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光電技術學院教授)

張翔(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光電技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翔,男,教授,生於1976年9月。2006.0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翔
  • 外文名:XiangZhang
  • 別名:布拉格之春
  • 出生日期:1976年9月
  • 職業: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光電技術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在研項目,完成項目,學術專著,代表論文,中國發明專利,

人物經歷

2006.06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自2009年7月開始在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作為項目主研人員參加一項國家863高技術計畫課題“微波光子檢測器及光無線融合技術關鍵問題研究”;2010年,作為項目負責人申請的一項固體雷射器光束淨化研究課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

研究方向

光電信息處理技術。

主要貢獻

目前在自適應光學、雷射光束波前校正與控制、光束淨化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近年來以主要參與和完成者身份參加了3項國家863高技術計畫(雷射光束淨化技術相關)的研究並結題。已在中外文核心期刊及以上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目前已被SCI/EI檢索3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並且均已獲得實質性授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雷射物理與雷射技術、光電探測技術、自適應光學光束模式控制等。現任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光電技術學院教授,美國IEEE會員。

在研項目

1.“高功率雷射器諧振腔內像差擾動對模式特性影響及光束淨化研究” ,第47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項目負責人,2010.9月起。
2.“基於光與無線融合的微波光子探測關鍵技術研究”,國家863高技術計畫項目,第二主研人,2009.9月起。
3.“三網融合圖像通信系統研究”,橫向課題(為與深圳百特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科研項目),第二主研人,2011.8月起。
走訪走訪
4.高功率固體雷射器腔內像差擾動對模式結構影響及光束特性控制,2012四川省教育廳項目),項目負責人,2012.06月起。
5.高功率雷射器像差擾動對光場結構影響及模式特性控制,成都信息工程學院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科研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2012.05月起。

完成項目

[1]. 2002.07~2003.07,“光束淨化技術研究”;國家863高技術計畫。(863-802專題)已結題,第二主研人。
[2]. 2003.09~2004.09,“光束淨化技術研究”;國家863高技術計畫。(863-802專題)已結題,第二主研人。
[3]. 2004.11~2006.11,“光束淨化技術研究”; 國家863高技術計畫。(863-802專題)已結題,第二主研人。
[4]. 2005.08~2006.08,國家863高技術計畫863-802專題:“千瓦級高功率固體雷射器腔內自適應光束淨化技術研究”, 第三主研人。負責前期文獻調研和相關物理模型的數值仿真計算(課題為中科院光電所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合作項目)。
[5].“高階非線性異向介質中光的異常調製不穩定性研究”,2010年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第四主研人。2012.06月完成。
[6]. 2006.9~2009.9月,院引進人才科研啟動項目:“非穩雷射諧振腔的數值仿真與腔內光束淨化技術研究 ”。已結題,項目負責人。結題等級考核為“優秀”。
[7]. 2010年校選科研項目:“固體雷射器諧振腔內像差擾差動對輸出光束質量的影響分析” ,項目負責人。結題等級考核為“優秀”。 2011.12月完成。

學術專著

光電信息技術實驗及套用教程,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第3作者)。

代表論文

腔內像差擾動對正支共焦腔模式的影響及腔內像差校正, 中國雷射, Vol.35, Supp.1, March, 2008.(核心期刊/EI,第1作者)。
全固態Nd:YAG雷射器熱效應及輸出光束波前像差分析,光學學報,Vol.30, No.3, Mar., 2010.(核心期刊/EI,第1作者)。
被動調Q脈衝YAG板條雷射器輸出光束波前像差分析, 光學學報, Vol.30,n Suppl.,信息光學專刊, Dec., 2010.(核心期刊/EI,第1作者)。
腔內像散擾動對正支共焦腔模式影響的數值分析,強雷射與粒子束,Vol.21, No.3, Mar., 2009.(核心期刊/EI,第1作者)。
正支共焦非穩雷射諧振腔的調腔共軸方法研究,光學技術,Vol.33, No.3, May, 2007. (核心期刊/EI,第1作者)。

中國發明專利

[1]. “正支共焦非穩腔調腔方法和腔內像差探測系統(第一發明人)。
[2]. “一種基於正支共焦非穩腔腔鏡失調監測的新方法” (第一發明人)。
[3]. “一種基於哈特曼波前感測器的超聲速流場探測新方法” (第一發明人)。
[4]. “正支共焦非穩腔腔鏡內自動校準裝置” (第二發明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