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蔭洲

張蔭洲

張蔭洲,別名司馬仲子,字子祥,號若鞏,室名靜思軒。男,漢族,籍貫山東煙臺,1938年2月生於山東福山。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工篆、隸,書作古拙縱逸。亦擅篆刻。兼作版畫。90年代入書法界。主持天津大學工會小報編輯工作約八年,寫過專訪、報導等。任天津大學工會宣傳部長,編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職工美術研究會理事,天津市高等學校書法研究會秘書長,天津大學實驗師。作品及辭條編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蔭洲
  • 別名:別名司馬仲子,字子祥,號若鞏,室名靜思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福山
  • 出生日期:1938年2月
  • 畢業院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性別:男
個人經歷,人物軼事,作品賞析,

個人經歷

1956年工作,1962年至1964年參加天津-廣東、天津-四川版畫聯展,並參加函授大學中文系聽課。開始寫詩歌。1964年至1965年在唐山地區參加“社教”。1970年後工廠勞動,“文革”後參與軍工科研工作,1980年轉天大高分子專業。入中科院管理幹部學院學習管理科學與決策學。

人物軼事

2008年金秋十月,在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的展覽大廳里,舉辦了“張蔭洲書畫展”。展覽期間,學生和教師們來了,校領導老同事、老朋友們來了,許多書畫愛好者也都聞訊趕來。張蔭洲激動地說,在古稀之年,學校為我舉辦這樣一個展覽,若是30年前,做夢也不敢想啊!改革開放不僅使我的生活富裕了,還為我在藝術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張蔭洲
張蔭洲從小喜歡寫寫畫畫,理想是考入美院。可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1956年,他國中畢業,經考試,進入天津大學化工系化學實驗室當了一名實驗員。雖然他的本職工作與藝術毫無聯繫,可他依然無法割捨對藝術的喜愛,常利用業餘時間悄悄學畫,還主動承擔起實驗室操作范畫的繪製工作,深得同事好評。而且他還堅持習書,遍臨真、草、隸、篆各體。1959年,他參加了天津市職工版畫組,利用公休日學習版畫。之後不久,社會上便開始了“四清”、“文革”等一系列的政治運動。那期間,領導偶爾也會讓“能寫會畫”的張蔭洲去完成臨時的“宣傳”任務,但那些與他心馳神往的藝術相去甚遠,他只能躲在家裡悄悄地過書畫癮。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帶來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張蔭洲親身感受到政治環境寬鬆了,文化環境也寬鬆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無須再遮遮掩掩。1985年,他被調到天津大學工會宣傳部,負責校報及學校的書畫研究會工作,這是他人生命運的一次大轉變,他終於可以從事與藝術有關的工作了。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他的臉上依然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說,那真是幸福啊!幸福得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描述。對於我來說,能把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起來,就是最大的幸福!
張蔭洲
那一時期,學校青年教師板書較差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也常有學生向校方反映,負責校書畫研究會工作的張蔭洲和同事們商定,決定開展“青年教師板書、硬筆書法展示活動”。校書畫研究會還組織了青年教師板書培訓班,請了一些專業的書法人士到學校講座。這一活動不只吸引了年輕的教師們踴躍參加,許多老教師也紛紛拿出自己當年的教案參加展示,給了年輕教師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天津大學的“青年教師板書、硬筆書法展示活動”當時在全天津市都引起了反響,許多高校都派人到天大學習取經。可以說,通過那次活動讓整個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師的板書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天津大學書畫研究會工作期間,張蔭洲也有了很多向書畫名家學習的機會,特別是在書法方面,得到了不少名家的指點,使他的書法技藝不斷提高,多次參加各級書法展並獲獎。1987年,他被推舉為天津市高等院校書法研究會秘書長,在領導和各方面的支持下,天津市高校教職員工的書法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辦展覽、開講座、搞研討,他忙得不亦樂乎。由此,他獲得了天津市社聯工作積極分子獎。他連續三屆參加全國現代刻字藝術展,還參加了天津書協負責的黃崖關長城楹聯堂的刻字工作。1997年,他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便有人尊稱他為“書法家”。他連連擺手,說不敢當不敢當。人家說,您都是中國書協會員了,當然可以稱“家”。他說,我就是一個書畫愛好者,學識和功力距離“家”還差遠了,學而知不足啊!
張蔭洲
多年來,他不僅拜師學藝,還買了許多字帖、畫冊、書畫專著,向書本求教。他說,中華書畫藝術博大精深,我是永遠不要“畢業證”的學生。隨著書畫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向他求教的書畫愛好者越來越多。他很願意把自己的一些感悟、體會、見解說出來,寫出來,給人以啟示。他認為,幫助是互相的,學習也是互相的,而且,教是對學的極大促進。若想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迫使著你去讀書、練功。
上個世紀90年代,天津大學有的學科為本科生開設了書法選修課,張蔭洲應邀為學生講授書法。他把書法藝術講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一個學期的選修課結束了,許多學生已經不只滿足於拿到學分,而是被書法藝術的魅力深深吸引,自發成立了“書法興趣小組”,請張老師繼續輔導。他說,當看到一期課程結束,有50多名學生愛上了書法,我心裡特別高興。我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最高獎賞!他為本科生講授書法從1992年開始,一直講到1998年退休。這期間,他還多次為來華訪問的外國教師代表團和來天大短期學習的外國學生講授書法,他曾把一個“書”字用金文、篆書、隸書、漢簡、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不同書體寫出來,令外國教師和學生大呼神奇,對中國文化讚嘆不已。授課結束,他還送給每人一件書法作品,他覺得,他們每個人帶走的是中國書法的“種子”,能夠讓更多的外國朋友認識中國書法,了解中國書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退休10年,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退休教職員工學習書法上面,給老年朋友們講書法知識、傳授書法技巧、指導書法練習,而且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朋友勸他說,您把工夫都耽誤在別人身上,自己就沒有時間鑽研書畫了。他說,我從來也沒想過要成名成家,更不想用自己的字畫去換錢,我知道書畫能給人帶來的快樂,讓老年朋友和我一起快樂,就是我的幸福。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