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蓬舟(1904年——1991年)原名映璧,四川成都人。民國時期《大公報》戰地記者、編輯,已故近現代文化界名人、著名文史家、“南京美社”創始人兼書記、薛濤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等職。早年從事文學、新聞、攝影和教育工作,大革命時期投筆從戎,參加東征。
人物生平
1936年進入上海《大公報》做編輯,記者工作,從此紮根《大公報》,發表了許多著名文章。
抗日戰爭前線,張蓬舟出生入死深入前線。特別是在淞滬戰爭期間,他深入前線,從虹橋事件開始即參與報導,並寫下52篇上海戰場報導並拍攝大量照片,反應了上海戰士浴血抗日事跡,並以“楊記”為筆名寫出《上海之戰><滬戰實錄》等書,名噪一時。
1939年採訪華南六省,,寫出《南站場之旅》一書。40年代主編《中國大勢》《中國要覽》等書。
解放後,其主編的《人民手冊》一書為當時頗具影響的工具書。離休後,協助王芸生老先生修訂《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一書。迄止王芸生逝世已完成七卷。所余由張蓬舟完成第八卷續編。
1957年末,擔任全國政協長常的《大公報》社長王芸生,曹谷冰等決定攥寫大公報史,張蓬舟先後到漢口,重慶,上海,桂林,香港等地,收集完整報刊,在北京的《大公報》的資料室里,才真正有了一套完整的《大公報》。
文革初期,為保存那套完好的《大公報》,張蓬舟再次挺身而出。他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好好保護這套完整的舊報紙。
張蓬舟畢生研究唐代女詩人薛濤。生前擔任薛濤研究會名譽理事長。編制《薛濤詩箋》。
1991年5月8日,張蓬舟於北京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