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金(四川第一測繪工程院分院院長)

張玉金(四川第一測繪工程院分院院長)

張玉金,男,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分院院長、支部書記,四川省勞動模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玉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省榆樹市
  • 出生日期:1958年10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簡介,事跡,

簡介

張玉金,男,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分院院長、支部書記,四川省勞動模範。為了能參加國家南水北調重點工程的測繪保障,他隱瞞了曾經作過肝臟大切除手術的病史,告別懷孕不久的妻子進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無人區作業,因勞累和感冒患上嚴重肺水腫昏迷,呼吸曾停止三次,打了三次強心針,硬是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後因胃穿孔大出血又導致胃體大切除70%。在工作中從不計個人得失,在中越邊境面對懸崖、地雷、大雨、寒風、毒蛇、山螞蟥等惡劣條件時總是沖在最前面,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測繪任務。

事跡

1990年6月,他從達縣測區抽到青藏高原的果洛測區,參加國家“八五”重點項目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基礎控制測量——“果洛測區三等三角鎖測量”。進入高原之前,由於單位對在高原地區作業的人員身體條件有限制,為了能參加國家南水北調重點工程的測繪保障,他隱瞞了自己曾經在以前作過肝臟大切除手術的病史,並告別了剛懷孕不久的妻子進入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無人區作業。6月12日,是測區正式開始開展工作的日子。他帶領小組三人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一個三角點上樹立鋼質覘標。一大早,他們帶上鋼材、水泥等物資來到山勢陡峭、嚴重缺氧、平地走路已足以令人氣喘不已的三角點腳下。上山時,他們僱請了三個藏族民工,可剛走了不到五百米,因為自然條件太惡劣,土生土長的藏族民工都受不了了,他們就將我們的鋼材、水泥往地上一扔不幹了,小組人員都面面相覷,此時,離三角點位置還有一公里左右,已經身負幾十斤的我帶頭扛起了一包水泥,在氣喘吁吁中蹣跚前行。看見其他同志已經累得不行,他就讓他們在點上休息或乾點輕鬆的活。由於在達縣測區時就已患有較嚴重的胃病,他按著早已疼痛的胃,通過連續三趟、五個多小時的艱難扛運,才將物資全部運到點上,此時已經是下午兩點過。他勉強吃了一點乾糧之後,又抓緊時間樹立覘標,怕如果完不成,天黑下來,會遇到狼等麻煩。緊趕慢趕,他們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下山時天色也黑了。
1999年12月30日,中越兩國政府經過長達九年的劃界談判後,在河內簽署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2000年11月,該院開始承擔中越邊界廣西段的勘界測繪保障工作,這是一項光榮神聖、極具歷史意義的政治任務。為了使中方聯勘委或專家組在與越南談判中占據主動和使勘界組多出成果,真正掌握、指導勘界中遇到的分歧問題,他經常積極深入到廣西段6個勘界組所在的邊界一線了解情況。在考察中,經常遇到一些下面是深壑的山谷、全身只能緊貼石壁前行的地區,這些地方有時只有測繪人員去,因為他們是測繪保障,為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其他人可以不去的地方他們必須到位,在這些近乎無法過去的地方,人一旦失去重心,或者腳一旦踩不到實處而滑落,後果都不堪構想。在勘界中,面臨隨時可能從草叢中、石縫裡、樹根旁冒出來的地雷,他依然走在勘界隊伍最前面。在廣西段的六個勘界組,每個勘界組的勘界段都在實地發現了地雷,一些勘界組同時還發現了三角釘(專用於紮腳的)、馬夾(用於夾腿的,可將人、馬的腿夾斷),但他沒有被這些“攔路虎”嚇住。面臨隨時可能出現的危險,他和分院的共產黨員們仍然帶頭戰鬥在最前沿,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讓給他人。
2003年12月9日,為了在談判中占據主動,他又深入到第十二勘界組1325-1334界線段進行考察。當考察完兩個碑位前往1327號的路上時,下起了大雨,在光禿禿的上山路上,想找躲藏的地方都無處可找,同時又因害怕踩上地雷而不敢亂走。由於出門時看見天氣很好,有個別人沒帶雨具,看見區勘界辦一位同志被雨淋,他硬是將自己帶的雨傘讓給了他,身上僅有可以用來遮住頭的“雨具”——塑膠口袋,他也用來包攝像機和照相機了。勘界工作中,他在認真抓好勘界測繪保障工作的同時,也十分注重職工的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提高職工的政治思想水平,注意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引導思想積極分子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