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進,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家協會理事,塔城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額敏縣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是新疆的著名本土作家。新疆額敏人,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1977年來到邊陲塔城,1981年畢業於新疆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長期從事基層工作,先後在學校、鄉場、國企、食品藥品執法等單位、部門擔任領導工作。
偏愛文學,從上大學後,已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50多篇小說、散文、詩歌。《天理昭彰》是其創作生涯的第一部長篇反腐小說,現已改編為同名大型電視連續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甲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畢業院校:新疆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
- 職業:作家
- 主要成就:《寫給遠方的信》《天理昭彰》《棗兒紅了的時候》
- 出生地:南陽市內鄉縣
- 代表作品:《天理昭彰》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張甲進同志偏愛文學,從上大學後,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50多篇小說、散文、詩歌。長篇小說《天理昭彰》是其代表作品,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後獲廣泛好評,《解放軍報》、《中國紀檢監察報》、《新疆日報》等重要傳媒都組織了相關評論。現已由著名導演蔣秋霞女士與中紀委有關部門協商,改編為大型電視連續劇。
張甲進,新疆著名作家。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瓦亭鎮人,1977年插隊新疆額敏縣,1981年畢業於伊犁師範學院中文系,1977年既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說《棗兒紅了的時候》等,長篇小說《天理昭彰》,額敏縣政協委員。
塔城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1977發表職業生涯第一首詩歌《喜事》、1982年發表文論《一字千金古今談》、1981年發表詩評《賀知章詩詞簡析》、1985年發表小說《棗兒紅了的時候》、1986年發表詩歌《分別在黃昏鬱悶的小巷》、1988年發表散文《海峽情思》、1994年發表散文《寫給遠方的信》、2005年發表了散文《寫在邊陲的祭文》、2007年發表散文《掃大街的女孩》、2007年出版了新疆第一部長篇反腐小說《天理昭彰》。張甲進同志作品緊扣時代主題、貼近民眾生活,在一定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人物經歷
35年前,他懷揣著母親借來的20元錢,只身前往額敏縣,住倉庫、睡地鋪,挑燈苦讀考上了伊犁師範學院。
從人民教師到鄉場黨委副書記,再到額敏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書記,他一路高歌猛進,不斷改寫命運。
他熱愛文學,讀書時就發表了近30篇詩歌。他用7年時間,五易其稿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反腐小說《天理昭彰》。
10月25日,記者在額敏縣見到了被譽為“新疆首位反腐小說家”的張甲進,聽他講述自己從一個“盲流”成長為作家的傳奇故事。
苦難造就奇蹟
如今的張甲進,有一大堆頭銜,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塔城地區作家協會副主席、額敏縣政協委員。但他自己卻說:“我只是個略有點想法的普通人。”
1977年,張甲進帶著母親借的20元錢到新疆投奔他的國小老師。走到哈密時,身上的路費就用完了,他只好下火車,在當地的一個煤礦打了半年零工。掙到300元後,他如願到了邊境小城——額敏縣。
彼時,正好趕上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張甲進在老師的建議和鼓勵下,開始複習備考。期間,他住在老鄉家的倉庫,數九寒天,窗戶沒有玻璃,他每天早晨醒來都能看見被子上結了一層霜。後來,他被一個同樣要參加高考的朋友接了過去,這才改善了居住條件。
白天照例是要出工的,為了鞏固晚上複習的內容,他將知識要點寫成一個個紙條裝在口袋,幹活累了的時候就拿出來讀。就這樣,他摘得了1978年額敏縣的高考狀元。 年輕時吃的苦,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積澱。
在伊犁師範學院讀書期間,張甲進開始寫詩,他的生活基本上都是靠稿費維持。
1981年大專畢業後,張甲進回到額敏縣當老師,後來又在鄉場、國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擔任領導工作。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張甲進從未停止過文學創作,從上大學後,他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50多篇小說、散文、詩歌。起初,他只是為了掙稿費餬口,後來,寫作成了他的一種愛好。
敢寫敏感題材
