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泉

張蘇泉

張蘇泉,遼寧莊河人,是國民黨特種部隊培養出來的年輕軍官,當他出道的時候,國軍已經兵敗如山倒,逃向大海中的孤島——台灣,韓戰的爆發,美國對太平洋地區的插手,使國民黨苟安偏遠之地,屢次興風作浪,企圖反攻大陸,無奈流水落花春去也。張蘇泉奉命前往滇緬地區,訓練撤退到那裡的國軍殘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緬軍的猛烈夾擊之下,國軍殘部潰不成軍,多數人撤到台灣,少數人留在當地,張蘇泉留下來了,他和萊莫山土司的後裔坤沙(漢名張奇夫)結成莫逆,開始了縱橫天下的毒梟生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蘇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省莊河
  • 出生日期:1930年
  • 逝世日期:2011年6月3日
早期經歷,人生經歷,

早期經歷

張蘇泉金三角毒王坤沙之參謀長,1930年生遼寧省莊河人。
張蘇泉(撣文名falang)張蘇泉(撣文名falang)

人生經歷

1948年畢業於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屬黃埔第20期。
右一為張蘇泉、右二為坤沙右一為張蘇泉、右二為坤沙
據四川廣元籍作家鄧賢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九章《理想之光》第52至第53段記載:張蘇泉生於1927年。(因為,公元1982年元月21日,滿星疊,撣邦聯合革命軍總參謀長張蘇泉過生日,時年五十五歲。民間稱“小花甲”。但是張蘇泉並不張揚,也不大肆操辦,只是按照中國人習慣,親朋好友和老部下老戰友聚一聚,擺幾桌酒菜,熱鬧一番,湊個人氣。然而,公元1982年元月21日八點半左右,數十輛軋軋行進的裝甲車和坦克,以及大批戴鋼盔的黑色士兵出現在滿星疊四周山頭上。一場由國際社會和政府聯合發起對金三角最大的販毒集團進行一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圍剿。戰鬥精心安排在張蘇泉過生日之際,為的是將大毒梟們一網打盡。張蘇泉的生日酒席當然沒能吃得成。)
1949年撤到台灣。
國民革命軍於1958年成立特戰第一總隊(專門執行[七分敵後抗暴]任務)張蘇泉為特戰總隊中的一名軍官,順便講一下國民革命軍的特戰總隊是隸屬於國防部的特殊單位,由作戰次長室統籌組成,名義上雖然是屬於國民革命軍陸軍總部管轄,但是實際上是歸當時的國防部長蔣經國所指揮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的首任司令為易瑾中將,(1911-1996)(其後任首任國防部會議特種作戰部隊指揮部中將指揮官,於1996年1月1日病逝,享年85歲。易瑾中將就是曾參加過淞滬和南京保衛戰的著名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3團的一名營長。)第1特戰總隊隊長為夏超將軍。
1959年,第1特戰總隊隊長夏超奉蔣經國指示率全隊1200人增援滇緬孤軍,搭乘C-46運輸機途經泰國抵達孟帕寮機場,張蘇泉隨之來到金三角。由於緬甸政府的抗議和美國的壓力大部分第1特戰總隊隊員於1961年國雷行動(取蔣經國之“國”及CIA台北站站長雷克萊恩之“雷”)中撤退回台,但張蘇泉沒有走,而是繼續留在緬甸。
據張蘇泉說是志願留下的,不過台灣軍方30年一直開餉給其在台的親人,1989年滿60歲退役時還授予上校軍銜。從這方面來看並不完全是個人行為。
從1961至1963年的則一段時間裡張蘇泉曾任原殘軍副總指揮兼第1軍軍長呂維英所組建的“110特種部隊”(其實就是僱傭軍)的參謀長。但寮國政治勢力變幻不定,這支僱傭兵部隊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呂維英獨自去了泰國,張蘇泉便成為了這支殘破不堪小隊伍的首領。
1963年他結識坤沙,具有豐富的亞熱帶地區叢林作戰經驗的張蘇泉很快便成為坤沙軍的參謀長,為坤沙訓練軍隊,指揮戰鬥,戰勝了緬泰政府軍的數十次圍剿。
據四川廣元籍作家鄧賢所著《流浪金三角》第二十章《末路英雄》記載:張蘇泉曾經是坤沙的上司。他們在1963年之前就認識多年。那時,坤沙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在緬甸北部招募的部隊。張蘇泉作為黃埔嫡系學歷的軍官被派遣到緬甸北部時,軍銜和職務都比坤沙高,而且張蘇泉還以上司的身份率領坤沙戰鬥。至於後來,國民黨軍受國際壓力撤離中南半島,坤沙則組建了自己的民族武裝。(另外,軍長呂維英拉起來的一支隊伍,後來稱“110特種部隊”,團長是張蘇泉,參謀長梁中英。等到1963年,“110特種部隊”在一處沒有地名的河谷遭遇另一支人數更多的當地武裝包圍,突然有人高喊張蘇泉的名字,不是用陌生的緬語或者撣語,而是道地的漢語。那支隊伍的領袖不是別人,正是他從前的部下坤沙。)
1969年坤沙被政府軍誘捕,張蘇泉為救坤沙綁架了兩名援緬的蘇聯醫生,並召開了記者招待會,透露人質的處境,引起國際輿論對前蘇聯人道主義政策的指責。前蘇聯遂與緬甸政府交涉,迫於國際社會輿論緬甸改監禁為軟禁坤沙。
1976年在張蘇泉的精心策劃和安排下,坤沙從仰光逃脫回到了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地區。
坤沙出獄後,採納張蘇泉建議,將撣邦聯合革命軍總部秘密遷往金三角南部滿星疊。
