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女造銅鎏金像,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張相女。像高15.3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相女造銅鎏金像
- 年代: 東魏興和三年
- 尺寸: 像高15.3cm
- 作者:張相女
張相女造銅鎏金像,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張相女。像高15.3cm。
東魏張相女造銅鎏金像是東魏時期的銅鎏金像。造像分為主尊像和脅侍像,脅侍像足側處有榫,為分鑄後與主像組合。主尊像二佛,肉髻凸出呈半球狀,身著通肩袈裟,手作說法相,結跏趺坐於矩形須彌座上。主尊左右各有一脅侍,均著...
張相女造銅鎏金像,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張相女。像高15.3cm。名稱: 張相女造銅鎏金像 類別: 鎏金像 材料: 銅鎏金 收藏:故宮博物院 造像分為主尊像和脅侍像,脅侍像足側處有榫,為分鑄後與主像組合。主尊像二佛...
張相女銅鎏金像,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張相女。像高15.3厘米。銅鎏金像,東魏興和三年(541年),造像主張相女。像高15.3厘米。造像分為主尊像和脅侍像,脅侍像足側處有榫,為分鑄後與主像組合。主尊像二佛,肉髻凸出...
銅鎏金文殊像,明永樂,高20.5cm,寬14.5cm。文殊頭戴寶冠,紺發,寶繒在耳後扎花結,呈“U”字形。面龐方形,修眉細目,眼睛微閉,莊重中蘊含慈祥,鼻高直,耳飾璫。頸有三道,胸飾瓔珞,著披帛,下身穿裙,雙手持蓮莖,兩肩各有蓮花一朵...
明銅鎏金文殊像是明永樂時期的一尊文殊像。文殊頭戴寶冠,紺發,寶繒在耳後扎花結,呈“U”字形。面龐方形,修眉細目,眼睛微閉,莊重中蘊含慈祥,鼻高直,耳飾璫。頸有三道,胸飾瓔珞,著披帛,下身穿裙,雙手持蓮莖,兩肩各有...
鎏金銅佛像為釋迦牟尼銅坐像,束髮式肉髻,著佛頭青色。通體鎏金,雙目微閉,兩耳垂肩,結跏趺坐,施降魔印,著輕薄貼身的袈裟,露右肩。身材比例協調、造型優美。歷史 由來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但初期只被視作神仙術的一種。發展 魏...
銅鎏金四世班禪洛桑·確吉堅贊像經故宮專家和扎什倫布寺文物團隊鑑定,為17世紀上半葉完成的紅銅鎏金四世班禪大師像。現狀 該銅鎏金像整體品相完好,表面光滑細膩,金色明亮;人物法相莊嚴,衣褶線條流暢;其裝藏為原裝,保存完整。尤其...
鎏金銅佛像的斷代和鑑定是一種文物鑑定方法。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俗稱“鎏金銅佛像”。這種佛像是供宮廷、寺廟、使用;它的出現始於兩漢,盛行於隋唐,延續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代的港台地區,鎏金銅佛像仍在...
隋常聰造銅鎏金觀世音像是隋代的觀世音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特徵 菩薩頭微前傾,戴寶冠,寶繒垂肩。深目高鼻,面容端莊慈祥。腦後有插榫,原應有項光已失。右手上揚持楊柳枝,故又稱楊柳枝觀世音菩薩像,左手下垂提淨...
鎏金銅水月觀音像高53厘米,於1957年在浙江金華萬佛塔地宮出土觀音頭戴高冠,冠上飾化佛;身佩瓔珞;左臂撐岩,右臂置膝;左腿下垂,右腿上曲足踏岩石;隨意坐于山岩上。中文名 鎏金銅水月觀音像 出土時間 1957年 所屬年代 唐朝 出土...
銅鎏金釋迦牟尼像 製造年代 明朝 材料 銅 規格 高38厘米 類型 佛像介紹相好主要講釋迦牟尼頭、臉、鼻、嘴、耳、手、腳等長相的奇特,如:“身肢潤滑,柔軟鮮潔”,“面門圓滿,妙好端嚴”,“鼻高修直,鼻孔不現”,“雙眉高朗...
名稱: 郭武犧造銅鎏金觀音像 年代: 北魏太和廿三年 尺寸: 高16.5cm。作者: 郭武犧 類別: 觀音 材料: 銅鎏金 收藏:故宮博物院 詳細簡介 【郭武犧造銅鎏金觀音像介紹】郭武犧造銅鎏金觀音像,北魏太和廿三年(499年),高16....
