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力

張浩力

張浩力,男, 漢族。1994年,於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99年,蘭州大學化學系與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聯合培養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8月~2002 年6月,英國利茲大學物理系,分子與納米尺度物理(MNP)研究組從事博士後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浩力
  • 外文名:未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信仰:未知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榮譽,研究方向,

人物經歷

主要開展有機-無機納米雜化材料的合成與套用方面的研究。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隨Briggs教授與Bucknall博士開展研究,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微米尺度加工技術的開發工作。2004年6月被蘭州大學聘為教授,講授本科生“有機化學”“近代化學前沿講座”,“納米化學”和研究生“化學專業英語”課程。2005年1月獲得博士導師資格。2006年3月受聘為蘭州大學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榮譽

曾獲“甘肅省十佳科技新星”,“蘭州大學科技新星”等稱號。“納米有序自組裝複合結構的製備,物性及其套用研究”研究獲2000年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曾經系統地研究了有機/無機複合納米薄膜結構對氣體分子的複雜光學和電學回響。這些結果對設計開發新型的氣體感測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曾經針對利用原有有效介質理論描述與預測有機-無機納米複合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質時出現重大偏差的問題,系統地開展了有關影響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常數的研究。揭示了經典理論出現重大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金屬納米材料的表面等離子共振吸收顯著地改變了複合材料的性質。這一研究解釋了文獻中的爭論,對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論文後來發表在國際前沿雜誌先進材料(Adv. Mater.)上。在牛津大學工作期間,從事開發新型的廉價的大面積納米尺度圖形化技術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模板誘導反浸潤的軟刻蝕微加工技術,能夠套用微米尺度的模板加工納米尺度的圖形,在光學波導,有機電子器件的工業化製備方面有廣泛的套用前景。相關工作先後發表在論文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 Fun. Mater.)和美國化學會納米快報(Nano. Lett.)等頂級學術刊物上。目前在張浩力教授在SCI 檢索的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張浩力教授的研究興趣主要研究集中在製備與表征各種納米尺度微小結構,考查不同的化學功能化修飾對納米材料電學和光學性質的影響,並探討這些納米材料套用於複合材料,感測器,納米電子器件等領域套用的可能性。主要研究手段包括多種表面分析技術以及理論模擬。在掃描探針顯微鏡(SPM), 光譜型橢偏儀, 光電子能譜( XPS, UPS) 和掠角反射紅外光譜(RAIR) 在膜材料研究中的套用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研究方向

1.分子導線的設計與在分子電子學中的套用。
2.碳納米管的化學修飾與複合材料技術。
3.功能有機材料的表面自組裝與圖形化技術。
4.功能化量子點在生物感測器中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