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直中

張直中

張直中,男,1917年4月生,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人,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電子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發展我國動目標顯示雷達、單脈衝精密跟蹤雷達、相控陣預警雷達等工程的倡導人;發展我國脈衝壓縮雷達技術、脈衝都卜勒雷達技術、微波成像雷達技術等的學術帶頭人,為發展我國雷達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直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海寧市
  • 出生日期:1917年4月1日
  • 逝世日期:2011年9月16日
  • 職業:中國工程院院士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代表作品:《雷達信號的選擇與處理》,《微波成像術》
工作經歷,生平事跡,成就及貢獻,主要論著,

工作經歷

1917年4月1日 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
1936—1940 浙江大學電機系,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
1940.8—1949.11 任重慶國民政府聯勤總部重慶電信修造廠工程師。其間:
1945.2—1945.12 去英國萊斯特大學和通信兵學院(R.E.M.E)為訪問學者。
1946.3—1947.3 去英國E.M.I.無線電製造廠,為訪問學者。
1949.11—1951.1 任重慶電信修造廠工程師(組長)。
1951—1952 任軍委通信部第一電信技術研究所(南京)工程師。
1952—1955 任軍委通信兵部南京電訊修配廠(對第一電信技術研究所的改名)設計室主任。
1955—1956 任第二機械工業部七二○廠(對南京電信修配廠的改名)設計科科長。
1956—1959 任七二○廠(後改名為南京雷達總廠)副總工程師。
1959—1979 任國防部第十研究院或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南京)副總工程師
1979—1982 任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南京)總工程師
1983 至今任電子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科技顧問。