坤沙在滿星疊住了十幾年,把這座深山野谷變成世界著名的毒品王國的心臟。他在這裡控制了大部分金三角地區,隊伍多達三萬餘人,甚至還有先進的美制防空飛彈。張蘇泉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在泰緬邊區左衝右突,最終使這支撣邦武裝在九十年代發展成為緬甸國內最大的一支反政府武裝,在國際國內造成廣泛的影響。
張蘇泉騎馬 1987 香港導演:翁維銓張蘇泉騎馬 1987 香港導演:翁維銓
1996年因撣族人的排漢運動(撣邦的大部分權力都掌握在漢人手裡)導致內部分裂迫使坤沙和張蘇泉向緬甸政府投誠。隨坤沙投降緬甸政府後,張蘇泉在仰光向政府承包了一間電影院,隔壁經營一間可容納數百人的中式餐廳,餐廳旁空地上搭建茅屋而居,過著退隱江湖的晚年.
張蘇泉(遼寧莊河人)於2011年6月3日於曼谷去世,享年84歲。2011年6月7日,撣邦先驅報曾經刊登了張蘇泉在仰光病逝的訊息,此報導被廣泛引用,但2011年7月6日,撣邦先驅報對此進行更正,聲明早前報導有誤,張蘇泉不在仰光而是在曼谷病逝,該報導說與坤沙不同,張蘇泉不在美國和泰國通輯的黑名單上,還說張蘇泉病逝前訪問過他的家鄉中國東北。
縱觀坤沙的興衰張蘇泉的功勞最大,那么這位精明強悍的張蘇泉先生,既非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也看不出與坤沙有任何淵源,卻突然之間冒出,而且全無條件的全力輔佐坤沙,百般效忠,它的身份如何,也頗因人懷疑?
由於金三角是國民黨反攻大陸重要的棋子,也是收集大陸內地情報最佳的管道,而擁有龐大馬幫勢力的坤沙則是確保這個管道得以暢通的力量,因此國民黨政府曾於1969年委託坤沙擔任「華僑協會聯合會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委員」。
眾多資料顯示國民黨在拉攏和利用坤沙,可以說張蘇泉既幫了坤沙也完成了國民黨所交給的任務。
張蘇泉
他和坤沙結識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1961年,國民黨殘軍第二次撤退台灣時,他留了下來,作為僱傭軍在當地紮根,在一次潰敗時結識了坤沙,並投身其中。
張蘇泉
坤沙被政府監禁後,張蘇泉一方面積極武裝力量,同時積極營救坤沙。
為了向緬政府施加壓力以解救坤沙,張蘇泉派出特工小組,於1973年4月16日緬甸“潑水節”期間,在撣邦首府東枝綁架了兩名蘇聯醫生貝柯密斯基和維諾格達道夫。
然而,蘇聯人反應並沒有張蘇泉預期的那樣強烈。緬甸政府採取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對張蘇泉進行軍事打擊,但也未能救出人質。
雙方僵持到了1974年。
張蘇泉搞的兩個人質“粘”在了手上,後來他通過秘密的渠道,請動了當時的泰國陸軍參謀長江薩·差瑪南(70年代後曾任泰國總理)居中斡旋,並且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外界宣布自己手中掌握的蘇聯人質。在國際輿論的關注下,事情最後總算有了結果。
1974年5月,江薩上將親自乘坐直升飛機至張蘇泉在泰國邊境的據點,接走了已經關押一年有餘的兩個蘇聯人,交給了蘇聯駐曼谷大使館。
緬甸政府在保全了面子的前提下,於1974年9月7日釋放了坤沙
坤沙被釋放後,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準離開。後來,又遷徙到了瓦城。
1976年2月7日,在“參謀長”一次精心策劃安排下,一輛美式吉普車,載著經過化裝的坤沙及張蘇泉的特別行動小組駛出了瓦城。
張蘇泉
7年後,坤沙又回到了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地區。
不久,坤沙採取了張蘇泉的建議,將人馬拉到當時泰國軍警無法顧及的北部邊境地區。當時,泰國邊境地區由於有泰共的小股武裝活動,所以坤沙在與泰國有關方面達成反共防共的協定後,坤沙部的駐留得到了一定的“合法性”。
坤沙“撣族革命軍”,當時約近4000人,指揮部設在了一個叫滿星疊的小鎮。
這是一個距離緬甸邊境不到8公里的村子,有273戶人家,1600多人。在離滿星疊不遠的其它七八個寨子,也同時駐紮著坤沙的其它的部隊。滿星疊在一個山谷中,長3公里,寬1.5公里,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水源豐富,森林密布,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張蘇泉
1978年,越南軍隊入侵高棉,一直處於友好關係的泰柬兩國,有了共同的危機感。由於“民柬”於1979年退入山林,政權由越南與韓桑林控制,對泰國就更加不利。於是,泰國軍方關注的重點是與高棉接壤的東部邊境,對於北部地區,企圖利用國民黨三、五軍與坤沙部來保土安民,防止外患。這給坤沙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
他迅速發展了起來。
據聯合國資料統計,1949年金三角鴉片生產只有三十七噸,到六十年代末期,金三角鴉片產量劇增至一千噸,至九十年代,鴉片生產已經創紀錄地超過二千五百噸,海洛因產量達二百五十噸之多,占世界鴉片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坤沙集團每年走私海洛因就占世界海洛因的百分之六十。
坤沙集團甚至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品牌——著名的四號海洛因“雙獅踏地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