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炳桂
- 時間:1908-1931
- 籍貫:福建省龍巖縣
- 時任:龍巖縣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
簡介,生活經歷,
簡介
張炳桂(1908-1931),又名張馥秋。1908年出身於東肖(白土)溪兜村新樓厝小店員之家。少年時就讀於白土溪兜國小。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溪連村人。1928年參加革命鬥爭,時任龍巖縣蘇維埃政府工作人員。1931年春夏之間因閩西蘇區“肅社黨”事件在永定縣虎崗鄉蒙冤罹難。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在重新審理該事件後為其平反,追認張炳桂為革命烈士。他經常閱讀由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鄧子恢創辦的《岩聲》報,接受新文化、新思想,逐步明了一些革命道理,不滿舊社會的黑暗統治。
生活經歷
1926年張炳桂就讀於廈門集美師範學校,家境貧寒的他由遷居南洋的三哥匯東做苦力掙錢資助他求學(1929年三哥勞累成疾,得了肺病,貧病交加的他用安眠藥了卻了自己的一生,南洋的龍巖同鄉們籌資安葬了他)。
張炳桂在學校里結識了龍巖籍的學生謝景德、張旭高、楊世寧等人。他和一批進步學生一起利用暑假期間向廣大民眾傳播馬列主義,宣傳革命道理。1927年秘密加入共產黨,是福建黨組織在集美支部20個學生黨員中的一員。蔣介石在全國實行白色恐怖,“不為信徒,便為叛逆;不為同志,便為仇寇”。對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大肆抓捕和殺害。張炳桂經常參加“反帝國主義”、“反文化侵略”等學生運動,被校方視為“赤化危險分子”。於1929年12月不幸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被投入廈門思明監獄。
1930年3月18日,廈門民眾在中山公園舉行“三·一八”慘案紀念會,國民黨反動派竄進會場,抓捕大會主席張耕陶、陳漢宗等人,他們也被投入思明監獄。先後關押在一起的還有共青團省委書記陳柏生、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劉端生,在廈門國民黨內部工作的共產黨員謝仰堂以及龍巖、永定、上杭、平和等地武裝鬥爭中被抓捕的紅軍戰士、游擊隊員。48位難友都關押在這60平方米的鐵桶式牢房中,沒有窗戶、沒有光線,更不通風透氣,夏天異常悶熱,他們躺在潮濕的爛稻草上,轉身都困難。蚊子嗡嗡不絕耳,跳蚤、虱子滿地爬,難友們被叮得渾身都是紅疙瘩。張炳桂和許多戰友一樣皮膚抓破了、爛了,流著膿水。他們關在這裡是不提審的死囚,不但倍受煎熬而且隨時都有被殺害的危險。這48位同志都是革命的骨幹力量,都是我黨的寶貴人才啊。
在獄中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劉端生任支部書記,有了黨的領導,有了主心骨,難友們互相鼓勵,在頑強地活下去,和敵人鬥爭到底!
當中共福建省委和廈門黨組織決定破獄營救的訊息通過地下工作者以親戚名義探獄之機傳來時,大家情緒高漲,信心百倍,看到曙光就在前頭。戰友們互相摸索著為對方理剪頭髮,換上外面同志以探獄為由送來的乾淨衣服。臨時黨支部指定每3人或5人一組,衝出牢房時保證人員不失散,張炳桂被指令帶領5人一組,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配合破獄營救行動。
1930年5月25日,星期天上午9時許,正是警衛隊吃飯的時間,風暴的前奏顯得格外平靜,張炳桂和戰友們抑制住內心的激動,屏住呼吸仔細地聽著牢房外的動靜。忽然有人要搜查什麼,隨即幾聲清脆的槍響,緊接著鐵鎖被銳利的老虎鉗剪掉,“咣”一聲牢門打開了,戰友們眼前大亮:“同志們,快!衝出去,前面有人接應!”張炳桂和戰友們快速衝出監牢,分別被接應隊員接走。他們疾步穿過廈港碧山市場,經太師墳後的小巷,直衝海邊打石字碼頭,整個驚心動魄的破獄行動只用了十來分鐘。同安縣的領導人早已等候在碼頭上,指揮出獄的難友們迅速登上兩艘木船。漲滿風帆的兩艘船如箭離弦般,駛過鼓浪嶼,穿過高崎、集美海峽,開往同安珩厝和彭厝村隱蔽。經過幾天的休整,張炳桂和戰友們分別被安全護送回閩西革命根據地工作。
事後,張炳桂才了解到這次破獄百分之百的成功是中共福建省委和黨組織堅定地執行中共“六大”的正確路線,由羅明、王德、王海萍、謝景德、陶鑄組成的“破獄委員會”,還有互濟會的黃劍津組織了特務隊和接應隊。在策劃期間經過反覆研究,和“破獄委員會”成員多次以親友探監為名,深入虎穴實地偵察,定下周密的計畫。陶鑄率領的特務組11位英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獄成功。震驚中外!那位用老虎鉗剪掉鐵鎖的就是土名叫“客古”的英雄。
獄中脫險的張炳桂,心潮澎湃:是黨、是那么多的好同志給了自己浴火重生的機會。回到閩西蘇維埃政府工作後,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參加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反“會剿”鬥爭、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
1931年天空烏雲翻滾,陰霾密布。閩西發生了“肅清社會民主黨”的特大冤、假、錯案。數以千計的優秀黨員、幹部慘遭殺害。使革命隊伍蒙受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蘇維埃政府工作的張炳桂目睹了林一株對革命同志大搞逼供信,不容辯解,隨意殺害。閩西第一個農民黨員,後田武裝暴動的帶頭人陳錦輝被其所害。張炳桂非常心痛:明明是“肅”我黨的優秀兒女,“肅”為革命出生入死的好同志,怎么說他們是藏在革命隊伍中的壞人?難道“肅反”根本就是錯的?妒忌成性的林一株看到張炳桂對“肅反”抱懷疑態度,正好有理由除掉這個年青有為、有文化、工作能力比自己強的小伙子,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林一株惡狠狠地說:“你這個知識分子,就是混進革命隊伍中的民主黨。”不容分說,將其五花大綁。於同年6月在永定虎崗被殺害。遇害時,年紀還不滿23歲。
張炳桂的父母得知兒子被害,悲痛之極,又恐涉及家庭,舉家遷往漳州居住,由於悲傷過度,張炳桂的父母也於一年後先後離世。
1955年黨落實政策,在民眾大會上宣布給張炳桂予以平反,並頒發給革命烈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