生平事跡

1917年出生在浙江海寧縣的一個書香之家。他父親是一位頗有聲望的律師,收入較豐,可謂是小康之家。他的母親在婚前是國小教師。婚後一直操持家務。張直中生長在上海,1924年進入上海尚公國小讀書,1930年起在上海私立東吳大學附中和私立光華大學附中讀初、高中。在此期間他先後隨家人住過英租界、法租界、日租界,親眼目睹了中國人受洋人欺凌的悽慘情景。作為一個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的中國青年,他感到非常氣憤。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受洋人欺壓,是因為中國工業落後,國力不強盛;如果中國的工業發達了,國力強盛起來了,洋人們就不致如此歧視中國人了。從而萌發了要為中國工業的現代化而獻身的思想。1936年,他高中畢業以後,考大學時沒有遵照他父親要他報考法律的意願,而是選擇工程技術專業,考入了浙江大學電機系。從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和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他在大學學習的第二年,即1937年,爆發了抗日戰爭,隨著學校的內遷,他在輾轉跋涉的途中和此後學習的期間裡,飽嘗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踐踏與狂轟濫炸之苦,也激起了日後一定要參加國防建設,趕走日本侵略者的強烈願望。
1940年大學畢業時,為了能夠加入抗日隊伍,在無線電行業里貢獻自己的專長,他輾轉來到了當時屬重慶國民政府聯勤總部管轄的重慶電信修造廠。當時這家工廠只搞一些無線電收發報機的維修工作。由於舊中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作為新興工業之一的電子工業更是微乎其微。那時,電子元器件大部分從國外進口,工廠實際上只搞些組裝的工作,雖然如此,也多多少少為當時的部隊提供了一些通信用的收發報機,為抗日戰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作為工程師的張直中在這些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才能頗受時人的賞識。
1945年2月,張直中作為中國的訪問學者到了英國倫敦,在萊賽斯特(Leicester)大學和通信兵學院學習雷達和超高頻技術。之所以有這個機會,是因為根據當時同盟國之間的協定,中國可派人參加新式武器的技術交流,雷達在當時被作為最高級的無線電技術而被列為交流項目。在英國,他參觀考察了警戒雷達,探照燈雷達和炮瞄雷達的設計和它們的技術性能,成為我國接觸雷達技術最早的技術人員之一。1946年3月,他再次到了英國E.M.I.(Electrical Musical lndustry,電子和電聲公司)無線電製造廠學習收音機和黑白電視機的製造技術。在英國的兩年時間,確實使他大開了眼界,學到了不少新技術。當時,他本可在當地謀個職位,而且他在美國有同窗好友,到美國去謀個職位也不難。但他認為抗戰勝利了的中國一定需要科技和工業建設人才。不料回國後發現重慶國民政府並沒有在發展科技和工業方面做文章,而是製造種種事端、蓄意破壞曾經達成的國共合作協定,大打內戰,這使他感到很失望。這一時期他仍然在重慶電信修造廠工作。1948年秋至1949年底,他兼任重慶大學副教授,為電信專業四年級學生講授“無線電原理”和“無線電測量”兩門課程。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前夕,南京國民政府通信署副署長邀他一起飛台灣,他沒有同意。雖然他當時對共產黨不太了解,但對國民黨的腐敗是看得清楚的。他認為,共產黨能戰勝國民黨,總有他的優點,所以才能得人心;共產黨建設富強的新中國,必然要發展科學技術和工業的,這樣,他也可以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1年1月,他被調到南京第一電信技術研究所,開始施展他在英國學到的雷達技術。當時的南京第一電信技術研究所是全國唯一從事雷達修配的單位。他在這個單位(即後來的機械電子工業部第十四研究所)從修配雷達支援抗美援朝這一正義戰爭開始,到仿製蘇式雷達、自行設計和研製為我國尖端產品配套的新型雷達,歷經四十餘年。他在這四十餘年中,埋頭苦幹,悉心鑽研,為把我國的雷達技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跟蹤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56年初,張直中參加了由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並由總理辦公室直接領導研究和撰寫新中國第一個科技發展長遠(十二年)規劃的擬訂工作,並參與了擬制其中的中國雷達技術發展長遠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教育下,張直中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建設強盛富裕的國家,只有社會主義才是我國奮鬥的目標。1963年,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他入黨願望沒能很快實現,但他信仰始終不渝。1979年12月,年逾花甲的張直中被批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決心把自己的知識和精力完全地奉獻給黨的事業。
1980年4月,張直中率領我國雷達代表團應邀出席了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雷達會議。這是我國首次派代表團參加的雷達會議。當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從容地作題為“中國雷達技術研究發展概況”的報告時,引起了與會人士的很大興趣。許多國際上馳名的雷達專家都認為中國當時已掌握的雷達技術比他們預料的要高深得多,紛紛表示願和中國同行進行技術交流。這樣,就打開了中國和其他國家進行雷達技術交流的視窗,國際上的雷達行家對中國同行也刮目相看了。
1983年,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會鑒於張直中在發展雷達技術上成績卓著,依票選結果授予學會會士稱號。1988年又授予榮譽會員稱號。1993年,中國雷達學會設立最高獎——申仲義獎,張直中成為首位獲獎人。申仲義是我國雷達事業得以迅速全面發展的重要創建人與領導者。這個獎項是中國雷達學會在申仲義逝世五周年時為了表彰他的突出貢獻而設立的。張直中是申仲義生前的得力助手。
1986年11月,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學會在南京召開了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國際雷達會議。張直中作為籌委會的負責人之一擔任了繁重的技術準備工作,並詳細審閱了幾十份準備在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以及這些論文的英文稿。他為會議的召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在中國,召開這樣性質的國際會議,本身就顯示了中國的雷達技術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張直中被選為首批院士之一。

