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烈(孫氏形意拳武術大師)

張烈(孫氏形意拳武術大師)

張烈,1938年出生,中國著名孫氏拳武術大師、孫存周先生嫡傳弟子,原是北京人氏,後去天津工作,雖身高不過一米六,但體魄健壯,氣質不凡,聞其言、觀其神,足可證之。因病醫治無效,2009年7月15日12時於天津不幸逝世,享年7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38年
  •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5日12時
  • 職業:武術
  • 身高:一米六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張烈,1938年出生,中國著名孫氏拳武術大師、孫存周先生嫡傳弟子,原是北京人氏,後去天津工作,雖身高不過一米六,但體魄健壯,氣質不凡,聞其言、觀其神,足可證之。因病醫治無效,2009年7月15日12時於天津不幸逝世,享年72歲。

人物經歷

張先生於武術頗有些天賦,六歲開始習武,十三歲時,已小有些“惡名”,好鬥毆,在同齡人中,他一個人能把十來個人打得像趕鴨子似地到處亂跑,即使是成年拳家一般也打不過他。那時張先生在北京武術名家赫岩辦的“健身太極國術社”里練武,赫壽岩拿他也沒辦法。論聰明,無論什麼套路,他很快就能學會,他的地躺鞭練得還頗有些名氣,在抗美援朝義演中得過獎章。膽量,他人小卻好打,學了就用,這一點使赫壽岩頭疼得很。因孫存周與張父有些交情,商議的結果,是將張烈送到一代技擊大家孫存周先生處學習。張烈到了孫先生處,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拳。於是一學就是十來年,尤對孫氏形意拳頗有心得。張烈在北京郵電學院上學期間,曾獲北京市高校武術比賽形意拳冠軍。藝成後,張烈利用工作之便,在京、津、滬地區會過不少有名的練家子,“文革”中曾多次一人獨斗二三十人的圍攻,從未失過手。為了鍛鍊實戰能力,從未練過摔跤的張烈,甚至報名參加天津市中國式摔跤冠軍賽,竟以形意拳發力抖絕的功夫,觸人即撲,連過五輪,最後遇天津市摔跤冠軍白光第,因摔跤規則所限,最後無奈棄權。之後,張烈又專門研究了中國式摔跤,認為摔跤里有不少好東西。
張烈
張烈
張烈
張烈極為欽佩孫存周先生,認為孫先生是他幾十年來遇到的唯—一個真正懂拳的拳家。張烈認為這輩子見過的拳家也不少,讓他佩服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存周,另一個是許維仁。張烈說:-“‘孫存周先生是真正把拳術的道理研修透 了,能不加力而力自彰,不運氣而氣自周,自然而然。存周先生的感覺十分靈敏,身體非常靈活,動作極為矯捷,技擊時隨心所欲,力道精湛自如。七十來歲時,撩起大褂就能追汽車,氣不稍喘。平日舉止言談氣質超逸,卓然不凡。而許維仁先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凡俗,力量大。抗擊打能力強,柔韌性、靈活性都不同一般。我們之間算是朋友,他是醉鬼張三的徒孫,有一些提高身體素質的好功法,由於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練,儘管許維仁一個勁地要教,但我沒有學。”張烈認為,就功夫技藝而言,後人幾乎不可能達到孫存周先生那樣的水平。但就練拳的道理而言,後人一定能夠也應該比前人講得更具體、更確切,更合乎科學的規範。所以,要尊重古人的實踐,一但又不要被古人的思想方法所束縛。在繼承傳統武術理論對武術運動進行整體研究的今天,還應引人注重精確分析的科學方法和現代科學原理。所謂尊重傳統,但又不要拘泥於傳統。不久前,有位原天津武術冠軍找到張烈,說自己練了一輩子拳,沒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張烈給他講了講原理,又讓他試了試手,那人非常佩服。從此跟張烈學拳。張烈說:“他是專業,我是業餘。但我能把道理講明白,並能讓他很快掌握這些原理,不是在嘴上,而是做出來。這就是今天應該幹的事。”
張烈
張烈認為,拳術中真正有用的東西,就是拳術練習的基本規矩。基本方法和對精神氣質的影響。對於各門各派來講這些規矩大要都應該是統一的。張烈說:“當年孫存周先生就是這個觀點,認為拳術的基本規矩本是簡明而統一的。我今天仍堅持這個觀點。其實只要認真進行技術分析,就會發現拳術的基本規矩大都可以從形意拳中演化出來,弄明白形意拳,便能有一通百通之效,對學習其他拳,掌握起來也就容易多了。”張烈認為,拳術之用,在今天來講主要是升人們的精神,變化人們的氣質。技擊不過是達到一目的一種手段。張烈提出“中國武術精神”的概念。張烈認為“中國武術精神”是一種既不能歸“佛”也不能歸於“道”的獨立的精神文化。其闡揚的是一種既誠中形外、正大直剛,又圓融宏博、自然從容;既腳踏實地、積極進取,又滯灑超脫、求真忘我的精神境界。有一種威武不屈凜然莫犯的超拔氣質。這是一種只能從武術的鍛鍊中獲得的精神氣質。張烈認為一個人一旦從武術中獲得這種精神氣質,便能體現在他的一切行為之中,將使他對世界充滿自信和擁有巨大的人格力量。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這個民族必將能以其超拔的氣質卓然屹立在世界文化之巔。
關於技擊,張烈認為技擊是一門藝術。其和何藝術門類一樣,要想有所成,出眾的天賦(悟性和身體條件)、正確的練習方法、 強烈的個人興趣和長期的刻苦研練,四者缺一不可。可以說沒有一門武術能保證他的學員在比賽中一定能拿冠軍。正確的練習方法實可以改進人的身體素質,升華人的精神氣質,使人正確掌握技擊的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基本規律,明顯提高其技擊能力。張烈說:“武術是一種素質、一種修養。在當今的信息歷代,教拳並不是要培養武術冠軍,而是要把武術的魂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要學生在練拳自過程中樹立自我,發現自我。學生們在鍛鍊中要一拳一拳地打,他們明白做任何事都與練拳一樣,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前進,絕無捷徑可言,所以一拳拳的打出力量、打出信、打出勇氣、打出自我”,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張先生為數不多的幾個普通學生,工人、農民出身的學生都在各自的事業上頗成大器,有的成了企業家,有的當了系主任,有的成為外企中的骨幹被派往國外深造。張烈說這正是他們學以致用的最好佐證。
張烈先生是位有造詣的電機高級工程師,有過不少技術革新和創造發明,曾獲天津市頒發的“七五”立功獎章一枚,並人選《中國當代科技專家大典》(天津卷)、《天津高級專業技術人名詞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張烈先生又善游泳、滑冰、跳舞並能演奏吉它、琵琶等,多才多藝。張烈先生說這些都得益於武術。其言談舉止瀟灑不群,頗有乃師遺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