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玉妹,祖籍北京西城,3、4歲時生母去世,5、6時生父有撒手西寰,在她稍有些模糊的記憶碎片中對父親只留下一些“焦點不實”大概輪廓,也就是這位王姓生父在自己即將不醒於人世的時候將她和一個小三歲的弟弟分別託付於北京附近的兩家人收養,收養弟弟的那家人因為有自己的孩子,對弟弟很不好,不出一年年幼的弟弟就不幸夭折了。
好在王玉妹被送養的這家沒有孩子所以,用張寶珠老人的那句口頭禪:“就那個意思吧”估計是說,還算不錯吧。王玉妹被養父母收養後就自然改叫張玉妹了。養父張永熙就是一位相聲演員,也是張玉妹的啟蒙老師,那時說相聲的就像如今遍布中原大地的草台班子(嗩吶班或響器班)一樣自由組合閒散管理,都依著行規和業內方式山南海北的一起討生活。
相聲行里有個規矩,自己的孩子不能做自己孩子的師傅,必須另請一位同輩人拜師認祖,所以,張玉妹也就自然順應行規在她14歲的時候,在古都西安正式拜焦少海為師,取名:張寶珠,也是焦少海最後一個關門弟子。其師傅焦少海的父親也是相聲行的一代宗師名叫焦德海。
拜師以後張寶珠就跟隨著代拉師妹的師兄李潤傑一起入伙紅星相聲社四處演出謀生,在那個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歲月里,各個行當都不景氣,人連肚子都餵不飽那來的心情聽相聲呀,那時候,一個演出班子要有專門的人,打前站去四處聯繫婚慶、賀開張、祝壽等演出活計。在這個紅星相聲社裡面有個俊後生對張寶珠最關心呵護,這就是紅星相聲社的班主的弟弟比張玉妹大九歲,相聲大師——陶湘九的徒弟王小松(藝名:王寶珏)也就是後來人稱:五爺。
1949年全國解放後,紅星相聲社輾轉南北來到了中原重鎮——鄭州,在這裡進行了暫時的演出休整,也就是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候,各地紛紛組織社會閒散劇社的藝人們進行“說新、唱新”的創作匯演活動,張寶珠也因為才藝嫻熟,聰慧睿智還得了一個“新劇大獎”,也就是在這一年的臘月,喜事連連的紅星相聲社又迎來了王小松和張玉妹一對新人的結為伉儷的大喜日子。隨後的第二年他們又回到了西安開始了新社會的藝術人生,第三年也就是1951年在西安他們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王伯華,這也是家裡幾個孩子中唯一繼承了王小松和張玉妹兩口相聲衣缽孩子。後來王伯華18歲參軍當兵在部隊從事的也是文藝部門,1972年從部隊轉業後分配到了河南南陽地區文工團,1983年才正式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徒弟高笑林(也是“寶”字輩)為師,正式成為了相聲門裡的人。
1952年為了鼓舞前線將士士氣,張玉妹和紅星相聲社的班主也就是王小松的哥哥經組織層層政審、選拔後,光榮的代表祖國人民前往朝鮮前線進行慰問演出,這幾乎成了一次生離死別的分別,在半年的戰場巡迴演出中,張玉妹和他們的慰問團冒著聯合國軍的槍林彈雨中也是幾經生死的危急時刻,為了保護慰問團的安全,給他們負責警衛和開車的都是久經沙場的一級英模,就這樣,張玉妹還是差一點就被掉入峽谷深淵,通過此次的戰場的血雨腥風之後,張玉妹卻是真正地成長為了一個有思想和覺悟的革命戰士。於是,在剛剛回國之後的1953年張玉妹和丈夫王小松雙雙被批准參軍,成為了新疆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這一年他們的大女兒出生了,他們給他取了個淑女般的名字——王淑華。1956年隨著國家建設需要張玉妹所在的單位被集體轉為了地方編制,成為了新疆建設生產兵團,這一年又來了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不速之客,那就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兒子——王志華(乳名:毛毛)出生了。
1962年他們夫婦又被調到了烏魯木齊市曲藝團本以為可以安安穩穩的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要命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們這些黑五類、封建階級的餘毒就是被當時專政打擊的對象,還在經好友介紹他們通過南陽軍區司令員把他們一家要到了河南省南陽市文工團,後又調入南陽地區文工團,在那個神鬼顛倒的年代正中了那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安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革命的颶風也在橫掃著中國大地的每個角落,南陽地區這個彈丸小地也未能倖免,文工團解散了。
經過世間太多太多的邊沛流離的一家人團聚的炕頭還沒有我熱乎,就又要經歷骨肉費力之苦,大兒子王伯華被調到了湖北省襄陽地區(也成襄樊市)文工團,大女兒王淑華被留在了南陽的一個工廠里,張玉妹夫婦帶著剩下的小兒子王志華被分到了洛陽市話劇團,後來經過改制由話劇、曲藝等多團合併為洛陽市歌舞團。
一生四海為家,八方遊走的一家人終於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了。三個孩子也都已經退休了,大兒子留在了湖北,女兒留在了南陽,小兒子從河南省歌舞劇院退休後留在了鄭州。前幾年,張老太太的老伴人稱:五爺的王小松離世了,要強了一輩子的老太太把老伴送回天津老家後仍舊一個人孤零零的居住在古都洛陽不肯與孩子們住在一起,她說怕麻煩別人。後來經不住小兒子毛毛的再三懇求,這才答應了暫時與兒子在鄭州住一段時間。
老人家雖然輩分顯赫,功夫了得。可是,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卻至今未收過一個徒弟,這是為什麼呢?幾經打聽,老太太才道出了其中緣由:一是,相聲屬於民族文化遺產,也是很不流行的“老玩意”,浮世虛偽的現代人很少能學習繼承;二是,老太太很挑,德行修為不好的不收,德行修為好的,天賦睿智不到位的也不收,再加之,造物弄人機緣陽錯。最後,也沒有一個幸運兒能接受老太太的衣缽,這也是相聲界的和老太太的一大憾事。
歷史地位
張玉妹是現存的為數不多的老一輩女相聲演員,也是
於佑福(壽字輩)逝世後輩分最高的女相聲演員。除張玉妹之外,對於當今相聲迷而言,比較著名的老一輩女相聲演員還有
回婉華、
魏文華、
張文霞(
田立禾妻)。
晚年登台
晚年的張玉妹多次登台獻藝,使得她在廣大相聲迷中的知曉程度又有了很大的提升。2013年9月,她還來到了天津,在天津第四屆相聲節中亮相,作為王本林的親弟妹,在“紀念王本林先生專場”上與
杜國芝合作,表演了經典的傳統節目《報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