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山,男,山東省單縣人,1948年參加革命,生前為志願軍機槍手,1951年5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秀山
- 籍貫:山東省單縣
- 逝世日期:1951年5月
- 性別:男
張秀山,男,山東省單縣人,1948年參加革命,生前為志願軍機槍手,1951年5月犧牲。
張秀山(1911年7月18日—1996年8月2日),曾用名張紹武、張鴻毓,陝西神木人。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西北紅軍、西北革命根據地和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國...
張秀山,1963年9月生,山西靈丘人,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8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0月參加工作。現任山西省紀委副廳級檢查員、離退休人員管理室主任。人物履歷 歷任部隊團職幹部,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專職外部董事、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專職外部董事。山西省紀委監委執法室正處級檢查員、監察員,山西省...
張秀山,現任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處實職)。人物履歷 現任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處實職)。工作分工 分管衛生髮展規劃、招商引醫、健康產業、醫養結合、老齡健康、新舊動能轉換、經濟運行;分管市對區、區對局等綜合考核工作;統籌省、...
張秀山 張秀山(1905年-1930年),男,江西省奉新縣人。生前為赤衛軍戰士,1930年8月被民團殺害於石崗廟前。人物生平 生前為赤衛軍戰士 犧牲情況 1930年8月被民團殺害於石崗廟前
張秀山 張秀山(1921-1949),男,湖北省雲夢縣人。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員,1949年在京山縣作戰犧牲。
張秀山 張秀山(1916年6月-1940年11月),男,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人。生前為戰士。1940年在黃驊縣畢孟村犧牲,安葬在海興縣趙毛陶褚村店子。人物生平 生前為戰士。犧牲情況 1940年在黃驊縣畢孟村犧牲,安葬在海興縣趙毛陶褚村店子。
張秀山 張秀山(1924年3月-1948年10月),男,河北省欒城縣西營人。1948年10月在唐山市三角村犧牲。人物生平 生前是野戰十旅二十八團戰士。犧牲情況 1948年10月在唐山戰鬥犧牲。安葬於唐山三角市。
《張秀山傳》是2015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分青少年時代、兵運工作、創建陝甘邊根據地、抗戰歲月、延安整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在東北局、七屆四中全會前後、下放基層、重返領導崗位等十章,講述了張秀山的生平事跡。編輯推薦 《張秀山傳》記述了張秀山的85個春秋、67年革命生涯。既講述了張秀山作為西北...
《我的八十五年:從西北到東北》是2015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秀山。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回憶了他的八十五年革命經歷,真實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一些重大情況,坎坷經歷及不屈不撓,對革命忠心耿耿的精神。目錄 序 第一章 青少年學生時代(1911.7-1930.2)一、神木家事 我的父親 我的母親 二、求學革命...
沙河縣旅京同鄉會 沙河縣旅京同鄉,會由張秀山發起創辦, 以敦睦鄉誼、交換知識、藉謀同鄉公益為宗旨。 1919年4月成立,6月5日批准備案。正理事張秀山,副理事姚文華,會員34人。會址設於北京東直門永康胡同3號。
中央派出的領導東北地區包括遼東、遼西、吉林、黑龍江、松江、熱河六個省委和旅大區黨委及瀋陽、撫順、鞍山、本溪市委(後改設旅大、長春、哈爾濱、瀋陽、撫順、鞍山、本溪七個市委)工作的部門。機關駐瀋陽市。1949年3月,中央任命高崗、李富春、林楓、張秀山、李卓然、凱豐、周桓、汪金祥、劉錫五等九人組成中共中央...
山東食在客食品有限公司 山東食在客食品有限公司於2014年06月0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秀山,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許可項目:食品經營(銷售預包裝食品)(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審批結果為準)等。
連怡機電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連怡機電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於2011年09月21日在松江市監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張秀山,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機電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等。企業信息
任命建館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伍修權(曾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參謀長、東北軍區參謀長),副主任:中顧委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秘書長洪學智(曾任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中顧委委員張秀山(曾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省軍區政治委員)、中顧委委員...
特務們發現了地下黨員彭剛、張秀山,便派特務楊德林去抓,張秀山不幸被捕,彭剛聞訊出走,留下了金芳堅持工作。工人們鬥爭取得了勝利,但出頭講話的趙美姑卻被開除了。馬芬、張大梅找資本家質問,碰了釘子。特務楊德林假意關心,答應為趙美姑講情,趙美姑送了禮,才得以復工。楊德林一直在打馬芬的主意,想通過她來了解...
永坪會師後,在由朱理治、聶洪鈞、程子華組成的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代表團(朱理治任書記)的主持下,召開了中共鄂豫陝省委、中共西北工委與軍隊主要領導幹部會議,西北工委的惠子俊、劉志丹、高崗、郭洪濤、崔田夫、馬明方、張秀山和鄂豫陝省委的徐海東、戴季英等30多人出席,研究了統一領導機構和組織第三次反“...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高崗仍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賀晉年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李富春、張秀山任副政治委員,周桓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後莫文驊任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實施後勤保障,全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1954年2月,鄧華任東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3月,撤銷東北鐵道運輸司令...