成就及貢獻

微波動目標雷達
張直中曾任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學會雷達學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電子學會理事長,電子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電子部雷達局科技委副主任委員;國家級國防科技進步和發明獎軍用電子行業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編委會委員及雷達編寫組主編等社會職務。此外,他還一直兼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和碩士生與博士生導師,先後帶出了8名碩士生和3名博士生。
1953年,張直中受命主持仿製蘇式П—3型雷達。當時技術環境很差,沒有圖紙資料,只有一部缺天線的樣機。他負責雷達系統論證及天線饋線設計,經過他和其他同志的努力,試製成功了第一部國產的中程警戒雷達,從此開始了我國自行設計和生產雷達的歷史。
從我國進入自行設計雷達開始,張直中就抱著要跟蹤國際上雷達先進水平的信心與決心。他悉心研究國外雷達的新技術、新動向,並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一系列採用新體制新技術的實施方案。
1957年,當時任國營七二○廠副總工程師的張直中,接受了主持研製低空警戒雷達(方案論證)的任務。他認為應採用一種在我國尚屬首次涉獵的動目標顯示雷達體制,並提出了應先解決減少地雜波強度的兩個課題:一是低打地能量的餘割平方天線,二是地雜波對消的技術。根據他指出的方向,展開了技術攻關,取得了成果,終於研製成了我國第一部微波動目標顯示雷達。
1958年,十四所受命研製我國第一部大型超遠程跟蹤雷達。作為技術負責人,張直中科學地分析了國外雷達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國內電子工業的技術基礎。首先,他認為研製超遠程跟蹤雷達參考美國50年代前期的“磨石山”雷達已經落後,因這種雷達角跟蹤採用圓錐掃描方式,由於脈間的幅度起伏限制了角跟蹤精度的提高,而國際上正在開發脈衝壓縮、單脈衝跟蹤等新技術,前者能解決探測距離遠同時又有高距離分辨力及測距精度,後者能提高角跟蹤精度、推遠跟蹤離和具有優良的抗干擾性能。因此,他認為先進的超遠程跟蹤雷達應是單脈衝測角和脈衝壓縮體制,接收機應採用抵噪聲參量放大器,1961年,十四所在他的主持下開展了單脈衝跟蹤體制的研究,並於1964年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部四饋源和差單脈衝試驗雷達;它證明了在同樣的條件下,單脈衝測角精度確實顯著優於圓錐掃描。這個高技術成果還為十四所以後研製“飛彈、衛星無線電測控系統”中的單脈衝精密測量雷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表“雷達信號理論與脈衝壓縮”論文
1962年,張直中發表了“雷達信號理論與脈衝壓縮”論文,對我國雷達行業研究脈衝壓縮技術起了推動作用。他主持開展的脈衝壓縮課題,也證明了線性調頻脈衝壓縮在性能上與可實現性上都優於二相編碼方案。1964年,在一台407型遠程警戒雷達上改裝成我國第一台採用體波色散延時線的線性調頻脈衝壓縮試驗雷達,驗證了系統的壓縮效果,取得了雷達脈衝壓縮技術系統設計的實踐經驗。1964年和1965年,因我國要研製遠程和超遠程雷達,他提出為適應不同雷達的需要,要探索各種不同的線性調頻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辦法。在張直中的主持下,十四所對色散延時線和脈衝壓縮電路技術的研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能夠提供各種不同雷達需要的色散線和脈衝壓縮電路。十四所的一系列脈衝壓縮技術成果首先用在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上,接著又用在583頻掃三座標試驗雷達、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112—1超視距實驗雷達、147—1機載脈衝多卜勒雷達、146—1和385固態三座標雷達等上面。
相控陣預警雷達
60年代,在討論貫徹毛主席關於“有矛必有盾”的戰略防禦思想體系時,張直中提出我國的戰略預警系統應該採用國際上新發展起來的先進的相控陣預警雷達。這種雷達的天線波速採用電掃描,無慣性,可在空間迅速躍變,具有同時搜尋和多目標跟蹤能力,是最有效的飛彈預警體制。如果用國外50年代的老方案,即用兩台機械掃描的超遠程跟蹤雷達執行預警任務,由於天線慣性很大,漏警必很嚴重,而且只能對付少數目標,故不宜採用。而且實現相控陣體制必須用電子計算機,當時國內已開始起步,從而認為我國已具有自行研製新型的相控陣雷達的可能性。他的這項方向性的技術建議被十四所領導採納,並進行了天線振子單元、數字式移相器、功率分配器、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等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以及32個單元的接收相控陣天線的掃描實驗,為實戰型相控陣雷達的研製打下了基礎。
由張直中主持前期方向性研究的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和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可探測外空目標,對我國發射中程和遠程飛彈、人造衛星、同步衛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們的研製成功,縮短了我國的雷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受到國際上的關注。1979年和1983年,以我國自行研製的110超遠程跟蹤雷達和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為主的探測設備,準確地跟蹤了美國“天空實驗”和蘇聯1402號核動力衛星,為我國準確地預報上述兩顆失控衛星墜落的時間和地點提供了數據。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機械脈衝多卜勒雷達是國際上70年代興起的新型機載火控雷達,它具有從極強的地雜波中提取小的飛行目標的能力。1980年張直中作為總工程師代表十四所接受了研製機載脈衝多卜勒雷達的任務。在他的主持下進行了技術攻關,到1983年,難度較大的課題已取得初步成果,主要是低副瓣平板天線、柵控行波管發射機、數字式信號處理機,為實驗型脈衝多卜勒雷達的研製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成像雷達的研究
1988年,張直中已71歲,但他雄心不減,又開展了的成像雷達的研究,選擇了逆合成孔雷達(ISAR)這一難度極大、但性能優良的課題。這是國家高科技“863計畫”任務之一。張直中指導兩位博士生著重進行兩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如何對快速運動的複雜目標進行運動補償;另一個是經運動補償後如何獲得目標的高分辨力的二維圖象。到1990年上半年,在理論分析,計算機模擬和轉台成像實驗等方面均已取得初步成果。
張直中
張直中結合他的研究工作,還先後於1979年、1986年和1990年發表了《雷達信號的選擇與處理》、《合成孔徑、逆合成孔徑和成像雷達》和《微波成像術》三部專著。此外,他還從60年代起,在學術刊物和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約20篇。
張直中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他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勤於探索,熱心培養新生力量,在學術上從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特別是密切注視國外高新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及時掌握國際上雷達新技術發展的動向,用自己的努力使我國在雷達技術上跟蹤並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他在發展我國的動目標顯示雷達、單脈衝精密跟蹤雷達、相控陣預警雷達等方面是工程的倡導人;在發展我國的脈衝壓縮雷達技術,脈衝多卜勒雷達技術、微波成像雷達技術方面是學術上的帶頭人。他為發展我國雷達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主要論著