擔任額敏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書記後,張甲進多次前往內地多個省份觀摩考察。工作時間久了,他漸漸發現了藥品從生產環節到流通環節的種種弊端,特別是對業界的內幕交易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一些腐敗現象令他震驚。出於共產黨員的良知和責任感,他開始默默地如實把這些記錄下來,思索著要用文學藝術的形式昭示於世,以引起人們的警覺和反思。
2000年,張甲進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天理昭彰》,為不影響工作,他每天早上7點和兒子同時起床,兒子讀書、他寫作。周末也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停地寫,一天少則能寫3000字, 多則7000字。寫不下去時,他就到院子裡一邊散步一邊思考。有時睡到半夜,突然想到一個細節或者靈感迸發,他就趕快起來寫。書稿還沒完成時,頭髮就落了一把又一把,妻子實在看不下去,幾次勸他別寫了,但他仍如苦行僧般孤獨地堅持著。
張甲進不會打字,書稿全部用手寫。記者在他家採訪時,僅看到的手稿就有約1米高。這些泛黃的稿紙,記錄著他當年創作的艱辛,他還特別提到,有位同事連續3個月的周末都沒有回家,在電腦前幫他將手寫版的《天理昭彰》打了出來。
2007年,《天理昭彰》在經過5次修改之後,終於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出版後廣獲好評,《解放軍報》、《中國紀檢監察報》、《新疆日報》等重要傳媒都組織了相關評論。如今,著名導演蔣秋霞已與中紀委有關部門協商,有意將《天理昭彰》改編為大型電視連續劇。
長篇小說《天理昭彰》是一部共產黨人的正氣之歌。 小說以改革開放為時代背景,以某市一家醫藥公司黨委書記田峰和經理楊明的矛盾為主線,描寫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著力表現醫藥行業的幹部職工在黨的領導下,同腐敗分子進行尖銳複雜的較量。
《天理昭彰》成功塑造了以黨委書記田峰為代表的既具有典型意義又飽含鮮明個性的充滿正氣的共產黨員形象。
用文學倡導反腐
評論家雷達曾說:“文學的歷史一再證明,一個時代的文學倘若不能觸及該時代最重大、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和精神問題,就不能認為是可與其時代相匹配的文學。”
《天理昭彰》敢於觸及時代發展中的不良現象,細心挖掘生活、反思現實。飽含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良知,使這部作品成為當代長篇小說創作園地里較引人注目的一篇佳作。
很多人都對張甲進的小說給予了較高評價,但張甲進卻說,初次嘗試長篇小說創作,作品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情節發展不夠勻稱,前半部分有些拖沓,最後幾章又過於倉促,“我正著手創作《天理昭彰》的姊妹篇《天理難容》。”
張甲進說:“腐敗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痛恨的問題。我們黨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讓我們看到了中央打擊腐敗的決心和力度。我的作品只對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進行了探索,對產生這種現狀的原因進行了揭示,但還沒有對如何治理這些亂象提出構想,我希望能通過下一部作品彌補這些不足,並倡導權利在陽光下運行。正所謂‘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作為一個老黨員,能用此方式為反腐助力,我感到很欣慰。相信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後,反腐倡廉工作會邁上新的台階。”
代表作品
張甲進同志並非專職作家,一直在基層擔任領導職務,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堅持文學創作,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長篇小說《天理昭彰》的出版,是其三十年文學積累的升華。
誠如書名,長篇小說《天理昭彰》是一部共產黨人的正氣之歌。
小說以改革開放為時代背景,以某市一家醫藥公司黨委書記田峰和經理楊明的矛盾為主線,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著力表現醫藥行業的幹部職工在黨的領導下,同腐敗分子進行的尖銳複雜的較量。故事環環相扣,情節跌宕起伏,共產黨員的黨性一步步地升華凝聚,進而滌清濁氣、昭彰世人。
《天理昭彰》成功塑造了以黨委書記田峰為代表的既具有典型意義又飽含鮮明個性的充滿正氣的共產黨員形象。什麼是正氣?正氣是一種面對艱難,歷盡風吹雨打,仍橫刀立馬的傲骨;是一種面對誘惑,不媚上欺下,平淡如雲,質樸如水的品格。小說主人公田峰,恰是共產黨人正氣的詮釋。他胸懷理想,牢記宗旨,敢於鬥爭,為穩住腐敗團伙,掌握他們的犯罪事實,他不急於激化矛盾,而是穩紮穩打,最終將其繩之於法。
小說中對普通民眾的真誠關注,體現出作者人性化的思想內涵以及多元化的寫作視角。當田峰被誣告入獄時,上至退役將軍,下至普通職工,200多人奔走呼告,其情至誠,令人動容。這也應了全書的主題:天理昭彰。
這種無欲則剛、知難而進、有膽有識、清白剛正的共產黨員形象正是當下需要大力弘揚的。評論家雷達曾說:“文學的歷史一再證明,一個時代的文學,倘若不能觸及該時代最重大、最根本的社會問題和精神問題,就不能認為是可與其時代相匹配的文學。”作者敢於觸及時代發展中的不良現象,挖掘生活,反思現實,飽含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良知,使得這部作品成為在當代長篇小說創作園地里較引人注目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