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清朝農民起義領袖)

鹹豐初年,由於政府腐敗,濫征賦稅,殘酷剝削,各地農民運動蓬勃興起。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推動下,新鄉縣南部一帶,張炳發動農民組成“聯莊會”,聚合龍泉寺,高舉反清大旗,反對官府盤剝。

基本介紹

  • 本名:張炳
  • 所處時代:清朝
  • 主要成就:農民起義領袖
  • 地點:新鄉縣南部一帶
鎮壓起義,慷慨就義,

鎮壓起義

為了鎮壓日益高漲的反清怒潮,鹹豐皇帝從陳州太康縣調來一個忠於清廷、鎮壓農民革命有功的年輕縣令祝凱,來接任新鄉縣令。
祝凱來新鄉縣上任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帶來一幫武士打手和武器。張炳得知訊息後,和輝縣的農民聯莊會聯合起來,以龍泉寺(現龍泉村)為基地,聚眾千人,奔向縣城,圍住縣衙,責令祝凱出來面理。傲慢的祝凱不接受義軍的合理要求,還派武士把住衙門,門丁楊某還大聲謾罵,污辱農民義軍。起義軍群情激憤,當場殺死門丁打手七人,嚇得整個縣衙門丁、差役逃散一空。張炳代表義軍,向縣官祝凱發出警告:限期親自去龍泉寺當眾認錯,公開廢除“土方加價”,否則決不饒恕。
狡猾的祝凱,表面上答應親自去龍泉寺向義軍賠情認錯,暗中窺探義軍虛實,伺機反撲。祝凱的陰謀當場被張炳揭穿,他匆忙逃回縣城,龜縮在縣衙。
這個頑固的縣官並不死心,一面向府城告急求救,一面徵兵築城,負隅頑抗。義軍決定以武力奪取縣城。鹹豐五年,農曆六月初三,張炳率領各路義軍萬餘名,高舉槍、刀、劍、戟,將新鄉縣城圍個水泄不通。義軍首領張炳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攻打東門,他和義軍抬著門板,推著火藥車,在東城點燃了熊熊大火,一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祝凱驚慌失措,急忙脫去官服,親自挑水救火,日夜持槍護城,嚴令護衛死守城門,雙方相持十餘日。

慷慨就義

因為缺乏先進器械,聯莊會義軍沒有攻進縣城,給了清王朝以喘息之機,清廷命直隸總督派兵入新鄉圍剿義軍。衛輝府知府蔣斯崇、河南巡撫英桂也奉命帶兵前來鎮壓,困守在城內的縣令祝凱見援軍到來,也傾巢而出,內外夾擊。張炳見失利,率義軍且戰且退,退到南壇(今新鄉市城南莊附近),清兵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義軍和大於自己十幾倍的敵兵一場苦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義軍退至小冀失散。農曆十月二十四日,張炳在武陟不幸被俘,不久在新鄉縣城慷慨就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