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榮

張茂榮

張茂榮,字華圃,號梓堂。1943年出生於博山西關街,早年就讀於淄博一中,畢業後考入淄博陶瓷專科學校。淄博市政協委員,博山區政協常委,博山區文化建設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高級工藝美術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茂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美術師,簡歷,擅長制硯,文石盆景,昆明學院,

美術師

簡歷

因“文革”動亂、或因出身牽絆,輾轉幾個單位後,於2003年從淄博美術琉璃廠退休。命運的坎坷沒能使這位普通的藝人沉寂,而是以他全部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藝術的學習和實踐中去,對書畫、篆刻、史料、人文、陶瓷、琉璃、寫作、掌故等各個文化藝術門類都有深入的探究和建樹,成績不凡,眾口皆碑,成為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先生青年時期即投身我國著名篆刻家錢君陶先生門下學習篆刻,臨習篆隸,追摹秦漢,討究制式,窺探源流,並與印界名流切磋交流。在篆刻的古為今用方面大膽嘗試,勇於開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朴茂雄渾、中和嚴整的印風,其水平得到了我國老一輩書畫篆刻家的肯定。作品和專業論述在全國各種專業刊物上刊載。在2003年山東省首屆篆刻展時,與陳左黃徐葉翎等先生同被列為特邀顧問參展,從而進入老一輩著名篆刻家之列。先生的書法恪守傳統,廣為涉獵,雖以篆隸守家,而真行草書各盡精能,隨意揮灑,涉筆成趣。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為行內業外所樂道。人以收藏其墨跡為寶,家鄉的山水勝境之間多處留有先生遺筆,既為境色添錦,也為人文彰彩。
圖片來自昆明學院官網圖片來自昆明學院官網

擅長制硯

制硯在淄博有著悠久的傳統,歷代文人視制硯玩硯為時尚。先生既曾是專業也為愛好,在硯文化的研習傳播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創作的作品流傳於國內外,尤其經舒同、啟功費新我等國內大家的收藏宣傳後,提高了淄硯的品位。他所發表的各類論述硯石的文章,在強調硯能表情達意、寄託情懷的同時,對選材、制式、銘文各方面都有具體論著,把淄硯由宋代以來的賞玩風尚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石盆景

先生還是博山區文石盆景協會發起人之一。他歷史地、多方位地對文石盆景賞玩現象進行了研究,並作為一種文化傳統予以關注和指導,曾先後在《人民日報》等多家報刊介紹博山文石。在博山文石從文人賞玩到發展成為地方文化產業的整個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功不可沒。
先生既有學究的嚴謹,也有才人的情懷。博覽群書,強於記聞,有感而發,信筆成章。小說、散文、雜文、筆記,文風清麗,膾炙人口;史料、論文、匡謬、指疵,有理有據,令人誠服。幾十年來,數百篇文章發表於各類書刊報端,見證了我國文化藝術的歷史和發展。在家鄉,首開文革以來孫廷銓趙執信等先賢研究報導的先河,增加了博山作為齊魯名城的人文含量。2003年《博山散記》的出版發行,更是成為淄博人民的一道精神快餐,閱讀欣賞之餘,無不為其淵博的知識和謹嚴的考據所折服。正當先生著手籌備結集出版他的書畫篆刻作品集時,死神卻悄然奪走了他的生命,使我們文化界蒙受了一大損失,也使我們再次認知了生命的短暫和現實的殘酷。先生走了,帶著他的直諫、執著、善良與清貧。“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冷案孤燈,音容不再,刀驅石裂、鏗聲逝然。然而他的名字卻永遠載入了山城文化發展的史冊,一如歷代的那些先輩們。

昆明學院

張茂榮,男,漢族,雲南昆明人,大學本科,工學學士,中共黨員。自動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分管自機學院學生管理及畢業生就業工作。曾獲昆明市先進教育工作者及雲南省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長期從事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學生管理及畢業生就業工作,具有較豐富的工作經驗,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努力做好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