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球(晚唐時期敦煌文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球(約824年-約911年),一作張俅、張景俅、張景球,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晚唐時期活躍於敦煌地區的著名文人,晚唐敦煌文學的代表人物。

張球成年後西行,在敦煌地方政權張氏“歸義軍”中擔任要職,官至節度判官掌書記,兼御史中丞。後又在當地興學課徒,奉佛抄經,在敦煌居留半個世紀,成為將江南與中原文化傳播至晚唐敦煌的重要使者。敦煌文書和敦煌古碑銘中留存有大量由張球撰寫的作品。據考證,著名的《張淮深碑》《大唐河西道歸義軍節度索公紀德之碑》等都出自張球之手。

基本介紹

  • 全名:張球
  • 別名:張俅、張景俅、張景球
  • 所處時代:晚唐時期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
  • 出生日期:824年
  • 逝世日期:911年
  • 主要作品:敦煌廿詠、方角書一首、張淮深碑
  • 最高官職:節度判官掌書記,兼御史中丞
人物生平,主要影響,政治,軍事,文學,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張球生長於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成年後曾遊歷靈武等地,於張議潮奉土歸唐後來到河西,然後一直任職和生活於敦煌。他長期在“歸義軍”政權中擔任要職,參與過諸多重大歷史事件,位高權重,官至節度判官掌書記,總攬藩鎮文辭之責,可參與甚至影響樞要之事。致仕後,又在敦煌興學授徒,奉佛抄經。

主要影響

政治

張球曾參與過敦煌諸多重大歷史事件,見證了張氏“歸義軍”興盛衰敗的全過程。他在歸義軍政權中任職為官長達三四十年,至少發揮了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 供職歸義軍政權初期先是參與,任掌書記之後得以總攬文辭之責。
  • 在歸義軍政權與外界交往,特別是赴唐廷入奏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他曾多次作為歸義軍政權的使者東行入奏,在唐朝後期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思政殿奏事應對。

軍事

張球因游邊塞,於鹹通元年(860年)到朔方軍,尋復北行,到涼州(今甘肅武威)。當時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攻取涼州不久,軍糧不充,乃請張球擔任靈武發運使,送糧五千石到涼州,其間曾遭遇吐蕃軍,前後出入二三十次,歷盡艱難,都順利完成任務,他被認為是得到“菩薩加持力”的保佑。

文學

張球是一位能文之士,敦煌文書中存留有數量相當可觀的張球作品。他一生勤於和長於撰述,且創作期格外長,9世紀下半葉尤其活躍。就藏經洞所存撰作於敦煌本地的文書而言,張球是留存著述最多的作者,除20來種署名作品外,從已佚失作者姓名的敦煌文書中新查考出的他的作品更多。
張球的作品不僅數量多,涉及的領域也相當廣,宗教、民俗、科技、語言、文學、歷史等等,時有關聯,可以映射其所居或所經之地的多方面風貌狀況,研究價值非常高。僅以文史兩類為例,敦煌文書中保留的張球撰作的詩、文、傳、贊等文學作品題材廣泛,用典頗多,寓意深邃,並且這些作品均僅存於敦煌文書而不見於傳世文獻,是對晚唐中國文學史的重要補充,至於其作品的史料價值則更是無法估量。

主要作品

張球的作品大多文學色彩濃郁,既是敦煌文學的代表作,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世晚唐文學作品不足的缺憾。
例如,至今仍深受世人追捧喜愛的五言組詩《敦煌廿詠》是敦煌文學中的名篇,吟詠了張球尋訪踏查過的敦煌附近的二十處名勝古蹟,為後人存留了許多有關中古敦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再如,《方角書一首》以喟嘆“江南遠客跧,翹思未得還”的羈旅愁思為主題,全詩自卷面中心起,以順時針方向從內向外螺旋式抄寫,最終呈現為正方形,是非常別致的異形詩,而其原創者也是張球。他將新穎獨特的異形詩傳入敦煌,令當時的敦煌民眾感覺新奇有趣而喜聞樂見,這一江南文人的巧心思無疑可以豐富歸義軍時期敦煌文學的樣式。
另據考證,著名的《張淮深碑》《大唐河西道歸義軍節度索公紀德之碑》等亦都出自張球之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