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用良不殺蜂

張用良不殺蜂

本文作者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歐陽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用良不殺蜂
  • 外文名:Zhang Yongliang does not kill bees
  • 作者:歐陽修
  • 年代:宋朝
  • 出自:《歸田錄》
原文,譯文,注釋,句子翻譯,作者,文言知識,啟示,

原文

太倉張用良,幼時揭蜂窩,嘗為蜂螫(shì),故惡之。後見蜂則百計千方撲殺之。一日薄暮,見一飛蟲,投於蛛網,竭力而不能去。蛛遽束縛之,甚急。忽一蜂來螫蛛,蛛避。蜂數含水濕蟲,久之得脫去。張用良因感其義,自是不復殺蜂。(據《虞初新志》改寫)

譯文

張用良因為小時候搗蜂窩,曾經被黃蜂蜇傷,因此十分憎恨黃蜂。後來看到黃蜂就千方百計地把它抓住,然後殺死。一天靠近傍晚的時候,張用良看見一隻飛蟲撞向蜘蛛網,用盡全力卻仍然不能夠脫離。蜘蛛立刻把它捆綁住,情況十分危急。他忽然看見一隻黃蜂飛來用毒針蜇蜘蛛隨後便避開了。黃蜂多次沾水使小蟲變濕,時間一長飛蟲便掙脫蜘蛛網飛離。張用良被這黃蜂的道義行為所感動,從這以後不再殺黃蜂。

注釋

  1. 嘗:曾經
  2. 為:被
  3. 螫(shì):刺
  4. 故:因此,所以
  5. 惡(wù):討厭,厭惡
  6. 薄暮:傍晚 薄:靠近
  7. 投:撞
  8. 竭力:用盡全力
  9. 遽(jù):立刻
  10. 甚:十分
  11. 急:緊急
  12. 避:躲避
  13. 數:多次
  14. 脫:擺脫
  15. 因感:被……感動
  16. 義:義氣
  17. 自是:從此;是:這;自:從
  18. 復:再

句子翻譯

  1. 竭力而不得去:(小飛蟲)用盡全力卻不能夠擺脫。
2. 張用良因感其義:張用良被黃蜂的義氣所感動。

作者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文言知識

    嘗。“嘗”在文言中除了“品嘗”、“嘗試”的意思外,主要作“曾”、“曾經”用。上文“嘗為蜂螫”,意為曾經被黃蜂刺過。又,“嘗經荒漠”,意為曾經經過荒涼的沙漠地帶;“嘗食之”,意為曾經吃過它。

    啟示

    做人要講仁義,尊重生命,對待事情要多看幾個方面,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