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鎮

張義鎮

張義鎮,古稱張掖,位於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張義盆地,2004年8月,上泉鄉、中路鄉撤銷,併入張義鎮。合併後的張義鎮轄26個村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079人(2017)。該鎮基礎設施完善,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來源為特色農業,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965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義鎮
  • 外文名稱:Zhang Yi Towm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武威市涼州區
  • 下轄地區:10個村
  • 電話區號:0935
  • 郵政區碼:73300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北
  • 面積:347平方千米 
  • 人口:20079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天梯山石窟
  • 車牌代碼:甘·H
  • 特產:人參果
簡介,特點,耕地情況,旅遊景點,天梯秀色,發展思路,主要產物,人參果,發展歷史,

簡介

張義鎮古城遺址歷史悠久,是漢代張掖縣駐地。也是我國很著名的旅遊景點。

特點

全鎮地處偏遠山區,保灌面積少,平川區是小麥生產的主要地區,三個純乾旱村是豆類作物、地膜洋芋的主要生產地,西山的油菜籽、青豆、青稞在當地占有一席之地。鄉政府所在地店鋪林立,工商業比較發達,集鎮建設初具規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現有個體私營企業89戶,從業人員148人。鄉鎮企業主要以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飲食服務、交通運輸業為主。張義鄉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已建起蔬菜大棚14座,種植辣椒、黃瓜、茄子、西紅柿、芹菜、西葫蘆等;建成食用菌培育基地1個,年培育食用菌16500多袋,花卉培育棚1個。養殖業以豬、牛、羊、雞並舉,穩步發展。特禽養殖逐漸興起,建成了養蠍暖棚2 個、鹿場1個、藍狐培育基地1個。

耕地情況

原上泉鄉位於涼州區南端的邊遠山區,海拔2230~2600米。鄉域面積347平方千米。轄10個村,即夾皮溝、大溝、上泉、牌樓樂觀、大甘溝、小甘溝、萱麻山、六道溝、甘溝口、樓兒山村。57個村民小組。

旅遊景點

原中路鄉位於涼州區東南部張義盆地內,鄉域面積34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100米左右。轄石嘴、中路、常水、澄新、燈山、劉莊、沙溝7個行政村,62個村民小組。被譽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位於燈山村,馳名中外;石窟南臨水波蕩漾、一碧萬頃的黃羊水庫,是市區內重要的旅遊景點。
張義鎮

天梯秀色

內容補充:天梯秀色--張義鎮
張義鄉位於涼州區張義盆地,轄堡子、張莊、石頭壩、康莊、大莊、河灣、沙金台、長達溝、夾台9個村、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079人(2017)。鄉政府駐堡子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515萬元,財政收入6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元。有中國小13所,在校學生2809人;有衛生院1處。張義堡古城遺址歷史悠久,是漢代張掖縣駐地。

發展思路

張義鄉今後發展思路:通過發揮沿山優勢,發展畜牧業;退耕還林,發展特色農業;招商引資,扶持鄉鎮企業;加大勞務輸出、移民搬遷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帶領山區民眾脫貧致富,共同建設張義輝粕的明天。
鄉政府駐上泉村。上泉鄉歷史上以種植青稞、禾禾(豆麥混種)、豆類、洋芋、油菜、胡麻為主,近幾十年來,由於乾旱、少雨,農作物種植結構有了變化,以種植小麥、豆類、洋芋為主。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857萬元,財政收入2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2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7元。有中國小14所,在校學生1765人;有衛生院1處。
多年來,上泉鄉堅持走“種、養、加、輸、遷”綜合發展的路子,組織實施“農牧結合、農林結合、規模養殖、地膜種植”的經濟發展措施。全鄉以糧食生產為基礎,突出重點、依靠科技、提高單產,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增長。養殖業、林果業也有一定發展,農業產業結構逐步趨於例題。因地處山區,牧草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畜牧業已成為一大特色產業。2001年,羊出欄3538隻,豬出欄4846頭,牛出欄230頭,畜牧業的發展帶動了全鄉經濟進一步發展。勞務輸出和移民搬遷力度加大,農民收入逐年有所提高。
在新形勢下,上泉鄉今後發展思路是:大力發展種草養畜,推廣暖棚養殖,建立地膜洋芋種植基地,圍繞退耕還林(草)規劃方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努力使經濟再上一個新台階。
鄉政府駐燈山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965萬元,財政收入4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4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3元。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9所,在校學生3214人;有衛生院1處。

主要產物

中路鄉農作物種植以小麥、洋芋、油菜、豆類為主,特別是地處高寒低溫帶,非常適於大面積種植洋芋。洋芋種植面積達3570畝,畝產均達到2000~2500公斤。所產洋芋個大皮薄、澱粉含量高、食用口感好。豆類種植歷史悠久,是山區的主要特產,主要以扁豆、豌豆、大豆為主。依託山地廣闊、草山連片,養殖放牧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2001年牛存欄4516頭,出欄1315頭;羊存欄11102隻,出欄4681隻。規模養殖戶達426戶。山羊的羊絨是加工的好原料,絨白質高,是外商的搶手產品。
跨入新世紀,中路鄉今後發展思路是:大力發展洋芋生產、豆類種植、規模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洋芋生產、豆為種植、規模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旅遊業及二三產業,不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人參果

從2003年開始,張義鎮狠抓以人參果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到2006年底,全鎮日光溫室總數超過2000座。人參果產業已初具規模,完成了“天梯山”牌人參果商標註冊,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組建了武威市天梯山人參果產業協會,建成了容量為200噸的恆溫庫,產品已銷往北京、上海、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發展歷史

2004年8月,上泉鄉、中路鄉撤銷,併入張義鎮。
將中路、上泉鄉撤併於張義鎮,合併後的張義鎮轄26個村民委員會,185個村民小組,區域面積347平方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