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矩(離石縣中心縣委書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矩
  • 出生地: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 
  • 出生時間:1917年 
  • 去世時間:1939年 
張矩,(1917—1939)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孫清屯人,生於破落地主家庭。父,吸食鴉片、海洛因,遊手好閒無正業。張矩生時,家產已賣盡,幼時就對家庭產生反感。在校讀書,經濟上靠族人幫助。隨著年齡增長,知識豐富,張矩認識到:腐朽社會不徹底改造,不會出現和諧好家庭。因此讀書非常用功,l5歲考入河北省立第二中學(今滄州一中)。張矩在校年齡最小,但天資聰明,學習刻苦,對國內、國外形勢,有精闢獨到見解和分析,深得師生們器重。民國二十一年初(1932),經二中訓育員吳月亭(中共黨員)介紹,張矩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數月後,轉為中共黨員。不久,他與閻寶航介紹孫敬文入團,3人編成一個組。校方察覺後,利用放寒假機會,將進步學生,張矩、遲麟兆開除。張、遲2人回到家鄉孫清屯村,成立共產黨小組,張矩仍任組長,和上級保持聯繫,接受黨的指示,宣傳黨的主義,團結農村進步青年,進行救亡活動。1933年,鑒於村長張黑堂橫徵暴斂,魚肉鄉民,張、遲2人發動民眾,清算張黑堂帳目,揭開張黑堂貪贓枉法內幕,將帳目公布於眾,民眾十分氣憤,將張黑堂趕下台。I934年張矩調北平做學運工作,利用與國民黨元老張繼是本族關係,常在津南試館等地宣傳馬列主義,鼓動抗日救亡。一特務分子將張矩活動,報告張繼,張繼派人暗中監視、查考張矩活動。張矩發覺後,為避免給革命造成損失,請求黨組織把他調出北平。1935年春,張矩調交河縣蘇屯國小任教員,又是該學區中共黨支部書記,與王任重團結進步教師潘芷汀,編輯出版抗日刊物《鄉村周報》。張矩為該報撰寫過《談汪精衛被刺》、《評何梅協定》等社論。至第8期,被反動當局誣為煽動“赤化”,勒令停刊。l936年張矩任中共泊頭鎮區委書記,與泊頭河北省立第九師範合編為一個支部。學年結束時,張矩等進步教師被解聘。後與劉建勛等去北平,受黨組織派遣入山西軍政訓練班當學兵,任十二連中共支部書記。4月,各學兵連黨支部普遍成立,建總支委員會,張矩任總支書記。翌年6月,張矩調任山西省關押政治犯的反省院協理員,秘密擔負政治犯中黨領導,利用合法地位了解情況、傳播訊息,組織營救工作。12月張矩轉任中共離石縣中心縣委書記,積極創建抗日武裝,改造舊政權,動員人民民眾進行抗日,發展黨的組織。l938年2月,侵華日軍集中兵力,由汾陽出動,妄圖撲滅晉西抗日烽火。解放區大批黨政人員,轉移到嵐縣。張矩率離石縣委部分幹部,留在原處,堅持抗戰。幾經戰鬥,游擊隊損失嚴重。此後,沒向上級請示,張矩擅自離隊去延安。在延安受到審查批評。分配陝北公學學習,編入第20隊。他深刻痛恨此次錯誤,內疚地說:“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學習結束後,留陝北公學任政治教師。1939年4月,受黨組織分配與成仿吾、沙可夫去華北聯大工作,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長途跋涉,途中患急·陀傷寒證,病故於大同市北一小山村中,卒年2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