信中寫道:“愛琴女兒,你給我的來信,我很喜歡。你在信上說要我給國家辦大事,你所說的國家是國民黨統治的國家,我要辦的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讓你與佃戶的女兒享受一樣的待遇,解放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這難道不是大事嗎?”他的父親讀完信後,十分生氣地說:“我供你上學念書,只盼望著有一天你能升官發財,為張家光宗耀祖,可你畢業後,第一休妻,第二共產,我這么個大家業你共產給誰呀?你念書都念成書呆子了!”
張衡宇經受了各種酷刑,堅貞不屈。他視監獄為鍛鍊革命意志的學校,在獄中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修世界語,給難友們講解中國歷史和馬列主義知識,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與敵人鬥爭,曾先後三次絕食,要求出獄抗日。“度過了四年鐵窗生涯。1937年7月抗戰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他得以出獄。隨被組織安排到中共北方局軍委工作。旋任洪趙特委,10月,升任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秘書主任,黨團書記,主持常務工作。在工作中,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政策,十分準確地掌握對國民黨既團結、又鬥爭的原則,對當時的政權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與當時的楊秀峰,岳一峰被譽為“北方局三君子”。
1940年晉南事變時,他和徐榮迅速完成了向太岳區轉移兵員和物資的任務。避免了較大損失。後組織上調他去北方局黨校任黨校中國歷史教員。講述中國歷史,他兢兢業業,深入淺出,講解的生動具體,頗受學員歡迎。
1941年,北方局政權部成立,他兼任秘書(相當於今秘書長),在楊尚昆領導下工作,他嘔心瀝血,積極工作,不但用馬列主義思想指導政權建設,並經常撰文發表於《黨的生活》和《新華日報》上,對太行區政權建設有卓著的理論貢獻。同年秋,北方局調查研究室成立,他任秘書。他多次深入基層調研,並將調研成果發表在《調查研究》專刊上。
1942年5月,日軍掃蕩太行山區,張衡宇深入遼(今左權)農村,協助地方工作,掩護民眾轉移,相機打擊敵人。6月6日,在轉移時,張衡宇發現一勤務員受傷沒有轉移出來,立即不顧一切返回原地,背起勤務員轉移。天漸漸亮了,突然遭遇搜山的日軍,他將勤務員隱蔽起來,掏出手槍向日軍射擊,吸引日軍離去,不幸中彈犧牲于山西省遼縣大山中,時年35歲。

歷史評價

在追悼會上,他的戰友評價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他都始終如一地認真學習和研究革命理論,善於思考問題,力求進步。他工作認真思考,待人誠懇而又和藹可親,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不愧為我黨的好兒子。”

安葬墓地

解放後,其遺體安葬於河北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太行人民懷著十分敬重的心情,選址半年,在石門村北精心修造了晉冀魯豫抗戰殉國烈士公墓,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在此葬有左權將軍、冀南銀行行長高捷成、《新華日報》社社長何雲、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秘書張衡宇、冀南銀行第二任行長賴勤及其夫人、朝鮮義勇軍領導人陳光華和石鼎等8位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