1 張直中.雷達信號理論與脈衝壓縮.電子學報,1962,1(2):1―6
2 張直中.高頻脈衝相參積累濾波器.電子學報,1963,2(2):1―2
3 張直中.雷達信號的選擇與處理.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79.
4 Zhang Zhizhong.Survey Paper-Rada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P.R.China.in 1980 1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 Proceedings:136―138,Washington D.C.USA
5 張直中.低空防禦雷達的現狀和發展.電子學報,1984,12(4):77―83
6 張直中.x射線CT成象和聚束照射合成孔徑雷達的共性和個性.見:中國雷達學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1―6,成都,1985年10月.
7 張直中.雷達,脈衝多卜勒雷達,脈衝壓縮雷達.見: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517―520,587―589,589―59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8 張直中.逆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見:逆合成孔徑雷達論文集:1―20,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1986.
9 張直中.微波成像術.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0 張直中.都卜勒波束銳化(DBS)理論和實踐中若干問題的探討.現代雷達,1991,13(2):1一12
11 Zhang Zhizhong.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 of Doppler Bean Sharpening.in CIE 1991 l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 Symposium:98-102,Beijing,China.
12 張直中.用微波雷達對多目標成像初探.現代雷達,1991,13(6):1―7.
13 Zhang Zhizhong,Dai Jianhua.Doppler Beam Sharpening for Arc Turning Flying.Chines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1992,3(2):27―37.
14 張直中.論寬頻相控陣雷達的戰術優越性.電子學報,1993,21(3):86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