銅鎏金觀音坐像 這座銅鎏金觀音坐像為清乾隆年間的,造像法相獨特,氣度非凡。銅鎏金觀音坐像 製造年代: 清 材料: 銅鎏金 介紹 市場估價:人民幣40,000~60,000元。
鎏金紫銅佛像為女性,高60厘米,重26公斤,經有關部門鑑定系光緒年間由印度傳入。1986年春,由哈圖布呼農場哈薩克族老人沙得瓦哈斯(時年80歲)獻出,統戰部贈予夏爾蘇滿廟保存。中文名 鎏金紫銅佛像 來歷 光緒年間由印度傳入 高度 60厘米...
銅鎏金觀音像 明 (1368-1644)高74厘米 菩薩頭戴三葉寶冠,束髮繒帶在耳畔打結,垂於頭部兩側。面相豐潤,長眉直鼻小口,雙目略下視,神態安詳。帔帛及裙採用圖案化的處理手法,多表現尖翹的衣角。菩薩佩長瓔珞過膝,左手持淨瓶,...
左手於胸前牽蓮花莖,拇指與無名指相捻結施依印。右手置於右膝上作與願印。身兩旁兩束盛開的蓮花。蓮花座正中檯面上陰刻“大明宣德年獻”銘文,與常見的“大明宣德年施”款識有一字之差,含義大有不同,值得深入研究。明宣德 銅鎏金...
清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以形象造型喻佛理,如以九頭象徵大乘九經,裸體象徵破除二障佛性顯露,生動具體。中文名 清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像 外文名 Gilt-bronze statue of Dawid Vajra in Qing Dynasty 梵文 閻曼德伽 藏語 吉多吉 時代...
銅鎏金觀音菩薩坐像,明宣德,通高26厘米,底寬17.8厘米,底厚12.6厘米。觀世音菩薩坐像一面二臂,頭戴八葉寶冠,高髮髻前雕阿彌陀佛小像,繒帶束髮,雙垂耳璫,修眉朗目,寂靜慈祥。左手當胸握經篋,右手握蓮花莖支撐在蓮座上...
銅鎏金釋迦佛造像,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高11.8cm。該像為像座合鑄,造型古樸典雅,是早期鎏金銅佛普系中說法佛系像式之一,此像系在五世紀下半葉和六世紀初葉比較流行,特別是中原東部由定州至大同一帶為此像系的主要分布區。
兩尊清代銅鎏金金剛立像腳下均有榫,以利插在座子上。一尊金剛雙手在胸前合十,一件法器橫架雙臂上,身披戰袍。一尊金剛身穿鎧甲,鎧甲精細,甲片為覆蓮狀,右手貼右脅,左手上抬前伸。兩尊金剛像曾在瀚海拍賣行拍賣,披戰袍金剛...
在藏傳佛像中,與宮廷有關的明代金銅佛像尤為引人注目。從現有佛像的題記和記錄來看,製作精良的明代宮廷造像佛像主要集中在永樂和宣德兩朝。基本簡介 年代:明宣德 尺寸:30cm 永宣造像做工精細、造型規整,是藏傳佛像的完美體現,具有...
床趺正面雕一博山爐,兩側各雕一執蓮蕾供養人像,側面及背面鐫刻“太和十七/年六月/十日,/佛弟/子□/春為難/年等造/釋迦/牟尼/像一軀”銘文。佛像背面雕一禪定坐佛。該像為像座合鑄,造型古樸典雅,是早期鎏金銅佛普系中說法...
銅佛。造像為正面高浮雕釋迦牟尼說法像,,,銅質鎏金。佛頂有髮髻,頭部微向前傾,眼瞼下垂,前額飽滿,鼻高且直,大耳垂肩,面帶微笑而肅穆。據銘文記載,此為北魏早期造像。銘文是在鎏金上用刀刻劃的,為北魏早期銅造像中所罕見。
通高38.5厘米、底座寬20厘米、代光高 39.9厘米,1958年浙江省金華市區(原金華縣)密印塔寺的萬佛塔地宮出土。文物名稱 鎏金銅觀音造像(民間俗稱“水月觀音”)文物簡介 造像上的觀音坐於假山之上,神態寧靜安詳,造型優美自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