同年10月,學校又由永坪遷至瓦窯堡,改名為陝甘寧紅軍軍政學校,校長吳岱峰,政委張秀山(後郭洪濤)。1935年11月,中央紅軍到陝北後,中央紅軍幹部團與陝甘寧紅軍軍政學校合併,在瓦窯堡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周昆任校長,吳岱峰任副校長,宋任窮任政治委員。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擴建為西北抗日紅軍大學,周昆任...
松江軍區,以聶鶴亭為司令員,張秀山為政治委員,轄哈爾濱地區,下屬哈東、哈西、哈南、哈北4 個軍分區,約1.4 萬人。三江軍區,以孫景宇為司令員,李范五為政治委員,轄佳木斯和合江地區,下屬特務團、新兵團,共2000人。嫩江軍區,以王明貴為司令員、劉錫五為政治委員,轄油河、泰來、洮南、白城地區,下屬4 個軍...
謝軒生、秦斌青、鄧和平、郭成會、張啟星、梁忠保、孫自瑾、馬懷義、劉晉萍(女)、郭宴慶(女)、馬國民、王宜強、史改梅(女)、王夢飛、高潮、張培林、周滿祥、袁宗本、金普慶、李平、索廣娥(女)、申林德、張連水、趙鎖祥、傅英、王鐵鎖、陳忠孝、劉二土、崔潤卿、陳步亮、何玉虎、李純泰、史民志、張秀山、...
據錢仁康先生考證,馮梁編《軍國民教育唱歌集》(1913.6)和張秀山編《最新中學音樂教科書》(1913.12)收《中國男兒》均未署名。《樂歌選粹》(約1919)收《中國男兒》仍然署名石更。而柯政和、張秀山編《名歌新集》(1928.10)和教育部中國小音樂教材編訂委員會編《中學音樂教材初集》(1936.3)收《中國男兒》...
後來著名的音樂家如雷振邦、張洪島、錢仁康、張秀山、楊大鈞、楊士鈞等都在音樂學科中。雷振邦當時除了教樂理還組建了一個時常演出樂隊。 總體而言,北京師範大學藝術教育是中國藝術教育的一個縮影,它的發展變化是中國藝術教育的形象體現。梳理建國以前的藝術教育,經歷了從主要針對國小藝術教師,到中學藝術教師;從比較單一...
陝甘邊特委、紅軍四十二師黨委和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於1934年7月28日在甘肅南梁閻家窪子召開聯席會議(即閻家窪子聯席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劉志丹、謝子長、賀晉年、習仲勛、郭洪濤、張秀山、張邦英、楊森、王世泰、惠子俊、楊琪、高崗、龔逢春等,紅四十二師連以上幹部和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支隊長以上幹部也都參加了會議。
1933年8月14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陳家坡召開黨、政、軍聯席擴大會議,秦武山、習仲勛、張秀山、高崗、張邦英等和各連指導員參加會議。會議分析了嚴峻的形勢,明確了鬥爭任務,決定堅持並擴大陝甘邊根據地,恢復紅軍主力部隊,成立“陝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泰吉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統一領導紅四團、耀縣游擊...
會後,張邦英即調到陝甘邊特委任組織部部長,和當時任特委書記的張秀山一起與在南梁根據地的陝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習仲勛、軍委主席劉志丹工作了一段時間。隨著鬥爭形勢的發展,特委決定將第三路游擊隊活動地區劃為陝甘邊南區,成立陝甘邊南區黨委和陝甘邊南區革命委員會,9月間,任命張邦英為陝甘邊南區黨委書記和游擊隊...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中央黨校由毛澤東任書記的中央宣傳委員會領導,鄧發調任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兼任校長,彭真任副校長。黃火青任秘書長,張秀山任教務主任,劉芝明、楊獻珍任副主任,胡松任校務部長,牟澤銜任副部長。黨校設6部 1943年8月,中央黨校第二期...
2001年6月20日:山東省副省長黃可華在省政府副秘書長孫公準、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白世春、省財政廳副廳長從吉滋、省交通廳黨組成員我行董事長張秀山等人的陪同下來我行考察指導工作。2001年6月2日:根據《關於將山東省齊魯信託投資公司有限公司委託貸款業務移交威海市商業銀行管理的通知》的有關精神,我行營業部從即日...
1934年初,惠子俊和張秀山、強家珍、馬仰西等率領游擊隊在慶北地區掃除地方反動武裝,成立慶北地區第一個農民聯合會,同時成立貧農團、僱農工會、赤衛軍等民眾組織。同年5月,惠子俊調任紅四十二師第二路陝甘邊區工農游擊隊總指揮部政委,9月任中共陝甘邊特委書記,11月當選為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委員長。19...
正面陰刻張秀山敬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陰刻隸書碑文。201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列入甘肅省和靖遠縣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紅四方面軍強渡黃河紀念碑 該紀念碑位於烏蘭山山頂電視轉播塔東北處一小山頭上,坐西向東,立柱亭式,水泥磚混圓座方基,圓基直徑6.12米,高0.818米;上接青石...
有謝子長、焦維熾⑸統領之計,預想迎會,城外接應卻阻,兵湧出城旗卷,呼號向北折東前進;由呂振華、張秀山⑹諸君臨危,赳赳結陣,百二義士,且戰且退分向,兩路不期集結,一身英武斬關決擇。晚涼天,夜蒼黃,照月河,遙天空山隱約,北斗參照仰望;旗指處,槍林動,向東移,會合於打拉池,轉戰於屈吳山。修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