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寅,男,土族,1974年11月生,碩士,副研究員。從事青海區域歷史研究,先後公開發表各類研究成果50餘項約70餘萬字,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生寅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族
- 出生日期:1974年11月
人物簡介,獲獎成果,學術成果,
人物簡介
,其中參與撰寫的《青海通史》一書獲青海省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獨立撰寫的《西羌覓蹤》一書獲青海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三等獎;合作撰寫的《青海省實施人才戰略問題研究》一文獲人事部人事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合作撰寫的《明代以來黃河上游生態環境與社會變遷史研究》一書獲青海省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二等獎。
獲獎成果
類型 | 成果名稱 | 出版發表 | 日期 | 備註 |
短論 | 關於幫助解決玉樹“兩基”攻堅工作中若干困難的建議 | 《進言》2007年40期 | 2007年11月 | 省委書記強衛批示 |
短論 | 關於改進我省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幾點建議 | 《進言》2007年47期 | 2007年11月 | 省委書記強衛批示 |
專著 | 明代以來黃河上游地區生態環境與社會變遷史研究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08年11月 | 合作,青海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評獎優秀成果二等獎 |
研究報告 | 加強青海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 省社科院立項課題 | 2009年10月 | 全省理論宣傳調研優秀報告三等獎 |
研究報告 | 加快青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 《青海研究報告》2010年13期 | 2010年11月 | 省委書記強衛批示 |
學術成果
類 型 | 成 果 名 稱 | 出 版/發 表 | 日 期 | 備 注 |
論文 | 由《西夏李氏世譜》看李土司宗族內部的組織管理體系 | 《青海社會科學》第2期 | 2006年4月 | 合作 |
調研報告 | 青海勞務輸出現狀與對策研究 | 《青海研究報告》2006年7期 | 2006年5月 | 合作 |
論文 | 明清時期青海地區驛傳設定與驛傳役負擔的演變 | 《青海民族研究》第2期 | 2006年6月 | 合作 |
專著 | 鏡鑒—青海民族工作若干重大歷史事件回顧 | 青海人民出版社內部出版 | 2007年10月 | 參與 |
短論 | 關於幫助解決玉樹“兩基”攻堅工作中若干困難的建議 | 《進言》2007年40期 | 2007年11月 | |
短論 | 關於改進我省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幾點建議 | 《進言》2007年47期 | 2007年11月 | |
論文 | 構建和諧青海的歷史借鑑與啟示 |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第3期 | 2008年6月 | 合作 |
論文 | 青海文化建設中一項重要基礎性成果 |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 2008年8月7日 | |
論文 | 改革開放以來黃河上游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 | 《青海社會科學》第5期 | 2008年10月 | |
專著 | 民國藏史通鑑 | 中國藏學出版社 | 2008年10月 | 參與 |
專著 | 明代以來黃河上游地區生態環境與社會變遷史研究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2008年11月 | 合作 |
論文 | 改革開放以來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思考 | 入選青海省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理論文集 | 2008年11月 | |
研究報告 | 青海省勞動力素質與轉移研究 | 省社科規劃課題 | 2008年12月 | |
論文 | 宋代震武軍城位置考辨——兼談門源縣境內幾座古城的始築年代 | 《青海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 2009年2月 | |
研究報告 | 加強青海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 省社科院立項課題 | 2009年10月 | |
論文 | 加強對權力監督制約的思考 | 《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1期 | 2010年2月 | |
論文 | 論西路軍精神 | 《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 | 2010年6月 | 合作 |
論文 | 明代對河湟區域社會的整合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 2010年6月 | 合作 |
論文 | 玉樹抗震救災精神與“五個特別”、“人一之、我十之”精神的關係 | 《青海日報》 | 2010年8月2日 | |
論文 | 論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特徵及意義 | 《青海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 | 2010年8月 | |
論文 | 秦漢時期河湟羌人的經濟社會結構與青海草原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 | 《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3期 | 2010年9月 | |
研究報告 | 加快青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 《青海研究報告》2010年13期 | 2010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